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展望

2015-03-18赵中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历史

□ 赵中亮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很多时候,只有运用历史的眼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全面地把握前进的方向。目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它是一条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之路。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它凝聚了数百年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因此,回顾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展示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增强道路自信、自觉;筑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王道的理念,无疑是时代的要求。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遗憾的是不幸的生活往往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因此,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成为永恒的追求。15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大地也不例外,一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开启了科学与理性,强调个性的张扬,资产阶级迅速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另一方面从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始,欧洲大地就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惨剧,率先开始吃人的是一向温顺的绵羊,其次是生硬冰冷的机器,人被异化为了赚钱的工具,虚伪、阴险、欺诈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外,一无所有。广大人民和产业工人生活条件极其低下,整日衣食无着,甚至四处流浪,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有产者的极度奢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满怀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可谓不殚精竭虑,也不可谓不穷尽所思,但是历史的局限性证明它们只能是时代的产物,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才是历史给予它们的真正使命。是历史的洪流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吸取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精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最终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向往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模式

历史的脚步总是充满着崎岖、坎坷,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社会革命也是如火如荼,但是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也在加剧,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首先出现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它只是力量的积蓄,是历史把社会主义革命的舞台交给了东方。在东方的沙俄帝国,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帝国主义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的分析,根据无产阶级必将是帝国主义的掘墓人的理论,果断作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帝国主义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不发达的俄国也能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论断。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拉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拉美等许多国家也紧跟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但是总体来说,都或多或少地照搬了苏联模式。列宁时期,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心人民疾苦,及时推行新经济政策。列宁之后,苏联领导人搞个人崇拜,不注意理论创新,片面强调工业化,不注重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形成了官僚特权,引起广大人民群众极度痛恨;加上党的队伍建设体制问题突出、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共失败、苏联解体,随之东欧剧变,对此,西方国家弹冠相庆,认为“共产主义倒台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道路终结了”。痛定思痛,要认真总结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以期更好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进入了遭受外族凌辱、践踏的积贫积弱时期。面对外国列强、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为了国家独立、人民富强,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人民摆脱水火奔走呼号,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洋务运动、维新派的维新变法、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有能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命运,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但是革命的成果却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中华民族依旧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沉睡的巨狮何时才能醒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唤醒了沉睡的巨狮,灾难深重中的中国人民从此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个政党,从此,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历经艰难曲折,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迎来了天安城楼上毛泽东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仅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随后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建立,至此占世界人口1/4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旧貌换新颜,进入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也就此拉开序幕,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和论述中,只是勾画了一个蓝图,并没有现成的模式、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为此,中国共产党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尤其是“文大化革命”的发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破坏和损失。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的政党、先进的政党,在这期间,通过对苏联模式的借鉴、扬弃,成功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培养了领导、骨干力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1976年,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正式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被正式提上议程,这就是党要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要“寻找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道路愈走愈宽,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十七大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完整表述。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思想,重新确立党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的步子、力度更加加大,全方位的格局形成,1984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为争论14年之久的市场与计划之争,姓“资”或是姓“社”之争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此全面展开。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启动第二轮改革的宣言书,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面对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以江泽民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破坏等难题,以胡锦涛为代表中央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阶段。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五位一体建设布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四大全面战略思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最大目标和愿望;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再出发,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些充分显示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决心和睿智。目前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出现“中国震撼”现象和效应,而且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前所未有,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说明,中国道路正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巨大优势,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充满光明、希望,具有强大活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1]李合敏.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杨刚勇,杨友国.论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之发展[J].求是,2011,10

[3]徐国利.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何荣强.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J].广东党史,1998,10

[5]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J].求是,2009,5

[6]李合敏.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特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6

[7]政工复习资料-百度文库[EB/OL].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

[8]齐武群.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突出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历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