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资兴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5-03-18袁寒梅
□ 袁寒梅
一、资兴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发展状况
近年来,资兴市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抓示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宣传、引导、规范、扶持、服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13上半年,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其中:2012年发展44家,合作社成员达3,700人,在合作社中,从事养殖类的有36家,从事种植类的有79家。据市农村经济管理局统计,2012年,合作社经营产值2.23亿元,实现社员返利1,862万元,社员人平纯收入明显高于非社员。先后有何家山蜜梨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获国家级、省级示范社称号,有8家合作社获郴州市级示范社称号,有25家合作社被评为资兴市级示范社。
(一)围绕主导产业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资兴市紧紧围绕市里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狠抓合作社组建、发展,正呈现出传统产业升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果、鱼、茶、梨、禽、猪、油料等种养业不断做大做强、规模发展。白廊乡近年来围绕种养、旅游支柱产业,发展了水果、蔬菜、水产、药材等合作社10余家,发展社员3,000余人,全市水产养殖、水果种植、药材种植取得了有序发展。白廊乡水产养殖社规模历年来一直在全市居主导地位,因东江湖环境与水资源保护,逐步开始进行规范化养殖,实行限养政策,促进东江湖养殖与东江湖水质保护协调统一,2012年,全乡登记网箱养殖面积16万平方米,2012年至2013年完成退水上岸面积8万平方米,合作社成员通过内部流转、产业转型,开展规范、集约经营养殖模式。江口村卢家组网箱养殖户邓秀山,2012年实施退水上岸,积极转型发展农家游,在他带动下,农家游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近2年来,全组发展农家游近20家,每户年接待游客1,000余人,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导产业。竹元背罗汉果生产合作社,与公司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当地群众以土地流转入股,发展罗汉果基地200余亩,村民从农业生产束缚中解决出来,既可得到既定的土地利润,又可抽身从事其它产业工作,实行收入倍增。
(二)不断壮大合作组织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资兴市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合作社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引领作用。如生猪养殖,2012年出栏肉猪39.68万头,几乎是合作社成员在从事养殖;如肉禽养殖,2012年出栏99.98万只,几乎80%以上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从事果业的合作社有32家,年销售柑桔为全市产量的70%以上,仅清江乡柑桔类合作社就有7家,特别是好又精柑桔合作社,2012年销售柑桔1,300多万斤,收购价格均超过1.5元/斤,且又开拓了重庆、四川等两个销售市场。合作社建设改变了农民只重视生产、不注重市场的传统观念,逐渐形成了以销定产、集约生产、盈利经营、合作经营的现代农民理念,提高了农业产业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兴宁镇坪石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60个,对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销售,实行与各个超市对接,同时在外县市设立批发中转站,合作社鱼产品供不应求,年销售300多万公斤。
(三)科学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效益。资兴市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注重品牌创建,市里对注册商标、设置品牌、设立直销窗口、开展多种营销的合作社予以扶持奖励或支持申报示范社以获上级扶持。全市已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10余家,制作产品包装的合作社有20余家,部分合作社还开设了产品直销门店,有些合作社品牌已有很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将军石牌东江梨、何家山蜜梨、烟坪西瓜、雷公仙生态蜂蜜、智美鑫蜂蜜、清江柑桔、东江大胖头(东江鱼)等。合作社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引进特色新品种10余个,农业新技术20余项,开展技术示范试验10余项,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农业机械化取得新突破,合作社采取社员间技术传授、集中培训、专家上门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交流活动3万余人次,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如州门司东江梨业、何家山蜜梨、东江生态家禽养殖等合作社通过多种形式传授技术、培训社员、技术攻关,提高了社员应用科技发展产业的能力和水平。蓼江强农农机合作社,通过实施“六统一”(统一种子、育苗、犁田、播秧、施药、收割),极大地节约了农民生产成本,提高了合作社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湘东药材合作社专门开展罗汉果、玉竹等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不仅理论授课,还现场实地讲解技术,让100余名农民学到了药材种植技术,该合作社租地100余亩做示范基地,带动、引导社员发展各种药材基地1,000余亩。
(四)强化服务与管理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专业化技术、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农民不仅可以直接从技术、服务上享受增产增收的成果,还在合作社经营二次返利中得到实惠,另外,个别合作社还开展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社员在经营中获取更多利润。何家山蜜梨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技术、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合作社2014年收购社员产品250多吨,收购价格在2元/斤以上,比上年提高0.5元/斤,给社员返利23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东江生态家禽养殖合作社通过加大对外宣传、设立销售专柜、打造生态品牌等方法,在外树立了良好的产品形象,2012年实现销售额1,200余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余万元。清江好又精柑桔合作社致力做强清江柑桔品牌,积极开拓销售市场,2014年实现销售额1,800余万元,社员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白廊乡农家游合作组织,每年组织社员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参加市产业培训工程,受过不断学习与培训提高农家游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吸引着外地游客驻足休闲,合作社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迅速提升,像白廊新发展的友平农业农庄可容纳游客近百人,基本上节假日出现暴满经营状况。
二、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社管理松散,规范化程度底。由于合作社发展起步晚,规范的程度普遍偏低,一些合作社虽然有章程、制度,但没有真正按章程、制度运作和管理,日常管理不规范,财务监督乏力,有个别的合作社组建目的不纯,有的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有的是为了获取上级的扶持政策,有10家左右的合作社已成了“空壳”组织,严重影响、制约着合作社规范发展。
(二)群众对合作社缺乏认知,社会参与少。由于合作社组建标准低、审核不严格,天生存在“散、小、低”(居住分散、经营分散,产业规模小、发展数量小,产品层次低、产业效益低)问题,很难达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水平,无力接轨残酷的市场竞争,无力承受天灾、病(虫)害的打击,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不多,给予的政策太少,合作社的实力有限,合作社对农户的吸引力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全市农民参与合作社的农户还不足15%。
(三)人才瓶颈突出,成员素质差。现在农村劳动力大半是40岁以上中、老龄人和妇女,有经济头脑、经济实力的均外出务工、进城经商,导致社员素质普遍偏低,加上农民小农意识浓、集体意识淡薄,目光短浅,利益短视,地位弱势,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奇缺,农村合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
(四)政策扶持及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合作社法》和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要求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委托合作社承担农业生产项目等措施来促进合作社发展,但到了地方后,这些政策往往不能落实到位。比如财政支持,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到位,即使到位了也是“杯水车薪”,比如金融信贷政策,金融部门对合作社放贷政策门槛较高,资兴市合作社几乎得不到金融信贷扶持,比如委托合作社承担农业生产、土地开发项目,由于缺乏具体操作办法,很难落实。仅靠几个弱势农民来发展合作社实在太难。
(五)农村农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合作社涉及的领域多、环节多、农户多,合作社产品区域性、分散性、季节性较强,个别产品不耐储藏或缺乏加工和包装或产品营销乏力等,往往效益不佳,只有建立完善的生产、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信息、技术、保险等系列服务体系,才能让合作社生产出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让合作社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以实现产业发展壮大、农民增产增收目标。但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
三、推进资兴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
1.强化监管,严格督促合作组织加强规范管理。管理松散、有章不循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最普遍问题。因此一是要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合作社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章程、财务、会计、收益分配等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入社、退社的条件和程序,强化成员的组织意识和规则意识。二是要加强监督指导。要严把合作社审批关,通过勤下基层、深入走访及时发现并监督改造“空壳社”、“挂牌社”,督促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和监事会,真正实现社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2.抓好培育,充分发挥各级示范社的带动作用。部分合作社经营规模小、产业基础弱、带动能力差、产品质量劣、民主管理差,合作社未真正发挥其示范带动效果,甚至空有其名。为此,要把示范社的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不同农业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合作示范社,并加大对各级示范社的扶持和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带动各类合作社发展的示范和样板。特别是要扶持、打造一批“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合作社,以此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3.加大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通过各种媒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合作社知识,广泛宣传合作社发展的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让全社会了解合作社知识,支持合作社工作,参与合作社发展,最终实现“村村建社、户户入社”的目标。
(二)强化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争取中央、省、郴州加大对合作社项目扶持力度,提高扶持金额。另一方面,本级财政也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专项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评比考核和品牌打造、商标注册、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
2.加大部门联动扶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切实整合国土、农业、畜牧水产、农开办、水利、交通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合作社建设基地,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形成促进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制定合作社农产品保险实施办法,通过财政补贴、保险支持,确保合作社“旱涝保收”。
3.强化信贷资金扶持。进一步完善信贷扶持合作社制度,真正将金融扶持落实到合作社,降低合作社信贷门槛,切实解决合作社融资难、发展难问题。积极探索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机制,将合作社及成员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开展对内有偿服务,促进社员发展生产。
(三)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建设。
1.切实重视农经队伍建设。设立全市性合作社业务指导中心和财会中心,切实充实市乡农经干部力量,特别要充实业务人才,解决目前合作社工作业务不精、财务人员缺乏等问题。
2.切实加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利用好郴州农经网、政府信息网,介绍合作社的经验、动态、商品信息等。各部门要在相关网站建立自己的技术服务、信息介绍平台或窗口,把网络变成各部门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3.切实加强销售平台建设。税务、工商、市场服务等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条件和环境,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设立直销超市(窗口)、柜台、摊位,让合作社产品更顺畅进入市场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工作。
1.加强合作社人才的引进。大力建设农业人才队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种田能手、有意从事农业的城镇居民和复员转业军人、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的其他人员成为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引进一批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或数名专业管理队伍,对合作社的财务进行规范管理。
2.加强合作社管理人才的培养。以“阳光工程”、“一户一产业”培训为依托,对合作社的理事长、监事长、管理人才等进行分期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提升合作社知识及组织管理、创业经营、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合作社财务人员理财水平。各乡镇、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社员培训,培训科技知识、经营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3.加强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理事长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请专家来上门指导、授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领办、创办合作社,培养合作社专业人才。同时,开展各类对农村农民及乡镇、部门领导干部等的培训,要增设合作社知识培训内容,建议职业中学要开设合作社学科,为社会输送更多合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