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腱间联合法修复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11例
2015-03-18550005贵阳武警贵州总队医院门急诊科
550005贵阳,武警贵州总队医院门急诊科
改良腱间联合法修复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11例
刘印华, 周齐娜, 孙洋
550005贵阳,武警贵州总队医院门急诊科
【关键词】指伸肌腱;断裂;外科手术
【中国图书分类号】R683.4
指伸肌腱矢状束位于伸指肌腱掌指关节处。闭合性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是指伸肌腱向尺侧滑脱,在掌指关节背侧腱帽处向尺侧脱位,常会导致弹指、甩手等活动受限,严重可致屈曲位难以自动伸直,患指向尺侧外展,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006-01至2011-12,笔者采用改良腱间联合法重建伸指肌腱帽部,修复闭合性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11例,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例共11指,男6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8.2岁。中指8指,环指3指; 右手7例,左手4例; 受伤时间8~36 h,平均14.6 h,可见指伸肌腱矢状束不同程度的断裂, 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1.2手术方法采用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患肢前臂应用消毒气囊止血带控制出血。于患指掌指关节桡背侧弧行切口,术中均可见矢状束浅层断裂,且裂口接近指伸肌腱,无法进行直接修复。逆行切取该指指总伸肌腱桡侧腱间联合及部分肌腱束,长约3 cm,锐性分离尺侧矢状束及腱帽形成的隧道,将切取的伸肌腱桡侧腱间联合,并使肌腱束绕经该隧道,折返经伸肌腱上方,并调整合适张力。调整张力时嘱患者主动活动患指,使用Bunnel法缝合于桡侧矢状束上[1],关闭伤口前再次检查患者掌指关节的主动、被动屈伸。术后用石膏托将掌指关节固定于伸直位,腕关节背伸20°。术后2周进行拆线,3周后去除石膏托,循序渐进功能训练。功能锻炼可使用动态支具被动式方案,有利于伸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的恢复[2]。
1.3疗效判定按照国际通用评价手指功能活动的Dargan功能评定标准。优:伸指 0°,屈指指端过掌横纹。良:伸指欠伸≤15°,屈指指端达掌横纹。 可:伸指欠伸 16°~ 45°,屈指指端距掌横纹 ≤2 cm。差:伸指欠伸 >45°,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 cm。
1.4结果11例术后随访2~6年,优7例,良3例,可1例。所有患者伸指肌腱稳定无滑脱,无疼痛感。
2讨论
指伸肌腱矢状束损伤较为少见[3]。指伸肌腱在掌指关节处的腱帽部由矢状束固定,可减少指伸肌腱在滑动时向桡侧或尺侧发生脱位。因握拳时中指掌指关节最突出,且中指的伸指肌腱与矢状束连接较为松弛,故中指好发,环指次之[4,5]。老年人矢状束病理性的薄弱使得弹指、甩手等轻微动作后发生浅部断裂,断裂部位接近伸肌腱,使得手术重建成为唯一治疗手段。本组患者平均58.2岁,符合手术要求。本组11例均为完全性脱位Ⅲ型,明显影响患指功能,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矢状束在术中分为深、浅两层,深层损伤可以重叠缝合;浅层损伤较难直接缝合修复,需要进行重建手术。本组11例均进行了重建手术。
矢状束损伤后重建手术方法多样,其中McCoY法修复较为常用[6]。笔者认为,运用改良腱间联合法修复,手术方法简单,不需要解剖出侧副韧带等深层组织,缩短了手术时间,固定更为可靠。本组11例术后随访2~6年,优7例,良3例,可1例。本组腱间联合修复手术的改良之处为游离腱间联合稍长,可反折包绕伸肌腱,形成伸肌腱具备弹性的隧道,使固定的疗效更为可靠,更好地限制了伸肌腱向尺侧脱位。笔者认为,术中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张力,张力过大容易导致伸肌腱活动受限,张力过小则术后易复发,所以手术尽量使用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使患者能主动活动手指,以便观察张力的变化。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注意减轻腱间联合与伸肌腱粘连对患指活动的影响。本组所有患者伸指肌腱稳定无滑脱,无疼痛感。
总之,完全性闭合性指伸肌腱矢状束断裂可导致肌腱完全性脱位;矢状束薄弱容易发生浅部断裂,断裂部位接近伸肌腱,手术重建成为较好的治疗方法。改良腱间联合法重建伸指肌腱帽部手术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丛永健,郝立波.急性跟腱损伤治疗进展[J].武警医学,2010,21(12):1077-1078.
[2]罗伦,董晖,杨映月,等.手伸指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方案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华西医学,2014,29(2):289-292.
[3]王超明.手术治疗闭合性指伸肌腱损伤1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8):106.
[4]朱楠,彭洪.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肌腱损伤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62-463.
[5]田光磊,蒋协远,陈山林.格林手外科手术学[M]. 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66-169.
[6]高猛,任义龙,廖晓凡.McCoY法修复陈旧性伸肌腱帽损伤7例报告[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22(4):237.
(2014-05-11收稿2014-11-15修回)
(责任编辑郭青)
作者简介:刘印华,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368lyh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