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对接前提下的报关实务课程标准开发与设计

2015-03-18吴志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务课程标准调研

□吴志鹏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高职课程标准是将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岗位标准,为教和学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1]高职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原则纲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原始依据。

(二)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课岗对接前提下,如何保证学生基于岗位要求而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这是开发课程标准时始终必须考虑的中心问题。因此,一份从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出发的课程标准,必须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2]具体细化来说,课程标准应该包括以下构成要素: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项目与训练载体;学习活动设计;教材及辅教资源;教师及场地设备要求。

二、课岗对接前提下报关实务课程标准的开发及设计

(一)开展岗位调研与分析。在课岗对接的前提下,学生所学必须是基于岗位而学,所练必须是基于岗位而练,而报关实务课程要基于岗位组织教学活动与技能训练的首要前提是熟悉报关岗位。因此,要科学设计报关实务课程标准,必须展开详实的报关岗位调研与分析。当然,为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可以将报关岗位调研作为一个子调研模块包含在专业调研中进行,但其调研内容必须系统、完整。从其调研对象来看,应该包括海关,报关单位和报关员,从调研方式来看,要以走访访谈为主,配套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式,从调查内容来看,必须包括报关行业的最新动态、报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典型任务、工作过程、内容等。

(二)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定位与目标是开发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课程标准中首先要对此及进行明确。[3]基于岗位调研和对岗位的分析,可以将报关实务课程定位描述为:报关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基于报关员工作岗位而设置的岗位能力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归类、管制政策、报关程序、税费计算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在不同性质的进出口货物情况下,具备完成合同备案、商品归类与监管条件查询、进出口批件申领、报关单据缮制与整理、进出口税费计算、监管核销等专项技能。

(三)构建教学单元与训练任务。教学单元与训练任务的构建,首先要对岗位调研过程中获取的报关岗位业务与案例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报关员岗位的工作过程、任务、内容。然后将报关员完成业务样本的工作任务与内容作为原始依据构建教学单元与训练载体,并按照工作过程对其进行排序。在岗位调研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报关岗位工作活动是基于进出口货物的性质而开展的,货物性质不同,其工作程序、内容也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将某一个报关业务样本将其截断而设计成教学单元,而应该参照不同货物性质情况下的报关任务来设计。据此,在课程标准中可将报关实务设计为以下几个教学单元: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其他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以一般进出口货物教学单元为例,可将其设计为商品归类与查询监管条件、办理进出口批件、缮制整理报关单据、配合海关查验、计算进出口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等6个子任务。

(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岗对接前提下,有效训练学生的报关技能应作为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选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完成报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报关员的身份相对独立地开展技能实践活动。另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还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考虑到报关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在有些工作活动上,报关实务课程不适宜针对其开展对应的任务训练型教学活动,所以设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比如报关员配合海关现场查验,由于受条件与环境的局限,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设置查验情景让学生进行任务训练,因此可配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视频资源而采用演示教学方法。

(五)提出教辅资源与实施条件。现实中报关岗位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工作场景、工作环境中开展的,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因此,在课岗对接的前提下要通过课堂训练学生的报关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必须按照报关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设对应的教辅资源,建设匹配的教学活动场地。课程标准中应就每个教学单元必需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提出明确要求。就教学资源来说,主要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比如在商品归类与查询监管条件子任务中,仿照报关员此环节的工作活动,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应开发教案、电子课件、任务单,查询工具书、监管条件查询表、各类报关单据等文本资源。至于场地与设备,主要包括电脑及配置、报关软件、多媒体播放条件等。比如报关电子化趋势明显,应该开发与企业报关软件对应的教学版。

三、课岗对接前提下开发报关实务课程标准的注意事项

(一)课程标准的开发要基于现实适度提出努力方向。在开发课程标准时,必须遵守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具备可执行性。课程标准发挥其功能的关键在于在课程活动中对其坚决贯彻与实施,因此,课程标准的开发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学校可提供的师资、场地与设备等。但在基于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标准时,也必须适度提出将来可实现但目前尚不具备,而且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外部条件,比如暂时还没有报关软件,可首先在课程标准提出相关设想,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指引方向。

(二)课程标准要根据实施反馈与行业动态适时调整、修订。考虑到报关岗位涉及到较多的海关管理规则、外贸管制政策,而这些政策、规则是国家根据外贸发展形势而进行调整的,因此,报关实务课程课程标准也必须及时据政策规则的变化而及时修订。另外,必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进行检验,并据此进行调整修订。

[1]王淑文水.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

[2]杨立龙.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0,2

[3]戴路玲.论高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6~30

猜你喜欢

实务课程标准调研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ODI实务
FDI实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