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正能量传播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索

2015-03-18王丽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群体能量青少年

□王丽华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正能量的传播的意义和新媒体广泛使用的前提下,正能量传播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基于新媒体视野下十分活跃的一部分群体,他们对于新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于正能量的传播的认识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对100名大学生做了《全媒体视野下青少年正能量传播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对正能量的传播本身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调查学生的想法,并就传播的途径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将100份调查问卷搜集上来以后,笔者结合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针对正能量传播的内容、方式等作出自己的分析。

一、大学生正能量传播基本情况分析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男生50人,女生50人,各占50%,性别均等,能够代表大学生群体的一些整体信息,而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性别的影响性不大。其中,低年级(大一、大二)80人,高年级(大三、大四)20人,参与调查人数低年级居多。大学生平时关注正能量方面,经常关注的73人,占比73%,偶尔关注的27人,占比27%。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全部表示会关注正能量方面的信息,没有不关注的。认为正能量信息有用方面,95人觉得有用,占比95%,只有5人觉得没用,而且全部是高年级学生。是否主动寻找正能量信息来抵消消极情绪方面,94人选择会,占比94%,只有6人选择不会。可见,大学生普遍关注正能量信息,绝大部分认为正能量信息传播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用,而且绝大部分学生会在自己遇到负能量的时候主动去寻找正能量信息,去了解正能量传播。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的正能量教育,加强传播力度。

遇到正能量的信息是否会转发方面,49人选择经常会转发,39人选择偶尔会转发,此外,还有12人选择从不转发。可见,绝大部分人都会转发正能量方面的信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12%的人从不转发,而且这部分人全部是高年级学生。正能量信息的传播收获方面,61人选择收获很大,占比61%,24人选择收获一般,占比24%,还有8人选择没有收获,占比8%。可见,大学生对于正能量信息阅读后大部分有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定效果,有一定影响。

从正能量信息中获取最大的收获方面,59人选择世界上有很多有爱心的好人,世界很美好,占比59%,28人选择坚强的例子给我鼓励,占比28%,10人选择社会上许多人需要我去帮助,占比10%,还有2名同学自己写上了美好纯洁爱情还是存在的这样的理由。对于学生感觉收获很大的信息我们应该多挖掘、多发布,对于其他相关重要的方面也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

二、大学生传播乐于接受的正能量信息类型分析

关注哪些方面的正能量信息方面,可以多选,35人选择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占比35%,49人选择坚强不息、努力成功的案例,占比49%,15人选择需要帮助的求助信息,占比15%,1人选择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占比1%。可见在正能量信息中,学生主要倾向于坚强不息的榜样案例,同时注重关注助人为乐的典型,这些信息可以作为以后引导青少年正能量传播的倾向,注重此方面信息的发布、转发和发掘。

三、大学生获取正能量信息途径分析

获取的正能量信息来源方面可以多选,23人选择手机,占比23%,28人选择校园信息,占比28%,28人选择网络,占比28%,20人选择电视,占比20%,12人选择报刊,占比12%。可见,在正能量传播的途径中,大学生群体在关注传统的电视、报刊之外,更多的人使用、倾向于手机客户端、网络,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利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加强正能量的传播。此外,也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校园信息,校园信息的传播方式很多,校园网、BBS、海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等都可以,高校工作者应该把握高校这一阵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正能量的传播。

哪种媒体传播方式最有利于传播正能量方面,58人选择网络,占比58%,29人选择手机,占比29%,20人选择报纸,占比20%,13人选择电视,占比13%。针对大学生喜欢使用的传播媒体,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应该重视网络媒体和手机客户端媒体这些新媒体传播正能量信息。喜欢以哪种方式了解正能量信息方面,74人选择网络浏览信息,占比74%,15人选择听讲座,占比15%,4人选择面对面的交流,占比4%。对于学生喜好的信息获取方式,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做好网络正能量信息的宣传,同时,重视校园内讲座和思想政治教育谈话工作。

四、大学生对正能量传播建议分析

学生对于全媒体语境下“正能量”在青少年中的传播的建议方面,大多数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都集中于认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十分有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相关的信息。并建议多应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对于正能量信息建议多了解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心理特征,传播他们愿意接受、可以接受的信息。可见,大学生对于正能量信息传播本身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很多建议也值得我们采用。他们对于正能量信息的具体内容上有自己的喜好,希望传播的内容易于接受,希望使用他们喜欢的传播形式和手段。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群体对于正能量信息是会关注,并且绝大部分乐于转发,也感觉从中能够得到帮助,这就需要从教育和媒体方面共同努力去推动正能量传播。针对于大学生正能量传播的现状分析,可以总结如下建议利于正能量在大学生群体内的传播:一是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学生征求意见,了解他们乐于接受的正能量信息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而不要凭借自己的喜好或者个人经验去做,防止铺天盖地的正能量信息造成厌烦,导致反方面的效果。二是将高校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课上理论宣传,课下实践操作,使正能量信息得以扩散,并被接受,产生应有的效果,而不要只流于形式上的扩散。三是重视新媒体手段传播正能量信息,高校工作者目前面对的是“90后”的大学生群体,以后还将面对“00后”、“10后”的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应该广泛调动年轻的高校工作者们与时俱进,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寻找新的传播手段,比如适时应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四是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教育作用。在新媒体广泛使用,各种碎片化信息存在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的作用更加被凸现出来,电视、报刊等仍旧是一部分大学生关注的媒体对象,对于主流媒体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传播学生需要的正能量信息。五是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不只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需要从学校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少年群体传播正能量信息。

[1]刘伟伟,许国萍.论正能量的三维划分及其循环[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马露,刘力才.社会正能量传播现状评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3]杨丽沙,唐光斌.网络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促进[J].传媒文苑,2013,11

[4]耿淑.自媒体视阈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J].河南大学,2013

[5]刘会.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23

[6]汪宝,郭志江,李江朋,林畅.基于微媒体之大学生传播正能量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3,17

[7]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群体能量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能量之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开年就要正能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