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与文化空间营造——昆明学院洋浦校区景观概念规划

2015-03-18王婷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视线景观学院

□王婷婷 罗 艳

一、昆明学院洋浦校区概况

昆明学院洋浦校区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南昆铁路,西接云大西路,北靠城市道路,南倚经开区出口加工区。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用地面积为620亩。校区内地势起伏较大,整体为山地地形,最低点为1,930米,最高点为1,966米,全区高差为36米。

二、景观概念规划基本思路

(一)规划理念。路易·康曾经用一个经典的场景来描述理想中的校园:“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的理解,……”。中国古人则云:“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1],可见,尽管在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对学校环境的认识上,东西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物质场所,更应创造具有教化功能的校园空间氛围,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直接参与者[2]。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合学子们学习、生活、体验和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因此,昆院景观概念规划理念提炼为:“时时显新貌,处处藏真知”。含义是:昆明学院的校园景观随四季转变而风貌迥然,春有杨柳风、夏有睡莲意、秋有枫树情,冬有梅花香,在各种风情变换之间,强调文化的导入,校园整体绿化景观凸现昆明学院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体现现代大学教育和地方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的校园环境,真正体现环境怡人也育人[3]。

(二)景观结构。校园景观规划以校园自身特色和校园文化为精神线索,以山、场、院、园、廊、水为主题,营造一座独具特色的山水交融。另外,充分利用地形作为植物景观、园林建筑景观的依托,地形的起伏产生了林冠线的变化,能够形成起伏跌宕的建筑立面和丰富的视线变化,同时结合建筑进行整体布局,形成开阔大气的主入口轴线景观、亲切宜人的院落绿化、生动优美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空间。形成“一山二湖二轴一带”的整体规划框架结构。

改扩建项目的景观规划为“一轴串一心,一山望数带”。“一轴”:南北向学术主轴——是昆明学院改扩建区域的重点,由校园主入口往北延伸,穿过主教学楼直至北部的图书馆,它是展示校园庄严性、学术性的重要场所。“一心”:校园生态景观中心——位于校园主入口和主教学楼之间,包括人工湖面及周边区域,是整个校园的绿化核心,与北部的会泽湖经绿带串联成为整个校园生态走廊。“一山”:大鸡蛋山——是整个昆明学院的至高点,经过绿化种植,大鸡蛋山将成为整个学院的天然氧吧。“数带”:西侧规划学术次轴形成的学术景观带;东侧根据生活轴线形成生活气息带。这些功能性很强的纽带,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经历频次最高的区域。

三、景观视廊的创设

(一)景观轴线。景观视线分析:视线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整个校区的至高点钟楼以及庄严的教学主楼博雅楼处,与视线次焦点相互呼应,共同形成良好的景观视廊。空间的组织以中轴线的形式串联,能够达到层次变化丰富的效果。另外,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要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形成具有梯度和层次变化的空间序列。

(二)视线焦点。地形的起伏丰富了学院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在整个规划范围内,从南侧主入口开始,由南至北,地形逐渐升高,在制高点处设计钟楼,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能够突出景观主轴,掀起整个景观的高潮,成为全院的标志性景观。

四、景观节点设计构思

(一)开敞性空间。

1.景观广场。中心广场地面铺装范围较大,应注重地面的分格,结合空间的形状、色彩、风格对地面精心安排,使空间稍有变化。运用不同的材料铺装地面时,拼合成具有一定质感和图案的平面,广场平面的构图、图案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相互结合。植物采用简洁、规整的直杆棕榈科植物和柏,体现宁静庄严的空间。魔纹花坛中的植物采用常绿灌木,具有一定的色彩搭配规则对称布置在中轴的两侧,形成大尺度、气势壮观、感染力强、视线通透的空间。

2.公共空间。校园公共空间能够成为校园本身及其职能的标识。例如:昆明学院图书馆前的聂耳广场空间中的景观小品及植物景观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样的空间是校园当中最人性化的景观,通常也是文化传统的象征。

(二)水体景观。水景起到限定和划分空间的作用,南门主入口处两侧中轴对称布置水体景观结合水景植物配置,软化中轴线上过多的硬质景观,同时吸引人们的行为和视线进入到一种比较亲切的气氛,能够保证在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校园中轴上的水景北高南低,在临近水面的地方设计亲水平台和亲水木栈道,水石相结合创造出空间的宁静、简洁。用水面划分出来的水上空间有较强的领域性,观景空间和亲水空间既分又合,十分自然。

(三)景观小品的文化意蕴。花架、景墙、树池、雕塑、喷泉、溪流、木平台、小桥、垃圾箱和庭院灯具等。这些景观小品不仅能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能结合各场地不同的属性氛围,赋予这些小品更多景观上的用途,使这些景观细节能更好地融入主题景观空间。

(四)“精神化”植物造景。

1.“软性空间”的构建。植物本身是具象的三维实体,是景观营造中形成空间的主要要素,它与山、水一样,具有构成、围合、界定或限定空间的功能。植物造景可以通过观者视点的高低、视锥范围的改变,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效果。另外,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叶色、季相特点,形成反差和渐变等美学效果,能够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

2.植物“性格”的运用。在我国的传统园林中,有的植物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拟人化的“性格”。通过植物的象征意义或者独特的“个性”能烘托景观环境的文化氛围。年久高大、冠密的植物还可以作为独树一帜的景观,见证学校历史,作为校园景观文化的载体,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是学习生活与社会融合的关键时期,设置景墙花架,上刻一则名人典故自强不息,创造文化氛围。

五、结语

校园景观文化空间是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活的典型代表,将大学校园精神及文脉通过景观体现出来,让师生们体味和感受到一种思想内涵和高度启迪感的环境景观,实现具象景观与精神文脉的融合,创造出具有高品位的校园景观。

[1](美)查理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156

[2]再现地域景观文化——以榆林学院为例谈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J].榆林学院学报,2011,24(4):43~45

[3]于成宝,王兆立.论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以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景观建设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4):76~77

猜你喜欢

视线景观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景观别墅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学院掠影
当代视线
春天景观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