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课堂更美好还需教师多用心
——漫谈如何讲好一堂课
2015-03-18刘国峰
刘国峰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若要课堂更美好还需教师多用心
——漫谈如何讲好一堂课
刘国峰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讲好一堂课,是教师的本职和使命,也是教师应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为讲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学会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从欢声笑语中开始;其次要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细节,摒弃照本宣科;再次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最后要善用沟通技巧,融洽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讲一堂课,45分钟抑或50分钟,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稍有一些教学经验的,似乎并不觉得很难。然而,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课堂成为精品,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或技能,并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启迪,而且还能感受到快乐,甚至终生难忘,就没那么容易了。教学之难,难在学生能否学有所获,并且是在快乐中有所收获;教学之重,重在教师能否教有所乐,并且是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也许,刻意追求一堂课的质量与效果,时下有人会觉得小题大做,甚至会认为得不偿失。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总会有那样一堂课,让你感到受益匪浅,回味难忘;总会有一些曾经的老师,给你方向和力量,且不论世事如何变迁,终能感激并为之感动!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有理由把“讲好一堂课”作为自己的本职和使命,并为之不懈努力,锐意追求。
怎样讲好一堂课?教师应该怎样去做,课堂才会变得更美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无法条分缕析地说出一二来,因此,笔者只想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让课堂在欢声笑语中开始
说起教学,通常人们首先会强调教师的责任,会更多的关注教师在备课、讲课和课后答疑等方面,是否能够尽心尽力、是否能够不迟到不早退、是否能够不调课不旷工、教师在“给学生一碗水”之前,是否已经“准备了一大桶水”等等。笔者同样不否认这些常规的评教视角和尺度,并且认为,这些要求有时还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却常常会发现,那些能够很好的履行教师职责规定的人,那些专业能力非常过硬的人,那些责任心非常强的人,有时候他的(或她的)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更有甚者,诸如近年来,有关媒体就曾经披露过某高校七十多岁老教授的课堂只剩下五个学生在听课的场景;也曾经有过一位八十多岁、稍久站立都很困难的某学界泰斗的演讲,听课的研究生竟然睡倒了一大片的尴尬!人们赞叹这些学者的敬业和不易,批评年轻学子无知且不懂珍惜,其实,还应该更理性的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笔者在大学期间,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非常卖力气;然而,沙哑的声音,额头上的汗水,一片良苦用心,却未能换得学生的认可!在他的课堂上,经常有人开小差,看杂书(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和网络)甚至逃课,并且,私下里人们还给这位老师起“外号”!据说,当时系里领导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也经常和他谈话,敦促他改进教学,可是,一直不见有起色。
事隔多年以后,直到笔者也做了老师,竟忽然想明白其中问题的根源。因为,每当回忆起这位老师,印象最深的不是他教的那些他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而是他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时使用的那些“声情并茂”、“极具杀伤力”的语言。例如,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总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上节课留的题做了没有?”就在同学们面面相觑、无所适从时,他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指责和劝诫,“你们的教室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你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掉地上摔成八瓣儿!你知道不知道,你的父母需要卖多少粮食才够你一年的学费!你知道不知道……”每当此时,教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大家都觉得老师太好了,太负责了,说得太对了,觉得自己就像做错了事情,以至于大家都不敢抬头正视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后来都讲了哪些内容大家也同样没有听进去,因为,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早就已经荡然无存!虽然,这位老师,压根就没有做错什么,他说的都是实话,他讲的都是为学生好,然而,他却经常不知不觉地破坏了一场沟通所必备的前提——融洽的氛围。
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应当首先构建和谐的信息传递氛围,尽量让课堂在欢声笑语中开始!
二、让课堂在扔掉书本中渡过
王永庆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的创办人,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段经历。
15岁那年,王永庆刚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他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
当时米店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在他一旁就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米店。王永庆是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敏于行动。他发现,按照当时的稻米机械加工水平,米中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很细小的沙粒,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王永庆却要进行精心挑选,他卖出的米要比别人的干净。另外,王永庆还发现,平时来买米的人大多是老人或者家庭主妇,携带米回家比较吃力,于是,他就主动免费送米上门。并且,送米到家后,也绝对不是放下米就走人,而是要打开客户米缸的盖儿,看看是否还有陈米,如果有陈米,要取出陈米,把米缸擦干净,然后把新米倒进米缸,再把陈米放在新米的上面。
就是这样的一些细节,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和信赖,他的米店生意因而非常火爆。甚至连王永庆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用心一点,多付出一些,竟然成就了日后的台湾首富,世界百强。
教学工作,说到家,无非是由备课、讲课和评课等一系列的细小环节组成的一个工作流程。就以备课为例,大家都在备课,但是,备课的质量高低,程度深浅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因为对某个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根本不用再备课;但是,有的人不论教学内容已经讲过多少遍,有多么的熟悉,都要认真备课,并且,备课时不仅在“备内容”,而且还在“备学生”。“备内容”是对即将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不单纯的是通读教材,查找资料,筛选案例,而是要对有关资料进行梳理和加工,挖掘、提炼和延伸,尽力使要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了然于心;尽力使整个课堂重点突出、缓急适度;尽力自如地控制整个授课过程,做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备学生”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先评估,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和可能理解不了的知识点要事先预测,并准备出不同的授课思路和解决方案,根据授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整,真正做到“教无定法,收放自如”。当然,这样做的老师,他的(或她的)课堂上没有照本宣科,没有枯燥乏味,更没有所谓的“课堂冷漠”!取而代之的是风趣幽默,如沐春风,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
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尽力把看似简单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用心做好,多观察,多思考,多改进,多付出!让课堂在扔掉书本中渡过!
三、教师应尽力让语言有画面
笔者曾经请教过一位老教授,“怎样才能讲好一堂课?”
答曰“不在讲什么,关键在怎么讲。”
通常人们认为,有些课程好讲,比如文学课、历史课等;有些课程不好讲,比如数学课、会计课等。
其实不然,一个会讲课的老师,讲什么内容都会很吸引人,哪怕是他不太熟悉的领域;而不会讲课的老师,即便是他最熟悉的课程,恐怕也会讲得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假如,我们就以“老年人”为题,讲什么是“老年人”。
一般的老师,针对这一话题,可能要先给“老年人”下个定义,然后,再从老年人的年龄、血压、心跳、饮食和睡眠等各个方面,用近乎最精确的数据来进行说明,结果越想精确说明,人们越记不住,甚至也听不懂。会讲课的老师则不然,他们的语言中有图画。
“所谓老年人,三天前的事情不记得,三十年前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躺下时睡不着,坐着时却睡着了;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笑的时候眼泪却流出来了!”
简短的几句话,一位大家心目中的“老年人”就已经来在你面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我们再用《财务会计学》里的财务报告内容来举例。
通常,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讲解,是《财务会计学》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尤其是,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太扎实的同学来说,难度更大。很多人,只要一拿起报表来,看到密密麻麻的数字,还没听课学习,头就先大了!
企业财务报告包括四张报表,教师如果直接讲解每一张报表的定义、作用、填列方法以及各个报表之间的关系等,通常效果都不会太好!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先打个比方。
比如可以说企业的财务报告就如同汽车的仪表盘,仪表盘里都有什么呢?有里程表、水温表、燃油表等,那么,企业的财务报告里都包括什么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相信通过这样类比,学生马上就可以对财务报告产生兴趣。
在具体介绍这四张报表时,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规模,可以说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盘子”;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却产生在权责发生制之下,因此可以说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日常资金运转,可以说这是企业的“日子”;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反映企业的净资产,因此,可称其为企业的“底子”。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这四张报表时,还应强调企业“盘子可以大一点,但是底子一定要厚一些;面子是给别人看的,日子才真正是自己的!”这几句话,就把企业不要盲目扩张,“现金为王”等比较抽象的管理理念表达得生动贴切,一语双关!
可见,要讲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还应该让语言中有画面。
四、师生关系融洽是讲好一堂课的保证
让时光回到上个世纪初,在日本东京的一间陋室里,十几个青年围着课桌席地而坐,认真听老师讲课。
老师盘膝而坐,因天气太热,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笑嘻嘻地讲着课,看上去简直就像一尊弥勒佛。
老师讲课时,庄谐杂出,滔滔不绝。
老师的脾气出了名的古怪,但是,与学生在一起时却格外亲切和善,师生之间无拘无束,气氛十分轻松。其中,有一个学生特别活泼,不仅话多,而且好动,另一个学生干脆就叫他“爬来爬去”。
这个活泼好动的学生叫钱玄同,给他起外号的学生就是鲁迅,围坐在一起的同学还有周作人、黄侃、朱希祖等后来的学界大家名流。老师名叫章太炎。
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电脑、网络、软件和光盘,在教师的头上也没有博士、教授、独立董事或某国访问学者的光环,但是,却有师与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师与生之间真诚的面对面。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教师目光中流露出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对于学生就如同冬日里的阳光一般,具有神奇的正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并且当学生获得老师的信任和赞美后,会变得更自信和自尊,会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因此,要想讲好一堂课,教师一定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目光”是否“达标”;审视一下师生相处的是否融洽。并且,要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若要满目皆青山,必先胸中有锦绣。没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敬业爱岗、事业至上的思想,没有豁达大度、兼容并包的胸怀,就很难产生充满责任与爱意的目光。
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沉浸和纠缠在职位晋升、职称评聘等个人得失之中,尽管表象也是追求进步并积极向上的,他的目光中怎么可能有学生们最渴望看到的那一缕光亮!
试想,一个教师动辄就用冷嘲热讽的言语刺激学生,用生硬或蛮横的腔调训斥学生,用漫不经心的表情敷衍学生,用夸大其词的手法贬低学生,他的目光中怎么可能有学生们最渴望看到的那一缕光亮!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只有当真心想讲好一堂课,已经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坚持,并且,教师自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满足,享受到一种幸福时,他(或她)才能称得上是“真心想教好”! 笔者认为,只要真心想讲好一堂课,就一定能讲好一堂课。
(编辑:王雅娇)
2014-12-01
刘国峰(1970-),男,河北承德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
G642
A
1008-6927(2015)01-0001-03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