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真菌病的MSCT表现分析(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5-03-18赵玉忠袁慎霞
赵玉忠,袁慎霞
(山东省茌平县人民医院①放射科,②儿科,山东 茌平 252100)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肺真菌病亦成为继耐药细菌感染之后世界范围的临床诊治难题。肺真菌病常因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亦复杂多样,不易与普通炎症、结核、肿瘤相鉴别,而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肺真菌病的CT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例1:男,50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 30 d,无胸闷、气短,无胸痛,无发热。查体:体温37.0℃,呼吸21次/min,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 精神可,呼吸平稳。 双肺听诊右肺呼吸音较左肺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4次/min,律规整,心音稍低钝。2013-08-31胸部CT检查:右上肺支气管扩张,囊腔内球状高密度灶、上壁及左右壁游离,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考虑曲霉菌球性肺炎;2013-10-20外院胸部CT:符合曲霉菌球性肺炎,建议治疗后复查。由内科抗真菌感染治疗1个月余后,转外科治疗,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应用止痛、止血、祛痰等药物治疗。病理诊断:符合曲霉菌病,检出肺门淋巴结14枚均呈碳末沉着及反应性增生。
例2:男,46岁,胃底部恶性肿瘤放疗后4个月余,咳嗽、咳痰1个月余。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粉红色絮状物,无发热、寒战,无潮热、盗汗。体温36.5℃,心率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仅行CT胸部平扫,CT检查示双肺肿块和空洞,符合霉菌感染。予以痰培养:曲霉菌阳性,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阳性。生化全项:白蛋白(ALB)27.60 g/L、谷丙转氨酶 37 IU/L、谷草转氨酶 32 IU/L、总胆红素 34.81μmol/L、间接胆红素 9.81μmol/L、直接胆红素25.0μmol/L、CH 4.34 mmol/L。
2 讨论
随着治疗药物、生命支持手段及介入医学等学科的发展,肺部感染的致病原与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肺真菌在世界范围都有增加的趋势,认为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用的增多,血液、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及AIDS患者的增加等有关。
肺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2]。真菌病常为机会性感染,发病与宿主的易感因素有关,生活习性,居住、工作环境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基础性疾病的因素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糖尿病多见。肺真菌病可由多种真菌致病,我国真菌病的致病菌相对比较稳定,有文献[3]报道肺曲菌病占37.9%,肺念珠菌病占34.2%,肺隐球菌病占15.6%,肺孢子菌病4.8%,肺毛菌病2.0%。而屈晶晶[2]等报道,我国内地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以曲霉菌和隐球菌为主。本组2例均为曲霉菌感染,与文献报道一致。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可出现过敏反应,称为变应性支气管肺霉菌病。这是由定植于气管的曲霉丝作为抗原诱发炎性反应,导致气道损伤,以往认为非常少见,但近年国内报道多篇病例分析[4]。严重病理变化:凝固性坏死、细胞浸润、脓肿形成。急性期:肺组织病理变化主要为炎性渗出、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慢性期:可形成肉芽肿,最后形成纤维化、钙化而愈合。有时病变累及胸膜而引起脓胸或胸腔积液。
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相比,肺真菌病患者咯血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资料报道咯血常见于曲霉菌病,胸痛常见于隐球菌病,临床有一定的鉴别意义[2]。本组例1也主要表现为咯血。咯血的主要原因在于曲霉菌在病灶内不断繁殖,导致炎性病变加重,也可能系曲菌丝通常容易侵犯血管壁,进而形成局部肺栓塞,导致咯血[5]。
肺真菌病影像学的表现关键在于患者的免疫状况与霉菌的相互作用。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多变。目前,国外多数学者就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已经达成共识,并将其分为肿块结节型、肺炎型、曲霉球型、胸膜炎型、粟粒型[6]。本组例1为曲霉球型,肺曲霉菌球在肺部真菌病中常见,也是唯一有特征性表现的一种;由曲霉菌丝和纤维黏液混合而呈团块,寄生在肺结核空洞、囊状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脓肿或肺囊肿内,形成特征性曲霉菌球。影像学表现为在薄壁空洞或空腔内的孤立球形灶,密度多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大小不一,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曲霉菌球在空洞内位置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动,呈游离状态(图1),一般紧靠在空腔的低垂部位。菌球与空洞壁之间常有一新月形的气体密度空隙,称为“空气半月征”,又称“新月征”。其机制是病灶实变区与支气管相通后,少量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并且有气体进入形成。曲霉菌球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不强化。本组例2为肿块结节型,结节肿块为肉芽肿性病变,小结节病灶可相互融合成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低密度区代表伴有液化坏死,肿块内坏死物排出后可形成空洞(图2),空洞可为多发、内壁光整,壁厚薄不一,可合并淋巴结肿大。肿块边缘可有浅分叶,周围可见“晕征”。“晕征”即“晕轮征”,指在结节或肿块周围可见环绕的磨玻璃样密度区域,其密度介于结节(肿块)与正常组织间,形似晕轮,为周围出血所致[7]。病变部位多见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袁建南等[8]报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程中,“晕征”是其早期征象,持续时间短,“新月形空气征”是其晚期征象;提示对高度怀疑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的患者,胸部CT扫描应及早进行,理想的扫描时间应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病后5 d以内,否则延迟至1周后,“晕征”的出现率极低,很难进行早期诊断。肺炎症型:支气管壁明显增厚呈“轨道征”,沿支气管分布可见大小不等的小片状影,边缘模糊。本组例2兼有此表现。同一患者可见病变与胸膜粘连。不同菌种所致肺感染的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9]: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小斑片状影,浓淡不均,边缘模糊;隐球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结节和肿块为主,可多发或孤立,其中10%~15%可发生空洞,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水少见为其特点。
肺部真菌感染需与肺癌、肺结核、肺炎等疾病相鉴别:①肺部真菌感染后致炎性肉芽肿形成,是肺炎性假瘤的常见原因之一[10],也是肺实质内良性结节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较常见疾病。单发性结节或肿块型肺真菌病很难与肺癌相鉴别,但肺癌具有更多癌性病变征象[11],如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病灶内可见小结节堆积、空泡和细支气管征。CT增强扫描多数强化,随访中病灶可进行性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多发肿块及结节型肺真菌病需与肺结核相鉴别,后者可见卫星灶及多发钙化等[12]。②空洞或空腔形成的肺曲菌病需与结核性空洞和癌性空洞进行鉴别,典型的“洞中球征”,肺曲菌球的可能性大;结核性空洞多为近支气管侧形成空腔;癌性空洞的洞内虽可见结节影,但空洞壁厚薄不均[13-14]。③肺炎型真菌病需与细菌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间质性肺炎多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网状影或小片状影[15]。
总之,对有特征性表现者的肺真菌病应及时作出诊断,但多数情况下,其影像学表现并不具有更多的特异性,此时应参考基础病变及个体的易感因素。
图1 例1 图1a CT示囊腔内球状高密度灶,上壁及左右壁游离 图1b 曲霉球在空洞内位置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动,呈游离状态 图2 例2 图2a 肿块和空洞,双肺弥漫大小不等的空洞,洞壁光滑,厚薄不一 图2b 支气管肺炎表现,图像上呈沿支气管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小片状影,支气管壁明显增厚呈“轨道征”
[1] Kim DY,Kim Y,Baek SY,et al.Simultaneous thoracic and abdominal presentation of disseminated cryptococcosis in two patients without HIV infec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03,181:1055-1057.
[2]屈晶晶,胡成平,顾其华,等.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6):545-549.
[3]刘又宁,余丹阳,孙铁英,等.中国1998至2007年临床确诊的肺真菌病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86-90.
[4]李然,胥杰,孙永昌,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1例临床分析[J/CD]. 中国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5(6):423-428.
[5]文智能,李霞.侵袭性肺曲菌病1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131-133.
[6] Bindi NM,Jaime RP,Todd ML,et al.A 29-year-old immunocompetent man with meningitis and a large pulmonary mass[J].Chest,2008,133:1030-1033.
[7]白人驹,马大庆,张雪林,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8.
[8]袁建南,谭华侨,郭克裕,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影像学变化初步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82-685.
[9]王永春,黄振国,史晶,等.CT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0-22.
[10]王江涛,邓永健,唐娜,等.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真菌病影像和病理学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8):848-853.
[11]王迩诺,高丰,唐平,等.原发性肺部真菌病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表现[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8):462-465.
[12]王弢,赵红,王锋,等.肿块型肺真菌病的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3):245-247.
[13]张悦,吴麟,曾献军,等.不同致病菌肺真菌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897-3900.
[14]黄中明,冯盼盼,梁文.肺真菌病的临床CT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3,20(3):14-18.
[15]王官良,毛海燕,何海青,等.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表现的探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