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走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5-03-18张明
张明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
油价走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明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
总体而言,全球原油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大于弊。
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已经由2014年7月初的每桶110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1月初的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超过50%。
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来梳理过去半年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第一,从需求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导致对原油的需求低迷,而美国也因页岩油气行业的发展降低了原油进口需求;第二,从供给层面来看,迄今为止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并未造成原油供应链的中断;第三,从原油的计价货币美元层面来看,美元指数不断走强也打压了全球原油价格;第四,从期货市场来看,投机者看空原油也使得油价下跌压力从期货市场传递至现货市场;第五,从地缘政治层面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国家的确也存在通过维持低油价来打击俄罗斯出口收入与财政实力的动机。
笔者认为,全球油价走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中国进口成本、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贸易顺差并提振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进口原油占原油消费量的比重超过50%。因此,全球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助于降低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通过改善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提高中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此外,也有助于降低原油进口成本,扩大贸易顺差,进而提高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有助于扩大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处于持续熊市,有助于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上游成本;与此同时,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正面临内外需下降造成产能过剩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利润空间收窄等方面的挑战,而全球油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当然,油价走低对上游产业(例如石油生产企业与炼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则会产生负面冲击。
三是有利于中国政府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来构筑战略储备,从而更好地平滑未来的原油成本。据传,中国政府近期已经加大了构筑战略性石油储备的力度。而普金政府也有很强的动力增强对中国的油气出口。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与俄罗斯签署更具保障性的中长期油气合同,将有助于中国政府以更低的成本为未来的油气消费提供保障。
四是对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战略性机遇。油价暴跌将使得部分石油生产商处于销售收入下降、资金链紧绷、破产风险上升的不利局面,这将为中国油气企业进行海外兼并收购提供一个时间窗口,一方面并购的成本可能显著下降,另一方面遭遇的抵制可能明显减弱。
五是会加剧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的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2%,P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4个月负增长。这意味着通货紧缩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由于中国经济存在一条从进口价格指数到PPI、再到CPI的价格传导机制,因而全球油价下跌将会加剧PPI与CPI同比增速的下滑。
六是将会降低全球产油国的出口收入以及经济增长,进而可能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冲击。目前,以巴西、俄罗斯、南非等为代表的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均处于经济风雨飘摇的状态下;此外,全球原油价格下跌也可能使主要石油出口国采取贸易保护、本币贬值等措施,并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增长。
总体而言,全球原油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大于弊。在2015年,在贸易条件改善、通胀压力很小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国内结构调整的力度,尤其是应该加快国内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同时,尽可能地稳定住经济增速(7%左右),从而为结构调整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原油价格下跌为中国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