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文学教育生态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2015-03-17邢道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文学教育文化内涵

【摘 要】江苏省洪泽中学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设环境、开发课程、创新活动等举措优化文学教育生态,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关键词】课程基地;文学教育;生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2-0060-02

【作者简介】邢道乾,江苏省洪泽中学(江苏洪泽,223100)校长。

教育使人富有,文学使人高贵。基于渊博的洪泽湖文化和悠远的乡土文脉,基于“崇德尚文”的校训和丰硕的文学教育成果,我校于2012年申报了“洪泽湖文学社团课程基地”,并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立项。这是我校长期致力于校园文化构建和人文精神培塑的结果,也是我校提升办学内涵、塑造特色品牌的契机。

文学即人学,文学教育的本质在于“立人”。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力、鉴赏力以及联想力与想象力,更可以启迪思维,非常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促进校园文学的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的发展终究会结束升学率比拼的历史,放眼长远,学校内涵的提升、特色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正道。对于学校而言,所谓内涵,是由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理念、制度以及发展模式所构成的,外显于学校的育人生态。一个良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营养要素,并且要达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而优质的育人生态系统则是由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规章制度、前瞻的课程体系、多元的教学文化、多维评价体系和必要的实施设备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也要实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优化育人生态是我校一贯的教育理念,我们觉得,江苏省教育厅在全国首创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含环境建设、模型建构、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师生成长中心等要素,要建好这个基地,就是要构建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我校的课程基地,我们主要抓住四个方面的要素。

一、创设专门的文学教育环境

在原先的校区,我们利用门厅、楼顶等闲置资源,改建成了“洪泽湖文化剧场”、“洪泽湖影视欣赏中心”和“洪泽湖文学馆”,文学馆包括“地方文化展区”“图书漂流站”“校园文学展区”等。同时,还建成了“洪泽湖诗词长廊”和“课程基地活动中心”;教室设置了“图书角”和“文学作品展示栏”。课程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生长点,更要通过课程文化的体味、熏陶和内化,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全面育人拓展新的空间和途径。

去年8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1500座的“洪泽湖大剧院”和6层楼的“洪泽湖文学馆”投入使用。

我们的基地环境建设与课程开发是一体的。比如影视欣赏中心,学生在这里观看影片,教师在这里开设影评讲座,然后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影视素材,再然后师生共同评点,相互交流,最后编辑成校本教材《电影课》。其他如“校园采编”“湖畔书声”等校本课程也都是这样形成的。

二、开发文学教育课程资源

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文学活动课程化的原则,学校成立了“洪泽湖文化研究中心”、“文学社团课程开发中心”和“校园文学研究中心”,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师生共同开发了《洪泽湖文学》《走进作家作品》《走进课本剧》《文学课堂》和《湖畔讲坛》等多种基于课程基地内涵建设的校本教材。一般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先有教材后开展教学,而我们无论是“电影课”“校园采编”“课本剧”还是“习作例谈”“湖畔书声”等等,都是在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之后汇编而成校本教材,因为我们觉得,编撰校本教材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课程实施过程。

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我校将语文教研活动中心设在课程基地,语文学科开展了“文学课堂”竞赛课、研讨课和示范课等系列活动,开展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系列工程,教师广泛参与校本教材的编著,积极参与课程基地的课题研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四、创新学生文学实践活动

我校组建了“学生采编中心”,设立班级图书角、作文展示栏,创建了“洪泽湖文学”专题网站,建立了班级博客,创办《洪泽湖》校刊,开设校报专版,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提供载体,为学生创作交流、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组建了演讲协会、课本剧社、报刊编辑部、记者团等多样的文学社团,开展了“湖畔讲坛”“湖畔书声”“文学夏令营”“图书漂流”和“课本剧改编与表演大赛”等丰富的文学活动。并将这些有特色、重体验、有成效的文学教育实践活动开发成校本课程,弥补了学科传统教学的不足,构建了新型的文学教育生态。

两年来,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地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特别是文学鉴赏和创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国家级、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有数十人,还有近百篇作文在《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一百多名学生参与了校本教材“洪泽湖文学教育丛书”的编著。

教师也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基地“文学课堂”教学竞赛的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水平,在校本教材编著的活动中提升了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以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课题“中学语文社团课程化建设研究”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中学文学社团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获得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立项;基地校本教材获得全国校园文学专著二等奖,论文《语文社团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全国一等奖;以基地建设为主要成果的《中学文学社团校本课程研究与建设》获得2013年洪泽县首届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入围2013年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文学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荣获“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全国校园文学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应邀参加了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并作经验介绍;课程基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兄弟学校的师生多次到学校观摩。

学校搬入新校区,我们将进一优化基地环境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和其他社会资源,提升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课程基地建设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长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优质的文学教育生态,提升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文学教育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