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产量的影响

2015-03-17冯晓辉王明泉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尖山美亚穗位

冯晓辉,王明泉

(1.黑龙江省尖山农场,黑龙江 嫩江 161444;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产量的影响

冯晓辉1,王明泉2,*

(1.黑龙江省尖山农场,黑龙江 嫩江 161444;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局尖山农场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极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的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播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随着播种日期的变化其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以此明确了德美亚1号在尖山农场地区的播种时间应为4月23日左右为宜。

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播期;产量

0 引 言

玉米是对温度相对比较敏感的作物,播种到出苗期尤为明显,同时对土壤温度也有较高的需求[1-2]。适时早播能延长玉米生育期,充分利用光能等资源,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产量[3]。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播种提前或推迟,引起了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的变化,一般认为气温和光照是影响生育期长短的主要生态因子[4-6]。极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随着不同播种时间的延迟使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缩短,其中出苗至吐丝期减小幅度最大,与前人的研究基本相似[7-8];不同播种时间株高、穗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数值在不断的增加,不同播种期玉米穗三叶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变化不大,与前人的研究一致[9-10];从穗长、穗粗可见,处理2的数值均较高,越晚播的数值相对较低;也可看出不同播期对行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行粒数和百粒重受环境条件影响波动较大的因子[11-12];玉米适期早播秃尖减小、行粒数增加、百粒重提高、玉米良种的丰产性既取决于自身遗传特性,也与当地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13],根据当地气候,适当调节播期,通过选择适宜播期,充分利用当地光温资源是发挥玉米品种丰产潜力的重要技术措施[14-16]。温度条件差异是播期对玉米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持续时间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17-20]。因此,在九三管局尖山农场针对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为指导本地区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提高优良品种的推广效益提供了实践依据。

德美亚1号是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 KWS 公司引进的玉米杂交种。2004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活动积温2 100 ℃左右。幼苗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花药黄色、花丝淡绿色。成株株高240 cm,穗位80 cm,果穗锥形,穗长16~20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百粒重30 g左右,籽粒为硬粒型,容重780 g/L。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九三管局尖山农场科研站,土壤为淋溶黑钙土,有机含量3.5%、pH值6.68。前茬大豆,秋深松一遍,耙两遍。秋起垄,垄距1.1 m。

1.2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九三管局尖山农场科研试验地进行,采用的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小区随机排列法,共设5个处理。5 m行长,1.1 m大垄,3垄6行区。保苗9万株/hm2。试验不同处理见表1。

表1 5个不同播期的时间和播种面积情况

1.4 田间调查、测定项目

参照《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调查玉米物候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收获产量测定:全区收获,称所有果穗鲜重,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果穗,测定含水率,计算产量(按含水率14%折算)。

1.5 田间管理

施用磷酸二铵200 kg/hm2、尿素200 kg/hm2、硫酸钾70 kg/hm2。苗期机械深松一遍,中耕两边。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条件;

处理1:4月14—18日平均5 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5.9 ℃。

处理2:4月19—23日平均5 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9.4 ℃。

处理3:4月24—28日平均5 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1.3 ℃。

处理4:4月29日—5月3日平均5 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3.6 ℃。

处理5:5月4—8日平均5 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5.2 ℃。

2.2 生育期调查

不同处理的各生育期时间见表2。由表2可见,处理1从播种到出苗时间最长,生育期也最长,由于前期播种时温度较低,拱土能力弱、出苗不齐,抽雄和吐丝时间虽与处理2相同,但成熟期最长。处理2出苗较整齐、较快,抽雄期和吐丝期相对较早,但整个生育期也略晚,主要是前期虽然出苗早,但有效积温较低。处理3、处理4、处理5出苗整齐、较晚,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也相对延后,但生育期缩短。各生育期从处理1到处理5相应缩短,其原因是随着播种延后气温升高、光照充足,促进植株加快生长发育;处理4和处理5的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虽然不同,但生育期相同,处理4和处理5出苗后的有效积温相对一致。

表2 5个不同播期处理的各生育期

2.3 农艺性状调查

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见表3。由表3可见,随着出苗后当地气温的不断升高,德美亚1号在不同播期处理的株高不同,并且随着播种时间延后,株高不断增高,越晚播种株高越高,处理1和处理2、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和处理4、5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处理2、3和处理4、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穗位的变化整体没有规律性,但播种时间越早,穗位相对较低,播种时间越晚,穗位越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穗位没有显著差异;穗三叶叶面指数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缺苗率处理1的数值最高,可能因前期土壤温度低,播种过早有一部分种子霉变或粉籽,处理2、3、4的数值基本相同,但处理5的数值相对略高,可能与后期播种时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关,处理1和处理2、3、4、5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大斑病各处理的数值相同,所以不同播期对该品种的大斑病影响不大。

表3 5个不同播期处理几个农艺性状的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several agronomic traits of five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不同处理株高/cm穗位/cm穗三叶叶面指数缺苗率/%大斑病等级1279bB100aA0.24aA18.3aA32283aAb100aA0.25aA11.3bB33285aAb102aA0.24aA11.7bB34286aA101aA0.24aA11.8bB35287aA103aA0.24aA12.6bB3

2.4 室内考种

不同处理的果穗性状见表4。由表4可见,穗粗、穗行数处理1的数值相对较高,但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的穗长最长,处理4、5的穗长最短,处理2和处理3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处理1、2和处理4、5之间达到显著差异;而行粒数也是处理2的数值最大,处理4、5的数值最小,但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秃尖长处理2的数值最小,处理5的数值最大,处理1和处理2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处理2和处理3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处理3、处理4、处理5之间也分别达到显著差异;平均水分处理2的数值最小,处理5的数值最高,但每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4 5个不同播种处理果穗性状的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ear characters of five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不同处理穗长/cm穗粗/cm穗行数/cm行粒数/行秃尖长/cm平均水分/%118.1abA4.9aA15.3aA34.0aA0.6cBC26.1aA218.2aA4.8aA15.2aA34.3aA0.5dC26.0aA317.4bcA4.7aA15.1aA31.5aA0.7bAB26.8aA417.2cA4.8aA15.1aA31.1aA0.6cBC26.9aA517.2cA4.7aA15.2aA31.2aA0.8aA27.2aA

2.5 产量分析

不同处理的产量见表5。由表5可见,不同播期处理下,处理2的百粒重数值最大,处理5的百粒重数值最小,但不同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的产量最高,处理5的产量最低,从方差分析的数据可见,处理2和处理1、3、4均达显著差异,处理1和处理5达到极显著差异,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德美亚1号晚播和早播在产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5 5个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比较

3 结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极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随着不同播种时间的延迟使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缩短,其中出苗至吐丝期减小幅度最大;不同播种时间株高、穗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数值在不断的增加,不同播种期玉米穗三叶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变化不大;由穗长、穗粗可见,处理2的数值均较高,越晚播的数值相对较低;不同播期对行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玉米适期早播秃尖减小、行粒数增加、百粒重提高、玉米良种的丰产性既取决于自身遗传特性,也与当地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尖山农场,极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对于地温连续稳定在5 ℃以上是可播种的,在本地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前播种,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都能正常成熟,随着播种日期的变化其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尤其以4月23日左右播种为最适合时期。在适宜的播期播种,能够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热等资源,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成分的积累,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1]王银华,田 涛,王 妍.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J].杂粮作物,2010,30(1):30-31.

[2]续创业,郝建平.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4):37-38.

[3]李 挺,牛春丽,王淑惠.播期对夏玉米阶段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 156-1 158.

[4]陈晓威.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9-11.

[5]刘 明,陶洪斌,王 璞,等.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1):18-23.

[6]梁秀兰,张振宏.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12(2):56-61.

[7]Boyle M G,Boyer J S,Morgan P-M. Stem infusion of liq-uid culture medium prevents reproductive failure of maize at low water potential[J]. Crop Sci., 1991, 31: 1 246-1 252.

[8]Schussler J R,Westgate M E. Maize kernel set at low water potential: II. Sensitivity to reduced assimilates during early kernel growth[J]. Crop Sci., 1991, 31: 1 196-1 203.

[9]卢小宏,王小春,李燕容,等.播期对盆周山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 401-7 402,7 418.

[10]张石宝,李树云,胡丽华,等.播种季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1,23(2):243-250.

[11]丁 山,郭 去,宋 军,等.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及相关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 226-1 230.

[12]李 磊,马 超,卫 丽,等.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相关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32-34.

[13]Vega C R, Andrade F H. Reproductive partition and seed set efficiency in soybean, sunflower and maize[J]. Field Crops Res., 2001, 72:163-175.

[14]王小春,杨文钰,龚江洪,等.播期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2):55-57.

[15]李言照,东先旺.光温因子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值的考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10(2):86-89.

[16]李言照,刘光亮.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J].西北农业学报, 2001,10(2):67-70.

[17]苏玉杰,周景春,张存岭,等.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J].玉米科学, 2007,15(S1):165-168.

[18]田志刚,田俊芹,曹治彦,等.播种期对夏玉米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06, (4):14-15.

[19]覃永媛,时成俏,王兵伟,等.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0):14 676-14 677.

[20]王明泉,苏 俊,李春霞,等.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4,5(2):58-61.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on yields of maize variety Demeiya No.1

FENG Xiao-Hui1,WANG Ming-Quan2,*

(1.Jianshan Farm of Heilongjiang, Nenjing 161444, Heilongjiang,China; 2.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Chin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in Jianshan Farm are studied, pumping in seedling stage,tasseling stage, silking stage, maturity stage, plant high, ear height, ear length, ear diameter, 100 grain weight, yield traits of extremely precocious maize variety Demeiya No.1.The results show Demeiya No.1 sowing period is during the mid to late April until early May, show the trend of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sowing date of the change, the output and so as to specify Demeiya No.1 in the area of Jianshan farm appropriate sowing time should be around April 23.

maize variety;Demeiya No.1; sowing date; yield

10.13524/j.2095-008x.2015.04.063

2015-05-25;

2015-09-10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资助项目(2011BAD16B11);第三、四积温带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技术示范(GA12B101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4ZD003)

冯晓辉(1966-),男,黑龙江肇东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E-mail:jsfxh0456@163.com;*通讯作者:王明泉(1978-),男,黑龙江通河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研究,E-mail:839314973@qq.com。

S352.1;S513

A

2095-008X(2015)04-0045-04

猜你喜欢

尖山美亚穗位
Fringe visibility and correlation in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with an asymmetric beam splitter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美亚生物科技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越南领美亚丝绸的历史和发展
人间仙境尖山子——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尖山子游记
胡尖山油田A17区块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
胡尖山油田采出水处理药剂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