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初探

2015-03-17广西省崇左市宁明县那堪乡那利小学陆爱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应用题解题

广西省崇左市宁明县那堪乡那利小学 陆爱花

教学改革至今,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人通过实习阶段实践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的模式是“封闭式”。

“封闭式”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这时的学习不应仅仅是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一)提出有趣味性的题目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封闭式”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变成能令学生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二)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后,不是教师先讲解,而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己来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是多样的,主要有:自学课本、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提问请教、资料查询。

但是尝试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学习前后要有密切联系。如当学生只有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才能学万以内的数和多位数加减法;有了简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再学复合应用题;有了通分的知识,再学习分数加减法,否则学习就会比较困难。

二、研究信息,主动深究

(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

(三)反馈点评,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我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可以体现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应用题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解题勿忘我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