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

2015-03-17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外语国际化办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王 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八条特别指出: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说明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必须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验,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做准备。

一、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合作培训以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或国际教育援助等途径,在理念与目标、课程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融合并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教育发展过程。

从当前的实践看,学校教育国际化探索主要有二种做法:一是全面照搬国际教育中的某些做法或课程,聘请熟悉该国教育或国际课程的外国人主导并实施,这种做法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增强了课程的规范性,有些因不适应我国国情而难以长久发展,更多的是将办学变成让中国学生顺利留学的培训活动。二是引进某些国际课程以及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注重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革,以中国人自助管理为主导,形成自身特色与亮点,既能与国际教育衔接,又有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推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与水平。

二、对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一)在理念上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传承与变革中突破

天津外大附属学校注重把握国际教育的上述发展趋势,同时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育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导向,在传承中变革与突破,立足于学校资优生相对聚焦的实情,形成了“融中西文化,育国际英才”的办学追求。“融中西文化”是把中西方的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功能中,使师生既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宽容共赢的心态,追求人类和谐,共同进步。“育国际英才”是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更能参与国际事务,具备国际能力,为祖国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在帮助学生走出国门的同时,也让学生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海外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报效祖国。

(二)在课程上注重融入国际先进元素,在借鉴与改革中构建系统

国际一流名校,必须有自身的课程体系,这是国际交流中的一个共识,没有自身的课程体系,是难以被国际认同的。我们的课程体系建立应充分显示出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交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我国学校教育在国际教育中的对话能力与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课程建设上体现国际化,即立足我校外语办学优势,在按照国家课标开齐各类课程的同时,开设多语种外语课程,同时引进国际课程,开发语言、科技、艺体等各类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艺术素养。

(三)在文化上注重交流和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一,教育国际化首先需要教师国际化,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此首先学校积极创造机会派教师出国进修。近5年有50多名学科教师到国外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培训,实地考察国外教育。培训结束后,参训者要在一定范围内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以便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收获。其次,鼓励教师在本部与国际部双部授课,不仅增进教师的学科英语运用能力,而且增进教师对国际课程的研究,提升其借鉴能力。

第二,采取多种方式,开拓国际间共同感兴趣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空间,与美英日法德等十余所顶级名校建立姐妹学校,定期互派师生开展交流活动,每年有多个学生代表团出访,如我校合唱团赴美国演出,学生吃住在对方家庭,充分感受对方的家庭与国家文化。

第三,合作办学,一方面“请进来”办学,引进境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另一方面“走出去”办学,积极申办孔子课堂,输出中国优秀的教育文化。

第四,大力推进本部与国际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两部的文化节、艺术节经常一起组织,学校还组建两部学生共同参与的社团(如模拟联合国社团、辩论社团等),开展相应的交流互动活动。

三、对教育国际化的实践

第一,品牌“模联”——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社团。这是一项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好体验。我们计划三年内把“模联”活动建成学校的品牌,形成班班有“模联”。每学期召开一次“模联”大会,每年承办一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推动我市中学生此项活动的开展,增进学生国际理解,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组织、演讲、领导等多方面的才能。

第二,“外交家讲坛”。创办“外交家讲坛”,学校定期聘请从我校走出的驻外的大使,到学校讲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视野,了解时政,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爱校,勤奋立志。

第三,“外语地带”。在教学楼创设外语文化长廊,定期组织学生自编、自画外语墙报、外语报、作文、小诗等作品,进行归类展示,建立外语学习和作品展示平台,为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

第四,开通外语广播。利用校园电视台,开通英语广播频道,由学生编辑、采访、主持、播出,每周一期定时播出。让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外语氛围。

第五,外语才艺表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外语活动,除每周升旗仪式的多语种国旗下演讲外,每月举办一次“外语角”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外语节活动。每学期出版一期外文报纸《亮点报》。

当然,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还表现在办学模式、学校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教育国际化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把握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其先进的元素,进行符合国情、校情的改造与运用,又要注重自身教育优势的继承与变革,推进高起点、高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亮点。这些特色与亮点,表明我们的教育既与国际标准衔接,又有自身的话语权。如此,才是实现了真正的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外语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