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历史教学探索—以“置身于史”法为例
2015-03-17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第一中学 王 芬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而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一、运用目标管理法创新历史教学
(一)Specific
教学目标应具有针对性。针对问题难点与疑点、关键点,针对学生问题和能力,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导向。那么,怎样实现设定目标具有针对性呢?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师应对内容做好整合,提炼要点,理清脉络。“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角色,应该充分专业地领会与掌握相关教学知识为后面顺利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作好准备。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开出教学良方。
(二)Measurable
教学目标应具有衡量性。衡量性就是指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且可量化。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活动方向,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三)Timely
适时性。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清单的完成应制定出时间表,没有时间限定则无法评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各部分的权重拟定完成各目标的时间。定期检查完成进度,根据教学情况调整教学规划,都是必要的工作。
二、在目标管理法运用下的“置身于史”历史教学法创新实践
(一)让学生置身于相应历史时期的历史情境中
学生假定自己是在相应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历史背景下的一员,在这种假定下让学生思考对那个历史社会的感受。如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这一内容,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当时社会的一员。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他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假设你是当时的社会成员,你会如何思考?如何作出人生选择?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最后整合出每个组的代表答案在班级发言。在这种假设下,学生置身于历史中,不管学生选择参加革命,或是选择做平民,或是站在清政府那边都应充分支持。但是在选择了“立场”后,就应该有当时的行动。所假设的行动,必须与教材内容相衔接,不能脱离知识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一个学生选择参加革命的话,要与之后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紧密衔接,具体的细节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要体现在假设中。
(二)置身于那个时期关键历史人物中,实现角色模拟
引导学生让自己“充当”相应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是如何影响当时社会进程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如在西汉建立这个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西汉的建立,关键历史人物是刘邦。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刘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怎样建立王朝的。让学生自己真正置身于历史中,做历史的“主宰者”。学生把自己当成刘邦,带领追随者响应陈胜起义,攻占沛县;投奔项梁,进驻霸上,亲历鸿门宴,楚汉之争,一统天下。这些精彩历史环节都是学生在假设中去“经历”的。这种假设学习,不是简单串联一下故事情节,而是把学生自己当成历史主人,让学生站在特定历史角色下,深入理解、掌握、记忆历史,提高学习成绩,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提升综合素养。
三、“置身于史”历史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第一,更加深刻领会历史。如在某班教学中,我做了一个统计。在采用常规教授方法时,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掌握领会效果明显没有采用“置身于史”法的好。在传统方法的指引下,学生更多是死记硬背,对知识越来越不感兴趣,不但知识点记的不牢固,而且没有真正领会历史内涵。在做题练习中稍加变通就会出错。后者方法则让学生表现良好。他们对历史知识更加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记忆牢固,练习正确率明显提高。第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据我所观察,在实行“置身于史”历史教学法后,在课堂上的发言大家积极了很多,而且更加大胆自信。某同学之前比较内向,不擅交往,但之后变得活泼开朗而且勇敢去尝试了很多校园活动。综合学习成绩也得到长足进步。
四、“置身于史”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置身于史”教学法只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创新,还有很多创新方法值得借鉴。关键这是一种创新教学思维,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置身于史”教学法摈弃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利于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秀的东西蕴藏在历史中。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驾驭历史精髓,汲取历史精华,吸收历史智慧,有利于学生道德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德教育。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置身于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思路的整理,问题的解决与思考都是学生自己完成。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广大教师队伍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我们要积极顺应国家着力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中国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