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教学实践与研究
——颤竹技法
2015-03-17天津市红桥区少年宫刘海杰
天津市红桥区少年宫 刘海杰
一、颤竹技法简介
颤竹,又称为弹轮、滚竹,是中国传统扬琴普遍使用的技巧。归入扬琴常用八大技法之列,现今广泛运用于各类乐曲中。颤竹是扬琴演奏中极富有表现力的技法,发音短暂、跳跃、华丽,属于色彩性技法。
扬琴演奏中所用的击弦工具为两竹健,名曰琴竹。它分为竹头、竹颈、竹身、竹尾等部分。其中竹颈、竹身细而薄,富有弹性。颤竹因竹颈、竹身颤动击弦发音而得名。
其动作过程是:以食指、中指为支点,大指用力下压竹尾,给琴竹一个作用力,结合杠杆作用,引起竹头颤动可达8-12次,着弦后,发出遗传连续密集的乐音。
二、颤竹的分类
颤竹是琴竹头颤动击弦之意,它是以拇指的压力使琴竹头颤动而获得的。在琴竹头颤动开始即接触琴弦,便产生一串跳动的连续单音。依据弹奏方法和技能,分为单颤竹、双颤竹和滑颤竹三大类,其中单颤竹中的左颤竹、右颤竹和双颤竹比较常见。
三、单颤竹的处理方法
我们初级演奏中最常用的是单颤竹技法。什么是单颤竹呢?一只琴竹做颤竹叫做单颤竹,它又包括了左颤竹和又颤竹两种。左颤竹是核心,因为最初只有左颤竹一种,其他的都是在多年实践中慢慢发展的。
单颤竹技法在运用时有四种处理的方法。单颤竹的左颤竹较为明显,也是最常使用的技法。
第一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即接触琴弦,直至颤动停止。效果是:开始强音,逐渐转弱至消失,这时颤竹的自然效果,通称为“有头有尾”。多用于烘托热烈气氛时,在八度音上加颤竹。
第二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后不马上接触琴弦,而是将开头颤动空过后再接触琴弦,又在颤动还未明显转慢时即放松拇指,停止颤动。这是只取颤竹中间部分,效果是奏出一串柔和的快速的单音,通称为“掐头去尾”。此种处理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拖拍。多用于曲调缓慢、抒情性较强的乐句之中。
第三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即接触琴弦,又在短时间内停止颤动。效果是明亮活泼,转眼即逝,通称为“有头无尾”。此种动作拇指要轻而灵活的下压又迅速抬起。多用于中板或稍微快的乐曲较短的音符上,有活泼跌宕的效果。
第四种处理:琴竹头颤动开始后不马上接触琴弦,将开头颤动空过后接触琴弦,并保持颤动直至消失。效果是音色柔暗,渐弱消失,通称为“无头有尾”。多出现在慢板或很慢的乐句中或结尾。
三、颤竹技法的演奏方法
颤竹是在一次击弦中,运用指和腕的巧妙用力,利用击弦的反弹力和琴竹自身的弹性,让琴竹头连续撞击琴弦3-4次,多到7-8次,产生出嘟噜的串音。想要获得理想、自如的颤竹效果,首先要规范持竹的手型。
食指的点在食指指尖第一个关节线上;大指指肚自然放松的放在食指的持竹点上,大指尖与食指外缘放齐;中指的触竹点在中间第二个关节,靠近第一关节线处,这样形成一个很坚固的“铁三角”。其余的无名指与小指放松自然的握进手心,手指轻触琴竹尾部即可。
其次,需要有强而持久的指力。通常学生在手指弹奏时会出现无力,不会使劲的情况,这时需要进行单独的手指活动训练。根据指力不足的这个问题,在训练中采用了以下两个教学策略。
1、采取手指板压法进行训练,即双手相互向大指与食指尽量向掌背方向板压,久而久之指力自然增强。2、辅导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手指的运力练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的教学策略是采用游戏法。即引导学生模仿蝴蝶飞舞,大指和食指捏琴竹一样的手型,其他三个手指张开,变成蝴蝶的翅膀,然后三指的“翅膀”向手心里握—张开—握—张开……重复这个动作。最后教师示范,手持琴竹,臂腕不动,单独运动手指的弹奏方法。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简单的掌握和完成手指单独运力的方法。
四、颤竹演奏方法的动作要领
1、预备:手腕向上抬起,拇指和食指一起捏住琴竹,将琴竹扬起。
2、杠杆式的持续用力:在下击琴弦的同时,以食指为支点,拇指在竹柄上方向下压琴竹,以中指和无名指、小指相助,在竹柄下方与拇指合力,向手心托顶琴竹柄,使琴竹形成一个杠杆式用力短暂的固定。这时候,拇指和中指持续用力,保持短暂的紧张度,使竹头均匀、连续的在琴弦上颤动,拇指、中指放松,琴竹则停止颤动。
3、触弦的距离:要把握住颤动的竹头接触琴弦的距离,调控好琴竹的运力。在琴竹下击竹头颤动时,小臂要适时下降,拇指顺势向前下压琴竹,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琴竹在琴弦上颤动的时间。
4、肩臂放松:肩肘臂要保持放松的状态,支持指腕结合运竹进行颤竹技法的弹奏。
五、在教学实践中辅导学生进行颤竹技法训练的策略
1、引导学生念口令进行分解动作练习。自编小口令:抬起臂腕,放松。
下击紧张,手指用力,往手心里攥(拇指下压琴竹,中指上顶琴竹)。
2、利用杠杆式原理,辅导学生手指和手腕结合运力,弹奏颤竹技法。首先是手腕要放松,灵活的上下运竹,在此同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时抵压琴竹尾部,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练习,以增强指力以及熟悉掌握琴竹弹性的惯性。请学生家长进行练习。杠杆式原理对于成人家长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并能轻松将颤竹技巧掌握,以便辅导学生进行练习。
3、教学实践中特例:有的学生在颤竹时,落在琴弦上发音时总是不能发出长久的颤音。原因是在弹奏时肘部会向外撇,导致力量被分散。没有正确的进行小臂带动手腕运竹,因为习惯,学生自己却没有察觉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模仿、游戏法进行引导学生改正。
首先,先模仿学生弹奏:夸张的向外撇胳膊。让学生自己通过我的表演发现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重复弹奏技法的要求。(手臂手腕放松,直上直下运竹)。第三步,用游戏启发法引导学生改正。教师扮演成“招财猫”手臂机械的摆动。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小臂的摆动方向。通过简单的模仿,学生熟知的招财猫的形象,都能够很快的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也能够快速的掌握了臂腕正确运竹的方向及运竹方法。
教学上的探索,艺术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用心实践-反思-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扬琴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