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探究

2015-03-17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小学田倚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画中国画绘画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小学 田倚萌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基本规律和创作技法,吸取精华博采众长,再有所创新。初步了解研究传统绘画程式和艺术内涵,发扬中国传统画的特点和精髓。

一.写意写实造型结合

线是国画的生命的元素,中国画运用各种线条的组构表现个体的情思,并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干湿、浓淡、刚柔、强弱、毛光、顿挫、徐疾、迂缓、疏密、虚实、隐显等对比手法,表现物象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等,使线在运动和变化中彰显出自然和谐之美。

教师要先带领学生用线条白描认真写生,观察事物的生理,生姿生意生趣。“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就是儿童的眼光观察透视世界,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规律,真实绘画出事物原貌:在形象接近的基础上可以夸张变形,超然物象,才是更高的追求目标。 所以,老师要指导孩子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情境下连续多次观察,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精髓和本质特征。

二.书法性笔画绘画

“书法入画”是所有画家的基本技法,将绘画造型与书法规律有机结合,才可以创造出意境幽远的佳作。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遵循“书画同体”的艺术理论,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平整:教会学生起笔落笔用力均衡,平滑圆润,但不要画直线,而是一波三折,有起伏变化。指导孩子在运笔时做到其力在均,其行为波:力无不通,行无不畅。

圆润:学生怜惜的横线还是竖线,都不能率意纵横,每一笔的起始都是一个回还,势取全圆,笔画转折处,用力仍要平均,力道不能走岔路而妄生圭角,平润圆转才是好笔法。刚劲圆润,无笔不曲。曲则圆,圆则和,和则宜。

重力:让学生每一道笔画要用力度力道,有重量感,气力恢宏,但不可涩重凝滞,要举重若轻,气韵生动。

变化:让孩子大胆的运笔落墨,积极创新,根据不同的实物运用不同的笔法,不拘泥于一种,还要运行无已,不易其常。从心所欲不逾矩。

韵律:物象根据自身的形状都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美质,万趣融神。所以指导孩子画出事物蕴藏的神韵和动态,表达出律动感。在运动过程中有规律地出现强弱、长短的连续交替现象,从而产生旋律:韵律则指有情调的节奏变化。在造型艺术中,我们常常借用音乐的这些概念探究其形式美感

三.虚置性空间的运用

中国画追求“画外之画,象外之象”境界,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审美特征和手法。《老子》中“有”生于“无”,“无”名无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超时空的虚白处理,表现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教授给学生这种以虚代实的虚拟手法使画面更简练,主体形象更鲜明突出。不仅给孩子以更大的创作自由,同时还给观赏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首先,“布白”要从全局出发,精心设计。只注重局部的虚实,必定造成画面的支离破碎,从而失去画作的整体美感。

其次,“布白”要依据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来进行。在表现画作的虚实景致配置时,不可因约束无形而信马由缰。人们是可以因循着联想完成作者所未表述完全的画外含义的。

第三,“布白”要有“度”并把握笔与意之间的“关联”。中国画所提倡的“意境”在“留白”中得到了至善至美的实现去实现。“画中之画”,“画外之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处”的形而上之“道”。

四.创新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吸收传统国画精华的同时,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画具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国画。是国画教学的重点目标和领域。指导学生自行探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纽带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层层的质疑问难,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艺术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国画感兴趣的同时,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孩子自主探究国画原理相结合。课堂上,教师传授技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五.艺术拓展性的传承

中国画经历了数千年的探索与精进,经过艺术总结、提炼的相对稳定的规范性艺术语言,它能表达思想感情,并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绘画的高雅品质和野逸情趣,都集合无数先辈的智慧结晶。如古代人物花鸟山石树木的表现形式,分成不同流派不同特色。这种程式性和一定的装饰意味,蕴含着自然天地之精华。中国传统绘画物象的程式性从产生、成熟.随历代画家的努力而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吸收传统的精髓,化作自己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多参观画展,听讲座;参加国画比赛,欣赏与名人名家现场作画;参与交流活动,积极咨询与质疑。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多种形式的拓展与延伸,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与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国画课的追求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对儿童的辅导要强调掌握国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趣味,对事物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想象力都不同。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优点,以肯定和激励为主,鼓励他们丰富色彩的美丽表达。使儿童的国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鉴赏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国画中国画绘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国画欣赏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