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提问技巧 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2015-03-17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何晓乐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 何晓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上课的技巧需要我们教师掌握,课堂提问就是其中的一项。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康托尔曾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所以说,任何小学数学课都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太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这现象都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很低。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如何把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经过几年的教育、教研实践,我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着课堂要有趣而愉快,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学,所以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形式,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带动起来。
二、课堂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乘法运算律》时,我就借助于加法运算律来教授。学生已经熟悉了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在这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乘法运算律。我这样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会不会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老师想让你们小组探索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既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又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三、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
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用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问题设计要逐步递进,梯度要小,还要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比如,在教学《阿福的新衣》时,先由动画片引入,并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你能帮小徒弟找找原因吗?”“你能帮小徒弟找到解决的办法吗?”问题一步一步的递进,学生努力思考,可以“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更有聪明的学生想到用统一的工具尺子。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的就接受了。
四、课堂提问要“精”与“准”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含糊不清的,那学生就更不清楚了。所以说,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 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情境图展示出各种龟类的蛋的重量,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绿毛龟蛋和金钱龟蛋一共重多少克?”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小鳄龟蛋和平胸龟蛋一共重多少克?”“小鳄龟蛋比金钱龟蛋重多少克?”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我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我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课后反思一下,如果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比较龟蛋重量的数学问题?”那此时学生就会提出“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一个重?”“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相比,哪一个重?”等问题,而不是与这节课毫无关联的数学问题了。
五、课堂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恰当的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我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六、课堂提问要有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时,这一节课有个难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我在教完例题后,要求学生运用“试商”的方法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学生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提出: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时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寂静无声,极个别的学生举手回答,但都不是我所期望的结果。仔细推敲一下,在毫无问题情境的条件下,这样的问题难度非常的大,而且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提问的有效性就没有了。
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曾说过:“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提问作为组织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被我们融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