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业不良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5-03-17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曹 颖
一、问题提出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变得无法适从,语文学困现象日益突出,张大均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困生出现的比例高达30%。笔者作为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希望能针对小学3-6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原因,通过一系列策略来实现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转化,为新课改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3-6年级语文学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习动机方面
动机型学习困难学生在自我发展尤其是自我的学习意识的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这类学生大多没有进入意识角色,很多时候都徘徊于语文学习之外,对语文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得过且过,课堂外的作业完成质量也不高,再加上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差,得不到教师学生的认同,最终恶性循坏累积下来,形成了语文学困现象。
(二)学习兴趣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部分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语文学习是无趣的、令人烦躁的,远离生活实际的,这类学生很难从内心感知到学习语文的真正乐趣。
(三)学习态度方面
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 就会阻碍学生潜能的发展”[2]。
调研发现,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受到教材难度、教师引导、自身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产生语文学习态度的消极化倾向。
(四)意志品质方面
无志者常立志,正是部分语文不良学生最真实的写照。尽管大部分语文不良学生都希望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学优生,但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表现出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表现出缺乏坚持精神的特点。正是因为学习不良的学生意志力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从行为、思想、品质方面持续性的不作为,最终产生语文学困现象。
(五)学习方法方面
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大意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在此方面出现了重大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对基本的方法掌握不够,只是依靠大量的来死记硬背来进行机械性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一)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通过来自身边如本班同学、高年级同学甚至教师本身的学习的案例,现身说法,依靠榜样的正向激励作用,帮助学困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课有机融合,逐步构建起综合的、正确的、有效的价值观体系,树立为祖国读书的理想。
3.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平台上丰富的影像资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小学生可以接受各种生动形式如动画片、小品、表演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学困生,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并从生活和学习的细节着手,从各个方面做好激励工作,使学困生可以对语文课和授课教师产生期待感、崇拜感和信任感,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双向沟通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当学生成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正面强化,并在方法上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使其不断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持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爱的传递,把自己对语文课的热情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提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步从心底爱上语文课。
(三)培养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没有学习方法型学困生,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实现学习困难的转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制定学习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小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心理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计划设定要把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融合,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逐步使小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计划,最终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课前预习。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其逐步熟悉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增强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进行学习的能力,实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的教学目标。
3.课上汲取营养。有效的课前预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知道哪里是课程的难点、重点,哪里需要认真听讲,哪里可以一带而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标。
4.及时复习。艾宾浩斯对于遗忘曲线的研究表明,复习有利于降低遗忘的比例,形成长时记忆,加深学生对各类语文概念的把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浪秀娥研究发现,学困生绝大多数没有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应指导其反复阅读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多多查阅相应的课外资料,使其在新旧知识之间构建有效的链接,促进其对新知识的有效掌握 。
(四)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正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解决。
对于因为无清晰的学习目标或目标存在错误的学困生,教师要从协助其建立正确的认识开始,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逐步走出学习的困境,进入正确的轨道。
对于由于低期望产生的态度不端型学困生,要从改变其期望值出发,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有效激发其学习动机,进而改变其学习态度,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针对因为性格问题而产生的学习态度不端型学困生,要从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出发,充分利用各类主题活动,依靠集体的力量使其逐步改变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