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信息化研究进展

2015-03-17何晓璐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医嘱信息系统信息化

何晓璐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31110)

护理信息化研究进展

何晓璐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31110)

随着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各家医院致力于各种护理相关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护理信息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现状从护理实践领域、护理管理领域进行综述,分析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护理;信息化;护理管理;医院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医疗服务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为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各家医院都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护理是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现护理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其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服务水平及工作成效。因此,护理信息化成为当今护理界研究的热点。肖倩等统计了1991—2012年16种核心护理期刊中收录的有关护理信息化文章共1 071篇,尤其是近5年,相关文章每年呈递增趋势[1]。现将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 护理信息化相关知识

护理信息化是医院信息化的一部分,目前尚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有人简单地定义为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应用的统称[2];也有人定义为在临床护理领域,根据需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加以信息化发展,以不断提高综合护理水平,加速现代化进程[3]。

护理信息化目前主要表现形式为护理信息系统(NIS),它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两个平台,其下分为多个子系统,如移动护理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电子病历系统、麻醉手术监护系统、排班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4],主要功能有临床护理、处理医嘱、给药、监测病情、物品管理、排班管理、质量控制等。

2 国内外护理信息化发展状况

2.1 国外护理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外护理信息化发展较早,但发展不平衡。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7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开发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1975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床旁移动护理系统,其在数据收集和决策支持方面起到重大作用[5]。在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机构投巨资创建全民电子病历,并于2013年完成[6]。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护理信息化也发展迅速,形成了较成熟的护理信息系统,不仅应用于医院,还广泛应用于社区、学校卫生机构等[7~9]。据报道,截至2004年约40%的医务人员拥有移动手持设备[10]。

2.2 国内护理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内护理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才开始应用于护理领域,但功能只限于挂号、患者费用管理等。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陆续开发出一些大型、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其中涵盖病房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计费等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文书处理效率。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范围内首先使用了移动护理系统[11]。随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251医院、同仁医院等也开始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12,13],国内护理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 765所医院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属护理信息系统范畴的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门急诊护士工作站系统已经分别占到64.89%、55.75%和36.39%[14]。

3 国内护理信息化现状

3.1 护理实践领域

3.1.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自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来,该系统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功能有识别患者身份、查询与统计患者信息、患者护理过程记录、生命体征实时采集、计算功能(包括出入量、体重指数、输液滴速、预产期等)、医嘱查询、执行与统计功能、条码扫描、耗材的录入和收费、化验结果查询等[15]。目前,各大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建立适合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其移动终端有PDA、iPad、智能手机及移动护理车等多种形式[16,17]。

3.1.2 医院医嘱管理系统 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使用了电子医嘱系统,主要包括医嘱录入、医嘱复核、医嘱执行及医嘱打印等系统[18]。有些医嘱系统还具有提醒执行医嘱功能[19]。

3.1.3 给药系统 英国1项为期5年的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20]。2000年解放军第254医院中心药房开始实行网络化管理,药品出库记账、请领、发放等一系列登记统计工作均可自动化运行,使摆药、计价、查询等更方便简化[21]。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了药房网络化管理,并将条形码技术用于其中,减少了药物配制和给药的差错发生率[22]。

3.1.4 监测系统 最常见的为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通过智能腕带实时采集患者体征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异常,便可报警,增强了系统的护理监测能力[23]。重症监护系统的应用,实现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自动采集、护理记录单的自动生成,同时与HIS、LIS、CIS、PACS等系统无缝连接,真正实现重症监护病房移动护理的现代化、数字化[24]。

3.1.5 电子健康档案 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上海市闸北区开始了电子健康档案方面的研究,于2005年构建了“闸北区卫生信息平台”。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广泛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并取得较好成效[25]。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26]。

3.2 护理管理领域

3.2.1 电子排班系统 电子排班系统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设置排班模式,自动生成排班表,提高了排班效率和护士对排班的满意度[27]。有些医院还创建了电子互动式排班系统,兼顾了科室整体情况和护理人员的特殊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8]。

3.2.2 护理工作量统计系统 护理工作量统计与报表生成系统可利用不同的指标生成算法,直接从HIS系统数据库中分析计算并自动生成各种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减轻了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结果更加客观、准确。解放军第254医院利用PDA记录每次护理操作,然后按途径对工作量进行统计,提高了准确性及时效性[29]。

3.2.3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报告方式从强制、部分强制到自愿,各有利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设计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警讯通报系统,根据事件等级和发生频率设定预警值,

实现护理不良事件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全程动态监测预警[30]。

3.2.4 护理物品管理系统 物品管理系统使物品进货、入库、出库、库存、数量、价格等方面全部公开,各种物品的需要量、种类、规格一目了然,可对全院物品进行有效管理。有些医院还引入了条形码技术,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31]。

3.2.5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从人员招聘、护士学习、培训、考核到绩效管理、综合管理都实施信息化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信息化可提高管理水平,更方便快捷、客观真实。

3.2.6 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确保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目标。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实现了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化,将病房质量管理、患者质量管理、待处理督察建议、满意度调查、质量分析等环节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4 护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国内护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迅速,但就整体而言,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发达地区信息化水平整体高于不发达地区。有调查显示,在四川省抽调四类地区了解护理信息化程度,有护理信息系统的占30%,有护理工作站子系统的不足25%,且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一类、二类地区,而专业的护理管理系统使用率为0.0%[32],这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另有资料显示:全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但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3]。

4.2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医院都在加紧信息化建设,但是大部分医院是自己或联合信息公司开发适用于医院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没有统一规划,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系统之间无法互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以及资料汇集,无法实现数据最大利益化。

4.3 未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

随着医院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工作中将产生海量的数据,但目前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十分有限,不能挖掘其中蕴藏的价值。如目前大部分监测系统只显示其监测数值以及实现阈值报警等功能[33],而其在工作过程中所采集到的信息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巨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对患者个人及医疗系统都有着更大的价值,并对个体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加快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5.1 促进护理信息化平衡发展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不发达及边远地区的护理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关乎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资助力度,并从改变信息观念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培养信息化技术人员等多个方面促进边远地区医疗护理信息化建设[33],以推进我国护理信息化发展。

5.2 促进护理信息化标准建设

没有标准,就很难使各医院不断完善各系统的功能。国外护理信息化标准研究比较早,1985年“护理最小数据集 ”(NMDS)被正式提出,这是第一个护理数据标准,此后,又出现了护理诊断分类法、护理干预分类、护理相关结果分级等标准,使护理信息化标准得到很大发展[34]。目前国内对护理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尚未起步,对其研究已迫在眉睫。只有确立标准,才能使各种护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并实现医疗护理数据的互通,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护理信息标准化建设涉及护理术语的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护理数据的标准化,其中术语标准化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它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5]。

5.3 提高大数据分析利用能力

大数据的4V特点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2009年,这一名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流行开来,在世界范围内被运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将有无限潜力,在洞察数据价值、预防疾病蔓延、杜绝医疗浪费、避免高昂医疗费用产生等方面会发挥巨大作用。微软委托IDC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全球医疗行业在未来4年从数据挖掘中获得的红利将高达1 090亿美元[36]。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但我国尚未开展相关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将会使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教育和科研等出现质的飞越。

[1]肖倩,季美华,吴瑛,等.1991年至2012年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29(34):71-73.

[2]王秀丽.对我国护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28(4):86-87.

[3]王英.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J].医学信息学,2013,34(8):2-6.

[4]刘云,孙洋洋,孙晓燕,等.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2):1180-1181.

[5]Miranda D,Fields W,hind K.Lessons learned during 15 years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experience[J].Computers in Nursing,2001,19(4):147-151.

[6]Department of Health.Information Policy Unit:The National Programme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NPfIT)[EB/OL].http://www.publications.doh. gov.uk/ipu/programme/index.htm,2014-07-24.

[7]Chun-Po Yin,Hsiu-Chiako,Li-Chun Huang,et al.Examinging user satisfaction of school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Taiwan[J].Health Technol,2012(2):137-145.

[8]Tom Chan,Sarah Brew,Simo de Lusignan.Community nursing needs more silver surfers: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rimary care nurse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BMC Nursing,2004,3(4):1-8.

[9]Betty L,Chang.Computerized nursing information in Eastern Europe[J].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991(13):537-538.

[10]Choi J,Yoo S,Park H,et al.MobileMed:a PDA-based mobile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J].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Biomedicine,2006,10(3):627-635.

[11]王继秋,宫丽.移动护理系统在京登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5,6(4):43.

[12]许燕.国内外护理信息化实践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11-14.

[13]钱桂香.护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16-18.

[14]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R].2008.

[15]李森,王泠,战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60-62.

[16]曹宪英,徐贤红,解忠伟,等.使用iPad建立移动护士站的策略及有效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64-4066.

[17]许虹.新型无线移动护理车的临床应用探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2):115-116.

[18]郭海娟,郭慎.电子医嘱在医院临床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42-44.

[19]茅建华,邓谊平,吴占傲,等.基于蓝牙技术的医嘱自动提醒和管理系统[J].东南国防医学,2012,14(1):78-79.

[20]Hassan A H,Das S,Se H,et al.A Study on Nurses,Perception on the Medication Error at One of the Hospitals in East Malaysia[J].Clin Ter,2009,160(6):477-479.

[21]李艳玲,魏津,付红珍,等.网络管理在中心药房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25-826.

[22]封卫毅,秦涛,李红,等.条形码技术在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制中心的应用探讨[J].中国药师,2011,14(11):1691-1692.

[23]王玚,黄叶莉,翁盛鑫,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临床护理监护系统结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A):77-78.

[24]王小美.基于重症监护系统实现ICU移动护理[J].医疗装备,2011,24(6):92.

[25]王立伟,张爱民,王伟.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研究现状[J].医学与社会,2012,25(2):66-69.

[26]吴思静,郭青.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困境[J].中国全科医学,2011(2):226-228.

[27]陈璐,陈湘玉,八卷直一.电子排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18-1119.

[28]魏斌,迟秋艳.电子互动式排班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84-86.

[29]金霞,于静静,王秋华.网络模式下应用PDA对护理工作量统计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26-2227.

[30]杨莘,董婷婷,应波,等.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警讯通报系统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63-65.

[31]戴小明,詹群生,徐宇红.信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1):14-15.

[32]曾小东,范敏,陈忠燕,等.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16-418.

[33]徐宁.偏远地区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96-97.

[34]Connie Delaney,Peg A Mehmert,Colleen Prophet,et al.Standardized Nursing Languag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s[J].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1992,16(4):145-159.

[35]刘静,臧渝梨,娄凤兰.护理信息学与信息的标准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72-74.

[36]大数据应用让医疗护理更高效[EB/OL].http://tech.china.com/ news/company/892/20140724/18654666.html,2014-07-24.

R47

A

1671-1246(2015)13-0017-03

猜你喜欢

医嘱信息系统信息化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来自乙肝病友的困惑:我那么遵医嘱用药,怎么还得肝癌?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