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指导与写作

2015-03-17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何英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期
关键词:写作文习惯读书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 何英奇

每每提起学生的作文,很多老师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之相对应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总表现出一副苦大仇深,痛不欲生的样子。这些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但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学生不努力或者是老师没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直接有效的途径。

阅读,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看书。看书,如千帆过江,只留一丝短暂的痕迹。阅读,是更高层次的境界。如果说看书来源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兴趣,那么阅读,则是来源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一种能力形成的动力,而阅读本身,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系统培养。首先,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兴趣,第二是习惯,第三是能力。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也就是有“读”的欲望,而且是读好书的欲望。随着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很多知识得到快速的传播,学生不怕没有读书的资源,反而是怕资源的繁杂,不知道如何选择。很多学生不是不爱“读”,而是不懂“读”,尤其是不懂挑哪些内容去读。在教学实践中,名家名著是我们首推的阅读书籍,但考虑到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能力有限,思想比较深刻的作品他们不易读懂,所以,教师在推荐书籍时,要帮助学生挑选浅显易懂,内容丰富的作品,尤其是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如此。单纯的喊喊口号让学生多读书,而不顾学生涉猎什么三教九流的内容,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的繁重,长篇小说不鼓励学生去读,当然了,如果个别学生学有余力,长篇小说是可以接触的。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看书习惯的学生来说,短篇小说更适合。短篇小说情节相对紧凑,人物关系不太复杂,学生读起来不会那么困难。就内容来说,汪曾祺、曹文轩的小说比较适合作文功底差的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记叙笔墨较多,但是又有环境描写和抒情的插入,更重要的是,其表达的内容有一定深度,但又比较浅显易懂。

我们让学生读小说类作品,其实故事情节只是一个引起兴趣的引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学生是有情感体验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他们的作文,表达方式单一,记叙文就只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因此,很多用记叙难以表现的情感无法呈现出来。描写方式也仅限于比较粗浅的人物描写,却不知道人物的情感是可以用环境描写来表现和渲染的。

二、阅读习惯的形成

阅读能力的形成,还需要经历一个习惯形成的阶段。兴趣可以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习惯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能力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容易,形成习惯却很难,有时候还得带点强迫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实践中,我直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每天一小段,天天如此。开始的时候,作文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好词佳句,基础稍好一点的学生,知道词语优美,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摘抄,也是必要的。摘抄要有一个范围,这样,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才不至于像无头苍蝇那样横冲直撞,却毫无所获。

在实际操作中,我推荐一些名家短篇,要求只就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摘抄,在此之前,我举出了一些例子,告诉他们哪些属于环境描写。摘抄后,还要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些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作用不明显,那么就说说这些描写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等。总之,每一段摘抄,都必须有所感想,有所收获。按照这样的要求,学生读书时就会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会带着问题去思考。

三、阅读能力的具备

阅读能力的具备尤为重要。兴趣,习惯,都是为了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服务的。犹太人有句谚语“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也就是说,读了很多书,但是这些知识却不懂运用到实践中。其实,语文学科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学科,然而,在九年义务教育过去了,书没少读,但大数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个阅读能力,包括把所学到的知识有效迁移的能力,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教育模式的缺陷。长久以来,语文学科可能只是一门文学鉴赏课,而且只是学生听老师鉴赏,鉴赏完后,学生依然一脸茫然。试问有多少学生,懂得把课内学习到的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说白了,就是没有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检验阅读能力有没有形成,让学生写作文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阅读是为作文服务的,阅读为作文收集写作素材,写作是主,阅读为辅,写作是目的,阅读只是手段。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检验,相互促进。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阅读能力,要看他们的作文写作情况,懂得把阅读中所领会到的知识,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为自己的文章服务,才是真正的具备阅读能力,否则,那只能是读文章,而非读懂文章。

阅读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先后操作的,而是同步进行的,兴趣产生,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具备,三者互相促进,学生有兴趣,才会持之以恒,才能形成能力。反过来,通过写作检验出能力的增长,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一个学期短暂的实践中,虽然措施落实到位,但是发现成效不太明显,也可能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来比较低,要在短时提升有很大难度。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及急于求成,否则那只能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长期以来,中国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对阅读都不甚重视,这与同样以智慧著称但十分注重阅读培养的犹太民族有着很大的区别。就教学而言,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在高中才开始抓阅读,多少有点临急抱佛脚的嫌疑,但就学生的人生而言,阅读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阅读,就如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长远的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写作文习惯读书
上课好习惯
写作文的烦恼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