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跳槽了吗
2015-03-17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田洪平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田洪平
职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应性包括很多内容,但由于场合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要点:工作效率;无事故倾向;最低能力和特性要求;熟悉工作速度;意愿适应;个人背景等。
一、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现状
教育部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为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但与之相悖的是中职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却相对比较低。也就是说中职学生成了人才市场的“跳蚤”。
《中国青年报》8月16日报道:沈阳中等职校学生初次就业率近几年都不低于98%,一些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安排上岗,然而职校学生大多在两三年内以不同的原因离岗,最终能够留下来安心工作的不超过两成。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国内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有38%的应届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是主动离职。
北京市近几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 以上,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很多招聘企业表示,中职毕业生的流动性很大,有很多中职学生说跳槽就跳槽……
因此,一边是高就业率,一边是高跳槽率,这其中伤害的不仅仅是用人单位,更是中职学生自己以及他们背后的职业教育。
二、高跳槽率的原因分析
跳槽,这在职场上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但是,如果种情况发生在刚刚从学校毕业,几乎不存在任何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职校学生身上,就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毕业生自我定位与用人单位的目的不对接。应该说,企业的目的是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相比较而言,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就显得十分模糊了。自我定位过高,以自我为中心这两种情况占据了职校学生的大多数,因此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印象是,中职学生上岗快、跳槽更快。
其次,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认知,更不清楚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想法是:“先找个地方‘落脚’,等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后再选择跳槽。”
再次,学校对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不足。2006年,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振笋曾就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90%以上的职业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部门,但80%以上还仅停留在毕业前简单地开几场就业讲座上,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就业指导还不足以科学指导学生的就业导向。虽说现在的情况大有改观,但相比于学生的高跳槽率而言,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接受的实习、实践机会不够多,使其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导致大部分学生会沉迷于对自己的陶醉和满足,完全不知道就业意味着什么。
中职学生是职业市场的“跳蚤”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可是如何让这种现象尽快成为历史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大量的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除了自身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否则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好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学校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真正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
学校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尽量拓宽学生实习实践的渠道。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的具体设置情况,从学生入学伊始,就着眼于其未来的就业规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同时,合理利用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维护,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认知,并以此为目标培养其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中职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努力。
其次,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引导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熟知自己的机会和威胁,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
再次,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只有具备合理、科学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效的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第三,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努力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社会这个大的实践平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而且还可以使中职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的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毕业后找到与其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因此,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用人单位,应该为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开辟一方绿地,而这也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中职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中职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进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职业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中职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而这,也需要社会、学校和中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