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技文翻译
2015-03-17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教体局教研室齐菲菲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教体局教研室 齐菲菲
一、翻译任务介绍
(一)翻译项目简介
由笔者参与的小型翻译团队承接的翻译项目《LIGHTING RETROFIT AND RELIGHTING》共十五万字,本书是由WILEY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有关节能指导方案的书。翻译完成后出版,是绿色节能照明领域里重要的书籍。中国社会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本书会给节能照明领域里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二)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James R. Benya和Donna J. Leban都是拥有数十年照明设备和能源效率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业照明设计师、照明顾问和照明教育专家,是美国照明技术领域里的里程碑似的人物。《Lighting Retrofit and Relighting》不仅介绍最新的照明系统类型,而且示范了如何应用才能既发挥它们的最大功能又节约成本,还提供了照明改造的过程和经济分析,为中国照明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二、翻译标准的选择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蓬勃发展。目的论作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对等理论在语言层次的局限,提出了以目的性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是由德国译论家 Han Vermeer 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这种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此外,目的论还有三法则。
第一,目的性法则。目的论认为目的性法则是翻译中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常说的结果决定方法。
第二,连贯性法则。目的论中的连贯性法则主要是指翻译出来的译文要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里连贯性法则主要强调译文的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可持续性及其交际意义。
第三,忠实性法则。目的论中的忠实性法则主要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语际的连贯,即通常所说的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定义。
在科技文的翻译中,译者要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权衡好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遵照忠实通顺原则做好翻译,重在实用性。科技文的翻译首选目的论,针对读者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选词是否合适。目的论指导下的科技文翻译,会在译者心中形成一个标杆,既遵循理论指导又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科技文的翻译与文学翻译不同,不能追求用词的华丽要严谨客观,不能追求句式的优雅要层次清晰分明,朴实明白。科技文最讲究逻辑性和连贯性,前后表达要一致,数字和推理不能前后矛盾。
翻译公司要求对文本进行忠实通顺的翻译,读者对象针对的是照明专业人士,译者要根据翻译公司的要求完成翻译,保证原文与译文对应,不仅要做到忠实通顺还要语言严谨,表述客观。
三、翻译难点
(一)被动结构转换
据统计,在英文科技文中多用被动语态来表达,很少用第一、第二人称,多用第三人称表达,以显示客观严谨,但是中文通常用主动态。但是英译汉过程中“被”字泛滥,而且使用“被”字结构语气过于强硬,因此我们经常化被动为主动来简化句子结构,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二)时间状语从句转换
翻译以when,while,as等词语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很容易形成“当……的时候”,这种典型的翻译腔。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般遵从两个原则,第一,将“当……的时候”简化成为“……时”,这样基本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第二,找出句子间暗含的时间关系,先后顺序避免使用“当……的时候”。
(三)复合词和缩略词的翻译
1.复合词的翻译
复合词是由词汇复合而来的,通常是一个词加上前缀或者后缀组成的,另外,由于作者是理工科出身,书写很不规范,这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缩略词的翻译
科技文中有大量的缩略词,这是其十分明显的特征。缩略词的大量使用给翻译实践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要注意不同的缩略词在不同领域里的含义也不同,翻译实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区分。上文中出现过的缩略词在下文中还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以缩略词形式出现。
(四)复杂句式的翻译
1.顺译
有些英语长句虽然结构冗长,但其表意顺序和叙述层次与汉语接近。对这种句子,基本上可以按照原来的先后顺序拆分成若干小句,逐次译出。
2.逆译
有些英语的长句子,通常先在句首部分交代事物的主要情节,而后再补述有关的细节,这与中国人的语言思维逻辑相反,对叙述层次与汉语相反的这类长句,采用逆译。
3.句式重组
对于有些句子,如果采用顺译或者逆译,都难免使译文结构失调、层次混乱,导致理解上的困难;此时就有必要全盘打乱原文的结构,按照其时间先后、主次关系和逻辑层次重新组合。这样,虽然有的成分前移或后置,但却可以使译文脉络分明,表意清楚而准确。
在此次实践中,笔者通过分析译文的作用功能及目的,提出翻译的目标,并根据目的论分析受众的接受能力调整译文。在调整过程中使用增减、顺译、逆译、句式重组等翻译策略。翻译不是一件易事,是需要很大的耐性的。翻译过程是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会碰到难点,克服这些难点会获得无限的愉悦。翻译完文本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要不断对自己翻译的东西进行修改,听取翻译评论家的点评,虚心接受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建立自己的翻译档案,记录好翻译心得体会,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