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下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基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个案研究
2015-03-17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丁艳安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丁艳安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01 年5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发和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在现阶段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我区部分学校实施情况令人担忧。部分学校重视不够,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开、假开、虚开的现象。综合实践仍然受传统课堂和其他学科固有模式局限,导致不能有效利用每周的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有效实践。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常规的基础学科的评价可通过考试等可量化检测来评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作为新兴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了课程的评价应是多元、隐性而且是不可量化的!但国家没有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又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要达到区域推进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多元发展,需要创建新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作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于项目的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区域推进了我们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二)概念界定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一二三四五五”。
1.一门必修课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发和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程。
2.两类课程区别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更多关注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注重训练教育,注重教育结果,以客观定量评价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直接体验,核心在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注重养成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
课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的延伸与发展。课外活动是自愿参加的,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兴趣、丰富校园生活,不受大纲限制、灵活、多样、有一定随意性。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培养发展全体学生最基本、必备的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课程。
3.三条线索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4.四大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5.五个特点
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6.五项目标
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首先,“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科知识为核心,通过提高问题解决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最终培养出能自觉学习、有良好的自我导向能力、以及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创新型人才。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其次,本文中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模式内容包含:项目选题、项目组队、方案制定、方法指导、项目实施、成果分享、拓展创新等七方面内容。
流程包括:学生的生活→发现问题→组织小组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活动策划→制定方案→围绕问题实施研究→中期反馈→总结反思→调整方案→交流评价→成果交流→成果展示→拓展延伸→创新思维→探索新知。
(三)现状分析
我国对“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理论研究还未形成体系,“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的基本理论大多数引用国外的,并且都侧重于理论实施等环节上,在职业培训机构及企业应用多一点,但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和引用的案例很少,可见“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的实际应用还未得到推广。况且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考试制度上建立起来的,至今还未有统一的有效的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笔者试图从“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下,通过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并构建的区域课程网络平台评价系统。
二、实施内容
笔者实施初期,通过在本区设立城区学校试点学校,设立农村学校试点学校,以点带面,成为样板学校后,再逐步以镇街道教育局为单位据点,区域推进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基于项目学习”(PBL)的流程和操作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强调的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通常情况下会组成项目小组, 共同解决问题。通过项目选题、项目组队、方案制定、方法指导、项目实施、成果分享、拓展创新等七方面内容。每步均需要登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质量评价评价系统”在学生本人指定目录地址下填报相关自评项目内容。其中评价的内容用有课题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等的评价。再经过小组网上评议、教师评议、专家评议,最后自动生成该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级别。以达到从学生参与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及反思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多元评价的目的。
三、价值意义
(一)学术价值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作为一种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而且对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其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的优点,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越来越优化。这一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的课改理念真正扎根课改实践的过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实施的应用价值
学生: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实施,在探究活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在知识、技能、动机、情感方面都会增强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 为培养专业技能和训练专业研究策略提供服务,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教师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实施,教师获得现代教学理念,形成搜集、整理、设计与实施活动主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合作学习,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熟练掌握了PBL的教学方法,将会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也会发现在项目活动中与学生相处的愉快,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学校:学校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的融合发展,落实基础教育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促进教师努力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批既具备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又具备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基于项目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学习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来完成。它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 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四、实施成效
(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解决学习方式与教师师资培训模式的不协调,实现教师角色的全面转换。
二是解决考试的评价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
三是解决班级规模与“基于项目学习”(PBL)促进者(教师)数量之间的矛盾。
四是解决项目的开放性与学科要求的限制性之间的矛盾。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把握项目开放的“度”的问题,这种“度”涉及到学科内及学科间的深度与宽度等问题。项目学习除了包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外,还包含其他知识和技能.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或本课程后面才可能接触的知识。
(二)主要创新之处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而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实现综合实践课程与项目的研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二是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上评价系统,更科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与学效果。
三是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目的实施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基于PBL所存在的特殊优点,我们应该将它在教学中推广应用,把它引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以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是增强社区和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广泛的社会层面,成功的项目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能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样也会使得社区和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
五是网络的出现也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打破学校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在网络世界中进行,网上社区也逐渐开展。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地互相协商合作来完成一个项目,分布式、协同式工作和学习更加便捷。
五、研究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法: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摸底普查;对试点学校、样板学校进行项目主题调查( 明确调查目标,制定调查计划,组织调查活动,整合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
第二,文献研究法:到有关部门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寻找相关项目实施的有关资料。
第三,行动研究法:根据笔者所要解决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等问题,遵循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节的程序,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来决定。
第四,案例研究法:研究以解决问题、改善实践活动为宗旨,能为实际笔者理解和运用。
六、技术路线
一是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
二是实践改革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是课题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
七、反思
第一,如何结合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来应用“基于项目学习”(PBL),优化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模式,适时适度地将它常态化地运用于课程教学。
第二,利用网络平台科学地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不仅仅是理论探讨的问题,更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经验。
第三,如何带领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深化课改、教改,仍然有许多有待探索的课题。
第四,是否进一步探索“学校+基地”模式更有利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