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2015-03-17陈琼珍

微创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动脉

陈琼珍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3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危险疾病,手术和静脉溶栓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还可能造成脑组织其他的损伤,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而全身给静脉溶栓药,不仅药物用量大,而且未针对阻塞血管,效果欠佳。自介入技术问世以来,脑梗死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介入治疗虽然是一种先进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但仍然需要系统的临床护理进行配合,使患者更加舒适地接受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促进后续康复[2~4]。目前,临床护理已经逐渐向专科化发展,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需要不断地改进,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现对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1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常规护理

1.1 治疗前的护理 溶栓治疗前一般是指患者入院至进行溶栓治疗所经历的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危险,患者一经确诊为脑梗死,则需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因此留给护理人员进行准备工作的时间并不充分,且护理人员还需积极配合医师的工作,进行神经缺损程度评定,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准备输液泵、吸痰装置等抢救设备,监测患者动脉血压等。虽然为动脉溶栓治疗,但治疗前也需要静脉给予小剂量的抗自由基或者溶栓药物[5,6]。

1.2 并发症的护理 动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继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可高达15%,主要表现为梗死灶内渗血,但出血量一般较少,而脑实质性出血极少发生,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较小[7]。该并发症的发生一般与溶栓药物的剂量、卒中程度、纤维蛋白原降低、高血糖等有关。再灌注损伤也属于动脉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为血管再通后自由基过多、酸中毒。该并发症可能进一步损害脑细胞,危害性较大,也可对脑细胞造成损伤,因此需要相应护理措施积极应对,可使用药物护理,调整患者血压,以及抗脑水肿,清除自由基等,以减轻或者避免损伤[8,9]。

1.3 治疗后的护理 介入治疗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平卧1 d,采用砂袋压迫穿刺部位,持续12h。护理人员做好生命体征、意识等监护措施[10,11],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随时应对并发症的发生。应密切注意穿刺部位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等情况,患者出现下肢颜色变紫、肿胀,多说明微循环系统受到阻碍,下肢发凉、足背无法触及脉搏或搏动摸不清多提示动脉血栓,应联系医师进行及时的抢救。患者在病房中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鼓励患者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而溶栓药物有着一系列的用药反应,应关注患者牙龈、皮肤黏膜情况,出现呕血、咯血、血尿等情况时,应停止尿激酶药物的使用。

2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

2.1 脑梗死动脉溶栓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方法,旨在使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心情愉快的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治疗效果会得到提升[12]。心理护理应贯穿护理全程,患者及其家属入院时,应由护理人员详细介绍疾病相关情况、即将接受的治疗以及护理,采用适当语言缓解其担心、焦急的心情。脑梗死一般为突然发生,家属的担心情绪可以理解,而适当的宽慰可使家属更加配合。脑梗死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段时间,在接受治疗期间,指引家属熟悉院内各设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便利,介绍院内相关科室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患者意识清醒时,应告知治疗情况,使患者放松心情,同时从旁指导家属,争取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治疗信心,缓解患者对病情以及预后的担心。叶迈蕴等[13]开展了一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客观的评价,对照观察76名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发现早期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对治疗有利。不仅说明了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也说明了心理护理宜早期进行。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收益较高[14]。脑梗死属于急性而危险的疾病,时间对于患者而言十分重要,高效率的抢救、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护理路径采用事先安排制定的科学护理方案进行,患者入院即进入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仅需要按照流程指示进行操作,处理护理细节,可大量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对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而言均是有利的[15]。任慧等[16]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并进行对照观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CNP组入院15 d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CNP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通过客观的护理满意度评定发现CNP由于效率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更高。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增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效率,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2.3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方法,采用一系列的干预措施达到疗效干预的效果,而综合护理干预是将一系列对患者有利的干预措施进行综合且优化使用,达到优秀的护理效果[17]。优秀的干预措施包括全程心理干预,使患者更加舒适的体位护理、心理指导以及加强康复训练等。而综合护理干预在国内各地均有所应用,相关报道也较多,虽然采用的护理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但均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周明珍[18]进行的一项脑卒中相关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可确切干预到疗效的护理方式,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护理重点之一,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进行专业化指导,促进其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是护理人员份内的工作,而综合护理干预在康复训练方面着重下功夫,对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康复有极大帮助。综合护理干预的优势在于并未固定的护理方式,不断改进综合的护理方式。使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护理方式,为脑卒中的护理做出重大贡献。

2.4 脑梗死的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可以视作常规护理的延伸,将常规护理的细节处理得更加完善,优化患者所处的环境,使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19,20]。较常规护理不同的是,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护理细节,如容易忽略的病房通风、地面防滑、安全护栏、床栏设置、压疮预防等,可以使患者在住院生活中更加方便,降低皮肤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坠床、跌倒等事故的发生。虽然优质护理对患者的疗效并未直接干预,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环境,提高了患者在院内的安全性,有效规避了大部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21,22]。需要注意的是,优质护理是基于各地医院情况以及患者需求所实施的一种针对性护理措施,并非固定的护理方法,因此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应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安全隐患,同时统计患者各并发症、不良反应、事故发生率,调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方法,才可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3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发展方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也在不断地革新以应对日益增加的临床需求,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目前多基于常规护理进行,在此基础上应用一些优秀的护理方法[23~27]。现阶段成熟的护理方法很多,各有优势,干预治疗在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已卓有成效。采用的单一护理方法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综合性护理操作将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无法在护理效果以及工作效率上找到完美平衡点,即目前未有一种能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同时又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护理方法。因此目前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发展方向仍以优秀护理方法的开发为主,有针对性地将目前优秀护理方法进行综合,并且进行规模较大的观察研究,以满足患者需求为主体,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并且能高效地开展护理工作,使临床护理在治疗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脑梗死的常规护理方法大同小异,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升,仅依靠常规护理难以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脑梗死虽属于急重症,但经过介入下动脉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脱离危险,整个住院期间临床护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需要改进常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水平。目前有着许多优秀的护理方法,均表现出了较常规护理的优越性,这些护理方法在脑卒中领域也在广泛使用,并具有发展潜力。不断更新已有护理方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是目前脑梗死动脉溶栓的护理发展方向。

[1]王 萍,王思杰.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2-13.

[2]张新芳,聂同英.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4):404-405.

[3]Lin AQ,Shou JX,Li XY,et al.Metabolic change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Findings from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4,7(2):451-455.

[4]Minn YK,Suk SH,Park H,et al.Tooth loss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white matter change and silent infarction among adults without dementia and stroke[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3,28(6):929-933.

[5]苏 观,刘文芹,林欢欢,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4):1289-1291.

[6]孙惠杰,赵 勇,赵英凯,等.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16.

[7]张玉芳,赖素勇.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3,34(4):655-656.

[8]鲍玉华,王 琴,庄凤娟,等.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26-2027.

[9]何莹华,蒋旭萍,干克娜,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溶栓术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805,807.

[10]毛桂珍,陈 艳.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652-4652.

[11]唐 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14):176-177.

[12]关红梅.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00-102.

[13]叶迈蕴,郑淑智,张孝琴,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9-10.

[14]刁礼娟,宁冬梅.1例伴有心脏起搏器的脑梗死患者的rt-PA 溶栓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4(16):238.

[15]Shinohara Y,Inoue 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neuroprotective agent edaravone for noncardio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J].J Stroke Cerebrovasc,2013,22(5):668-674.

[16]任 慧,王敬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23-25.

[17]Cho GS,Lee JC,Ju C,et al.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s memantine and MK-801 attenuate the cerebral infarct accelerated by intracorpus callosum inje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s[J].Neurosci Lett,2013,538:9-14.

[18]周明珍.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98-99.

[19]李慧萍,李惠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31-32.

[20]林逍纳,江 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并发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26-1027.

[21]武珏瑛,刘秀梅.人文关怀对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5.

[22]范 帅,李彩华,李燕燕,等.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80-181.

[23]赵金红,王秋华,孙聪敏,等.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15-216.

[24]孙新武,张春云.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4):95-96.

[25]王桂香.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94-195.

[26]潘文龙,赵晓辉,王 梅,等.3例应用Penumbra系统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28-129.

[27]井玉芳,杨 巍,曹海云,等.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62-463.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