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报告

2015-03-17许家君陈胜家聂运祥陈世雄

微创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孔法肋间肌无力

许家君 陈胜家 聂运祥 陈世雄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九江市 332000)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若累及呼吸肌可危及生命。M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胸腺紧密相关,有15% ~30%的MG患者伴发胸腺瘤,且发病率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40~59岁达发病高峰[1]。外科手术切除胸腺和胸腺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之一[2]。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由 Kirby 等[3]于 20 世 纪90年代初最先开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VATS胸腺瘤切除手术一般为3个切口。近年来,两孔法VATS胸腺瘤切除手术也逐渐运用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采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胸腺瘤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8~67岁。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提示有前纵隔占位,且未侵犯周围大血管及心包等重要脏器,所有患者均伴有重症肌无力。按照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5例,Ⅱa型2例,Ⅱb型2例。临床表现有眼睑下垂、复视、双侧肢体肌无力及吞咽或呼吸困难,术前均口服溴吡斯的明60~240mg。

1.2 手术方法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4]: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左侧通气。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胸入路,行左侧30~45度卧位。手术经两个胸壁孔洞完成。取右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1.5~2cm作切口为观察孔兼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第3或4肋间作2~4cm切口为主操作孔,主操作孔置入切口保护圈。行胸腺扩大切除。沿膈神经前方自上而下纵行切口入纵隔胸膜,充分游离,暴露瘤体上下极与正常胸腺。上提肿物,处理瘤体与心包折返处后向对侧钝性分离至纵隔胸膜。充分游离血管前间隙及胸骨后间隙,超声刀及钛夹处理胸腺静脉,切除瘤体。最后清除前纵隔及心膈角周围脂肪组织。切除瘤体转入标本袋中经主操作孔取出。术毕经观察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所有手术操作完全通过显示屏在胸腔镜下操作。术后仍按术前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根据症状调整药物剂量。

2 结果

9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未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9例手术时间 90~180min,平均 110min。术中出血30~250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3d。术后病理根据WHO胸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2例,AB型4例,B1型2例,B2型1例。术后根据Masaoka分期:Ⅰ期6例,Ⅱa期2例,Ⅱb期1例。术后随访7例,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复发、转移,重症肌无力症状无明显加重。

3 讨论

微创理念和技术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是实现微创胸外的重要途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VATS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特点[5]。尤其是其不破坏胸壁的完整性,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且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6]。

传统的胸腺瘤切除方式主要有经颈部切口,胸骨部分劈开或全胸骨劈开术。其中经颈部切口路径已基本不用,因其对前纵隔显露较差。而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胸,术野暴露清楚,操作便利,清除胸腺组织及前纵隔脂肪彻底,但是其缺点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行胸腺瘤切除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VATS的切口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常规VATS胸腺瘤切除一般取3个切口[7]。①胸腔镜孔,右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长1~2cm切口;②主操作孔,右侧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长约1~2cm,主要用于胸腺解剖和标本取出;③副操作孔,右侧腋前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第4肋间1~2cm,用于辅助操作。增加一个胸部切口则有增加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不良的可能,减少一个胸部切口能增加切口美观性,尤其对于年轻女性患者[8]。

因此,我们尝试取消副操作孔,将胸腔镜孔置入胸腔镜的同时必要时亦可成为副操作孔,将三孔变为两孔,亦可非常顺利地完成胸腺解剖及前纵膈脂肪组织切除。从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采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无中转开胸,未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术后4例患者口服溴吡斯的明减半,其余5例患者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和感觉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Ⅰ期及部分Ⅱ期胸腺瘤,只要瘤体最大径<5cm且与周围血管、心包有一定的脂肪间隙,均可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如操作困难可适当延长右侧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切口至4cm左右。若瘤体较大,影响对侧胸腺的解剖时,可首先完整切除肿瘤及患侧胸腺,再进行对侧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的清扫。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原则是保留肿瘤包膜的完整,避免肿瘤的种植和扩散,同时注意保护膈神经。当瘤体最大径>5cm,或与周围血管脂肪间隙消失,或侵犯心包及胸膜,我们认为应采用开放手术或中转开胸直视下手术更为安全。我们的体会是,两孔法全胸腔镜切除胸腺瘤,手术视野及操作角度与常规三孔法相当,同时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亦与三孔法无明显差异。因此,两孔法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瘤,是治疗合并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较好术式。

[1] 刘广智,许贤豪.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J].中华神经免疫学与神经病学杂志,1999,6(2):145-147.

[2] JaretzkiA.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extendedthymectomyandextendedtranssternalthymectomyinnon-thymomatousmyastheniagravispatients[J].JNeurolSci,2004,217(2):233-234.

[3] KirbyTJ,MackMJ,LandreneauRJ,etal.Initialexperience with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lobectomy[J].AmThorac Surg,1993,56(3):1248 -1255.

[4] 于 磊,王天佑,马 山,等.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远期疗效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6):3171 -3173.

[5] 刘伦旭,车卫国,王 允,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128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15(5):29-31.

[6] 王 俊.电视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84 -385.

[7] 于 磊,王天佑,马 山,等.胸腔镜联合纵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9):474-475.

[8] 王禹冰,王武军,蔡瑞君.完全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4):2159 -2160.

猜你喜欢

孔法肋间肌无力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6例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