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5-03-17高永艳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高永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1 人文素质的界定

人文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素养,是通过内化人的思想品格和人文知识而形成。它是一种社会属性,涉及到人的情感、理性和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总体表现了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人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修养,而人文精神就是通过吸收人文科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品质。

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对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是通过长久的情感陶冶、责任培养、思维训练、价值观熏陶等方式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成材的根本。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 高职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优势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改革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由于自身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素材。它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语文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有机地融合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进而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这种优势,是其他课程和活动很难替代的。

3 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 关注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

语文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作为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它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对人文性给予高度重视,应当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学科教育资源,整合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抓好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把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对价值与审美教育的强化贯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用这些知识充实学生,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2 沉淀积累、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罗曼·罗兰说过:“把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播洒,首先阳光应该在自己心中留存。”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大大超过他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所产生的影响。正所谓“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微妙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积淀极为重要。语文教师以语文教学为载体,能够把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出来,在自身具备这些素养后,再感同身受地教给学生。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气质和施教技艺等,能够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动力,成为推动学生自身道德进步的动力源泉,为正确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己文化底蕴的积累与提升,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独特性的充分发挥,依靠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滋润和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文字技能,还应当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通过对作品本身情感的挖掘,陶冶学生性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教师要正确对待功利,留一份心间的宁静,凭借自身诗书气质、高度的敬业心、极强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与社会,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3.3 明确责任,充分挖掘语文中的人文性内容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外各国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都包含在其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之中,这些作品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理性的思索,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我们应当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的责任给予明确,传承人类文明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师则担当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职责,在学生未来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语文教材中很多优秀文章都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深情,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做人傲骨,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之情,有“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为人之道。这些内容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其他课程难以达到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平台,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深入分析,充分挖掘语文中的人文性内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所蕴含的精神。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人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学会以恬静的心态欣赏“渔舟唱晚”,以正气的视角欣赏“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气节。要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人格的良性发展。

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层面上,还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审美情趣的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上面,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应成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要运用优美的文学形象对学生进行激励,要以盎然的文学情趣为依托对学生进行陶冶,要构建良好的文学氛围以发挥感染学生的功能,从而达到把学生学习语文的浓郁兴趣激发出来的目的,使学生真心想把语文学好,不是为完成任务而机械地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对社会和自己正确认知的引导者。教师应把语文的文学性强化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的着重点,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成为学生正确感悟和理性思考的引导者;把语文教学对情操陶冶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使其发挥好对学生启迪和培养人文素养的功能。

3.4 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科学技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各个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有了更新,专业技能的强弱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更为重要,只会死读书,不具备实际能力的“书呆子”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因此,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极为重要的。把语文基础性学科的功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职语文教学应凸显人文性并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对教学理念的及时创新,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更好地服务。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彰显人文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将传授知识与塑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1] 栗延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就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153-155.

[2] 高虹.高职语文中职业素养的培育[J] .价值工程,2010,(3):149-150.

[3] 潘越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与建设[J] .企业导报,2010,(8):226-227.

[4] 盛群伟.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148-150.

[5] 任文波.寓人文素养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探讨[J] .镇江高专学报,2008,(2):86-88.

[6] 王梅丽.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1.

[7] 肖艳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upp.1):92-94.

[8] 刘敏红.乘“新课标实施”东风推进人文素养教育[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upp.1):234-237.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