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2015-03-17王游岚高艳梅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优化目标

王游岚,魏 莉,高艳梅,周 雄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课堂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优质的课堂活动走入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让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动”起来,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现状

世界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为高职高专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适应这个新形式的发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增强学生能力为根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关键,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由传统知识型向现代技能型转变,而英语课堂活动的优化设计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最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并未同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活动机械化、程式化,与传统封闭式的静态课堂教学并无差异。这种静态英语课堂呈两极表现。其一,在此类型的课堂中教师全程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俗称“一言堂”。在此类型的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半甚至整堂课,学生几乎无法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其二,课堂活动目的虚化,似“动”实“静”。许多教师误认为课堂活动的目的就是活跃气氛,忽略了课堂活动应服务于教学内容这一根本目的,因而其课堂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创新意识。教师仅仅将言语讲解换成了几个毫无目的的课前提问或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电影等等。在此类型的课堂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仍然被动接受。硬性植入的课堂活动看似令整个课堂“满堂欢”,却并没有让课堂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2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的优化设计

要建立有效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必须多层面地优化其课堂活动设计,彻底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从平面书本中立体起来。

2.1 目标优化

课堂活动的目标是课堂活动设计的灵魂,一次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必然有一个准确的目标。课堂活动设计目标的优化过程,就是确定清晰无误,兼具真实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目标的过程。目标优化可促进课堂活动各环节有序、有效地开展,消除由于目标模糊而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的目标优化原则应以诸多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其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备受推崇。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描述,课堂活动的目标优化应延长话剧性,信息差异性,语境不确定性,目标导向性和处理实时性这五大原则为标准。延长话语性,指活动设计应鼓励学生写长、说多,激发学生自我输出的主动性;信息差异性,指活动设计应帮助学生互补互动,从而获取自己尚未掌握的信息;语境不确定性,指活动设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可预测的任务环境,学生自由决定话语权;目标导向性,指活动设计应避免学生进行无目的交流;处理实时性,指活动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实时应变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之前,有必要充分知晓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以上述五大原则为标准进行活动设计,制定出课堂活动的环节目标、整体目标、检验目标及指导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活动。以英语视听说课堂为例,多数教师会选择播放英语视频或音频资料作为该类型课堂的主要活动来辅助学生获取听说技能。然而,直接播放音视频,并不能自动促使学生完成语言输入。教师如若能将此类型课堂活动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定观赏行为的部分目标和整体目标,辅以实时引导,课堂活动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环节优化

课堂活动环节的设置与展开是确保活动目标逐一实现的重要手段。环节过多、过细、过严均不利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因此,首先,教师在环节设置的过程中,应摆脱“丝丝入扣、环环相连”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可能地简化活动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正如文学创作中的“留白”之意境,不着一字而形神兼具,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二次创造空间。“留白”的课堂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在自由思考和自我掌控的过程中完成活动任务。其次,应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避免按照教师的个人思路进行预设。某些教师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欠佳,为了防止活动实施过程中多种“意外”的发生,他们就简单地采用了只须回答“Yes/No”的课堂活动,强制约束了活动路径,使学生的思考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假设来进行。这种“以教定学”的课堂活动设计,虽也能使教学流程正常展开,却极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探讨和发散性思维,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针对同一班级但水平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安排不同任务的活动环节。

2.3 管理优化

如果把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看作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术底蕴、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总体输出的话,那么时间分配、评价生成和情感互动就是衡量这一输出过程是否顺利的三大指标。因此,时间管理、评价管理和情感管理是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的另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各活动环节,科学分配各环节时间,且公平配给个体学生参与时间。活动的评价应及时、准确,评价标准应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知识积累的情况,也要重视其获取知识和科技的能力。此外,情感嵌入也是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的方式之一,良好的情感沟通使学生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发挥,令活动效果加倍。

3 优化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挑战

优化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并不能一蹴而就,无论是优化理念的革新,还是优化过程本身,都受到历史、思想、现实、个体和群体等因素的制约。正因如此,优化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面临重重挑战。

3.1 教育考核传统体制固化

我国是世界上的考试大国,以考试来衡量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隋朝的科举制度。到了现代,各种升学、就业、晋级考试层出不穷。然而,教育界的各种考试却难以对英语使用水平的高低进行量化。目前,衡量英语使用水平的标准仍然是书面考试,且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让师生应接不暇。在这种大前提下,教师的选择权受限,英语课堂教学只能围绕各种考试点、知识点展开,因而出现轻技能、重知识的“静态”课堂。

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英语教学应由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但仍然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英语实用技能水平的高低,这使开展重能力的“动态”课堂往往沦为虚谈。因此,在全国教育考核制度存在局限的大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优化缺乏开展空间。

3.2 学生群体特殊

高职高专高专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这一部分学生群体又具有不同于本科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特征、知识结构特征、文化修养特征、学习习惯特征和职业规划特征等。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敏感和情绪化,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倦怠和逃避心理。由于学习习惯的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比较单一,知识结构稍欠完整,人文素质也有待提高,自我定位准确性欠佳,职业规划的功利性较强。基于上述的群体特征,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优化困难重重。

3.3 师资建设滞后

常言道:“师资兴则学校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保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其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种种因素,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体来说,其师资队伍的学历普遍偏低,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数量较少,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致使师资队伍缺乏教育学和语言学等相关理论的支撑;其次,高职高专师资结构也不太合理,表现为教师年龄出现断层,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衡,且学缘结构单一,无法胜任专业性教学。而且,部分教师自身工作积极性不高,仅视教学工作为其保持稳定收入的手段,忽视自身业务提高,甚至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上,荒废了本职工作,最终导致其专业知识讲授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停滞不前。此外,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缺乏科学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有限的经费使教师多局限于学历培训,而提升教师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几乎为零。

4 结束语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优化,顺应国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技能型教学的要求。同时,优化过程能更新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意义和教师价值。此外,经优化的课堂活动能创造动态的、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互为一体的最高境界。在新时期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优化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既要明确优化课堂活动的策略,也要认识优化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和不变的决心,与学生共创精彩,打造出真正高效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

[1] Nunnan 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 Prabhu N S. Language education: equipping or enabling? [C] //B K Das. Language Education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Anthology Series 20. Singapore:RELC,1987.

[4] Skehan P. Task-based instruction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8,(18): 268-286.

[5] 董桂君.对浙大“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1999年卷上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00-203.

[6] 李力,陈治安,蒋宇红.策略风格归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梁玉兰.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管理的优化[J] .才智,2013,(28):168-169.

[8] 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9] 张烨,周大军.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参与模式研究[J] .外语界,2004,(6):28-33.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优化目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