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
——语气词主观意义研究系列之一
2015-03-17谢群
谢 群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1 引言
人类既可以使用语言来描写外在的物理世界进而形成命题,也可以通过语言来外显自己的内心世界构成话语的说话人意义。也就是说,话语作为人类主体性思想的外化,必然打上发话人的主观烙印(Searle 1983:23)。作为现代汉语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气词是说话人对命题内容中思想和感情等主观态度的表达标记,不仅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意愿、态度和评价,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也是交际意向在话语中的体现手段。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对话语内容的态度,二是发话人对受话人交际身份的主观处理,即双方交际关系的建构”(徐晶凝2008:137)。
由于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句法功能,语气词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遗憾的是,现有研究多围绕单独语气词的功能分类等问题展开,主要关注不同语气词使用的句法限制条件及其对言语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例如,熊子瑜(2003)以电话录音为语料,采用实验手段对疑问语气与陈述语气中的“啊”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二者的调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音高的差异较为明显。然而,作为语言“生命气息”的主要体现方式,语气词的主观意义一直未能受到学者们足够的重视。语气词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却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其意义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确定。因此,如何能够通过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气词,并对其意义给出客观的解释,进而展现人的主观态度在语句中的存在方式成为困扰学者的难题。本文反思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强调语气词主观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并以真实语料为例,探索音义结合的语气词研究模式,尝试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2 现有研究反思
现代汉语的主要语法表达手段是虚词和词序。语气词作为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表达发话人的情感、态度和主观判断的结果。但是,在现有的语气词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以主观感觉的方式来研究语气词。他们所采用的例子也多为模拟语料,最常见的类型为小说或电视剧本。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语气词的本质。语气词表达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音形式上的变化,而以往这些基于书面语篇的研究并不能体现出语气词的语音特征。因此,我们以“语气词”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上的现有文献进行了搜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语气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无论是语言学还是语言哲学,现有的研究都大多关注实词,对虚词的关注相对较少。学者们注重探讨实词的指称意义,而对虚词的主观意义研究不多。作为虚词的组成部分,语气词的主观意义自然也没有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第二,近年来,学者们意义研究的重心开始逐渐转向主观意义,语气词不具有指称意义,多表达情感和评价,是主观意义研究的理想代表;第三,现有的语气词研究多专注于描写某个词的具体用法与功能,使得语气词的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未能从整体上总结这类词的客观特点与主观意义,更是淡化对语气词意义的肯定与阐释;第四,从有声语言第一性的角度出发,语气词具有丰富的语音表现形式,是其表达意义的主要手段。但是,现有的研究多以书面语料为研究对象,避谈语气词的语音特征;第五,国内外语界的语言学研究大多以引进西方理论为主,对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不够,汉语界又过于注重细节,而忽视理论性的解释与建构。
综上所述,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目前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作为无法与外在客观世界对应的语言成分,语气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与其他语法成分搭配来指称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对主观世界的外显是语言最神秘、最重要的功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3 语气词主观意义的本质分析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人类情感和态度等主观性表达的重要媒介(Aikhenvald 2004:93)。因此,语言的意义包括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客观意义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主观意义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就不断地凸显出来。事实上,“主体之间的交往就是意义的互动,主体性体现在话语中就是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主体间性则主要体现话语中动态意义的生产过程”(刘辉 2010:27)。语气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人类主观性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观意义必然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数量并不多,以可以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为例,常见的主要有“啊”、“吧”、“呢”、“吗”、“的”、“了”、“罢了/而已”、“嘛”和“呗”,但是这些词的语音表现形式却非常丰富。以“啊”为例,可以具有3种声调:阳平、阴平和去声。如果再配以音高和音强等其他语音特征,其语音表现形式将更加复杂多样。如何能将这些多样的语音表达形式与其表达的不同主观意义对应起来成为语气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认为,究其本质,语言的使用与选择是说话人交际目的的外在体现形式(Liao 2009:198)。说话人的交际目的是语言表现形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的是内化于人脑的,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通过有形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衡量无形的内在交际目的。如果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不仅可以有助于汉语语法的编写,更可以推动汉语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以语气词的目的分析为突破口,尝试探究汉语虚词与交际目的的对应模式,总结虚词主观意义表达的不同形式。
4 语气成分分析
4.1 句中语气词结构
这是一类形式上的划分。此处的语气词结构是指引发语中的前导行为是有某类语言成分加语气词构成,均出现在句子中间。这种成分通常相对完整,可以是主语或状语等语法结构,也可以是表连接、转折等的词语。这些语气词主要有“呢”、“吧”、“啊”和“哈”。下面以笔者自建的“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举例说明。
①A:这样呢,我姓王,王*,我是加工集团的。
B:感谢你。
②A:反正不管怎么讲呢,就是说呢,嗯,我觉得哈,就是我们下一步呢,嗯,到科技局,我到科技局之后,希望呢,能给我们城,两个城市之间开展合作能够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同时呢,就是说,能创造呢更多的机会,使我们这种合作在友好的基础上,嗯,取得更多的实质性的成果。
B:再一次感谢。
③A:但是呢,我觉得啊,也没有关系,我们现在呢,我到了科技局来工作,我们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和我们的城市来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友谊。
B:是的,那一定。
④A:他这个东西吧,他有的时候吧,你要是拿那个,你比如说茄子,两块钱一斤,山东那边。一个秧子,分出六节,你这三节,差一半呢。
B:说的就是啊,所以说不合适嘛。
⑤ A:现在这个种子吧,蔬菜种子,黑龙江现在,哈尔滨这块吧,一个是棚室,增加棚室,温室大棚,这个增加,而且增加速度非常快,应该有一点量。再一个就是对俄罗斯那边,俄罗斯那边吧,中国人一个县出去到他这个一个地区,种地的,大部分是中国买种的。
B:大部分怎么的?
A:在中,在国内买种子。
B:买种子?
A:嗯。
就句中语气词的位置问题,吕叔湘曾经指出,句中语气词可以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外位成分之后,呼语之后,小句和类似小句之后(吕叔湘1982:54)。朱德熙认为,句中语气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或谓语的某个成分单头,但述语和宾语之间不能用语气词隔开(朱德熙1982:74)。其后也有很多学者相继进行过研究。我们认为,语气词作为表示停顿、强调等心理活动的外化,在语句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在现实的语言使用中,语气词几乎可以出现在语言中的任何位置,但是频率高低相差较大。
就句中语气词的意义问题,有学者认为,语气词作为语气标记应当具有原型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对话语内容的态度,二是发话人对受话人交际身份的主观处理,即双方交际关系的建构(徐晶凝2008:137)。有学者通过对语气助词“呢”的研究,提出“呢”的原型意义为“说话人在强调话语内容中的部分信息的基础上提请听话人注意”(李军华 李长华 2010:97)。方梅提出,句中语气词是说话人划分句子重要信息跟次要信息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将句中语气词视为次要信息与重要信息的分界点,同时指出句中语气词总是出现在句子表达主要信息的核心成分之前,而一般不出现在焦点成分里(方梅1994:37)。根据我们对语料的观察,语气词并不总是出现在重要信息之前,相反,很多时候出现在主要信息之后,实现突出强调、吸引对方注意的功能。如:
⑥A:八千万啊,让我回去想一下,你心理也有这么个意向。完了行的话,过了春节之后呢,我们可以商讨这个事情。
B:哪方面?育种方面?
A:都考虑一下吧。
因此,通过我们的初步观察,在商务谈判活动中,句中语气词结构出现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是在多个语言成分后连续出现,并且是多个语气词轮换出现,如例②和例③。纵观语料中出现的句中语气词结构,我们认为,句中语气词结构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满足口头互动中话语停顿的需要;第二,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对方情感的沟通,使得话语的机构性相对较弱;第三,表达发话人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强调;第四,提醒受话人注意语气词之前的这个部分;第五,表明发话人的思考过程。
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是合理”,那么我们就需要为句中语气词结构存在的原因寻找解释。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句中语气词的形式研究已初具规模,但是不能与外在物理世界形成对应的语气词恰恰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对于这个方面的探讨还有待加深。发话人是否选择使用语气词正是其心理活动、个人情感倾向的符号展示。由于商务谈判话语的即席性,有时语气词是发话人未能及时控制的感情的外显,有时可能是发话人故意流露出的心理状态。无论怎样,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谈判者会尽可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各种行为,时时刻刻为自身的经济目的服务。因此,句中语气词结构的出现可以满足发话人情感表达的需要,实现心理活动外显的功能,目的在于凸显发话人的主观情感与话语态度,是发话人交际目的的符号表征。
4.2 感叹语
在传统的语法分类中,感叹词不属于语气词。但在本文中,感叹语被归为语气成分。理由是,感叹语同样不能与外在的物理世界对应,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与态度。
感叹语(interjection)是一种“普遍存在却又被忽视的”的语言现象(Ameka 1992:101)。引发语中的感叹语不仅有开启话语的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话人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感叹词语有“哎”、“哎呀”、“啊”、“咳”和“嗬”等,有时也可以重叠使用,其语法特点在于“一般不进入句子结构,独立成句”(邵敬敏2007:179)。因此,感叹词位于引发语的前端可以独立或与其他话语成分组合构成前导行为,具有感叹、表达强烈的感情以及吸引对方注意的作用。我们以自建的“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为例,语料中各种感叹语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的情况如下:
⑦A:啊,时间、计划有没有个概算,有没有可以这个?
B:这个过程太,非常快,这个不会。大概需要一年时间,整个的过程做完。大概20万美金,估计。
A:20万美金?
B:嗯,大概170万人民币吧,应该就差不多。
⑧A:啊,如果是这样企业的话,我想让那个有时间到我们那去一趟。你过了春节以后来一下,我想把食用菌产业(……),看看怎么进行合作谈判,怎么谈好呢?
B:这样好不好,那让丹尼尔直接飞过来吧,正好这次那谁也在。
A:丹尼尔吴是他那个上海的这个公司的头儿?
B:是上海的头儿。
⑨A:哎,这样,既然去过以色列了,对这个感兴趣,到公司具体看了没?
B1:我不知道我们老板是随那个市委书记盖**去的哪儿。
B2:去过公司了,我记得,有印象。
⑩A:哎呀,哥们儿,一切可好啊!你也叫总经济师,对吧?
B:对啊,我和冯**▲
A: ▼总经济师了不得!
感叹语具有丰富的表义功能,是发话人内心情感在语言符号层面的体现,是一种“感于心而叹于言”的词类(李丛和2007:119)。因此,以感叹语为前导行为的引发语相对语气柔和,可以在感情上行使一定的沟通与互动功能。如例⑩中的“哎呀”为东北方言,“哎”为上声、“呀”为去声,表惊讶、感叹之意,充分表现出发话人对对方身份地位的肯定与褒扬。配合方言的使用,更是具有幽默诙谐之感。语义学者与哲学者们认为,感叹词不能与外在的物理世界对应,因此不具有概念意义。但是,感叹语与人类内在的情感世界对应,是发话人主观情感的典型反映,即表达命题意义之外的言者意义。也就是说,发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沈家煊2001:268)。在商务谈判这种规约性、程序性都较弱的机构话语中,交际双方地位与权力都相对平等,因此,沟通人际关系与情感的话语扮演着重要的协商功能(Martin,White 2008:105)。关联理论认为,感叹语可以减轻受话人的认知处理负担,使得发话人的意图可以与语境得到更好的结合以致收获最佳的言语效果。在我们看来,商务活动中,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展开,任何话语的选择与使用都是发话人追求目的的言语体现,情感表达等言语策略的采用也都是谈判者实现经济目的的常用手段与工具。因此,以感叹语为前导行为的引发语通常可以拉近双方的交际距离,通过情感上的沟通与互动来削弱经济上的冲突与矛盾,以实现拿情感利益换取经济利益的目的,最终仍然是为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服务。由此可见,在商务谈判中,无论是指向外在物理世界的概念意义表达,还是指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意义外显,任何话语成分的选择与使用都与发话人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都是发话人目的导向下的话语选择结果,是人的目的的外在体现。
5 研究意义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语气词主观意义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虚词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理论方面,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一,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有利于拓展现有的语气词研究。表达主观意义是语气词的主要功能之一,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气词的认识,也可以丰富现有的语气词研究,进一步发掘语气词在表达意义方面的特点、类型和使用条件。第二,关于语气词主观意义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且属于封闭词类,但是其语法功能复杂,因此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重点。本研究从音义形3者相结合的角度探究语气词的主观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为其他虚词研究提供参考。第三,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有利于完善语言的主观性研究。主观意义是说话人意向与目的的体现,同时也是交际双方关系身份建构的主要依托。语气词作为表达发话人情感、态度和评价的方式之一,带有明确的主观性。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不仅能够丰富虚词的主观意义研究,也可以从语言类型的角度完善现代汉语主观性表达手段的研究。
在应用方面,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可以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给养。首先,语气词的主观意义研究有利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语气词的意义多变使其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相关研究应该立足自然语料,力求从形式上入手,为语气词意义的确定提供形式上的标准,因此可以为语法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与依据。其次,有利于机器翻译和语料库等人工智能软件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语言研究成为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汉语成分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描写是机器翻译和语料库检索等多项智能软件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可以有助于其在语气词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最后,有利于教材编写与实际运用。语言教材须要贴近生活,尽可能反映语言使用的真实状况。研究若采用自然发生的语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气词的使用现状,可以为句法教材的编写以及语气词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6 结束语
语言类型的不同使得不同语言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Goffman 1981:34)。虚词作为汉语不同句法类型的主要体现方式,其文字的表现形式并不具有拉丁语系的屈折变化形式。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汉语虚词存在同形不同音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汉语虚词的“屈折变化”是通过不同的语音形式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必须以语音为出发点与基本点。只有对语音形式的充分分析,才能使不同的意义具有相对准确的外在体现方式,才能使得形式与意义的对应性研究进一步地发展下去。
针对语气词主观意义的研究现状,我们建议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第一,田野调查法。研究者可以以观察者的身份收集自然真实的语料,保证语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第二,语料库的方法。研究者可以对采集的语料进行详尽的转写与标注,自建口语语料库,保证研究的材料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PRAAT等软件对语气词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各层面的相关语言特征,利用SPSS软件对话语形式与功能搭配的契合度进行统计学检验;第三,穷尽分析的方法。穷尽式地考察自建语料库,以“不重复、无遗漏”的方式保证研究的有效度;第四,统计计算法。研究者应该立志于将定量研究的数据与定性分析的结果相结合,使结果更具科学性,保证研究的信度;第五,理论建构法。以反思现有理论为基础,结合语料分析的结果,建构新的话语分析模式;第六,综合考察法。整合语音、句法和语义-语用分析的结果,从3者结合的角度解释语气词的主观意义。
方 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2).
李丛和.感叹词的认知理据和语用功能探究[J].外语学刊,2007(3).
李洪儒.说话人意义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J].外语学刊,2013(6).
李军华 李长华.“呢”字句的情态类型与语气词“呢”的情态意义考察[J].语言研究,2010(3).
刘 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J].外语学刊,2010(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熊子瑜.自然语句边界的韵律特征及其交际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Aikhenvald,A.Y.Evidential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Ameka,F.Interjections:The Universal yet Neglected Part of Speech[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2(18).
Goffman,E.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r[M].New York:Anchor Books,1967.
Goffman,E.Forms of Talk[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1.
Gu,Y.-G.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Workplace Discourse:A Pilot Study for Compiling a Spoken Chinese Corpus of Situated Discourse[A].In:Candlin,C.(Ed.),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Discourse[C].Hong Kong:CUHK Press,2001.
Habermas,J.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M].London:Heinemann,1984.
Habermas,J.On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Preliminary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1.
Liao,M.-Z.A Study of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Courtroom Discourse[J].Text and Talk,2009(2).
Martin,J.,White,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Searle,J.Intentionality: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