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语关系从句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

2015-10-24张秋杭

外语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宾语主语

张秋杭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1620)

从汉语关系从句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

张秋杭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1620)

AH假设作为影响最大的可及性假设,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检验,而与之相对的通格假设同样具有跨语言的普遍解释力。本文基于汉语关系从句来验证AH假设和通格假设,分析两大假设的不同预测能力,认为通格假设较之AH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汉语的关系化现象。

汉语关系从句;AH假设;通格假设;验证分析

1 引言

Keenan和Comrie(1977)提出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简称AH)以及Fox (1987)提出的“通格假设”(the Absolutive Hypothesis)是两个著名的关于关系化(relativization)的跨语言理论假设。通过某一具体语言事实验证上述两个著名假设的研究,目前仅有Gordon和Hendrick(2005),Hogbin和Song(2007),国内尚无相关研究。

汉语语法长期缺乏从句概念(刘丹青 2005:193),关系从句概念及相关理论均来源于印欧语影响。本文综述AH假设和通格假设,介绍相关实证研究,界定汉语关系从句的考察范围,在此基础上穷尽性统计老舍《四世同堂·饥荒》(在例句后已标明页码)中的关系从句,通过频率分析来验证AH假设和通格假设,最后探讨两大假设的不同解释力。

2 研究背景

2.1 AH假设

Keenan和Comrie (1977) 以有定核心名词的限制性关系从句为研究对象,根据50种语言的样本提出著名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认为名词短语关系化的优先顺序遵守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等级次序(“>”表示“比后一个可及性高”):主语(SU)>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旁语(OBL)>属格(GEN)>比较宾语(OCOMP)。在他们的样本中不存在不能关系化主语的语言,尽管有的语言只能关系化主语。也就是说,所有语言至少有一条主语可以被关系化的策略称为“基本策略”。Keenan和Comrie用心理上的易解性给出解释,认为主语具有很高的认知显著性,这是AH等级上其他语法位置不具备的。

AH假设一经提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大多是后置型关系从句,基本符合AH假设(Hamilton 1994,Izumi 2003,肖云南 吕杰 2005,蒋秀玲 彭金定 2007,李金满 2008);而以汉语为代表的东亚语言大多是前置型关系从句,出现不符合AH假设的情况,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受到质疑(Hsiao, Gibson 2003; Yip, Matthews 2007; 蔡金亭 吴一安 2006; 陈宝国 宁爱华 2008; 张强 杨亦鸣 2010; 周统权等 2010)。

AH假设是否适用于解释关系从句的建构规律,主语加工优势还是宾语加工优势是验证关键。目前的研究表明,英语、德语和荷兰语等中心语前置的语言呈现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而以汉语、日语和巴斯克语等中心语后置的语言呈现宾语关系从句加工的优势(张强 江火 2010:19),所以AH假设最左端两个句法位置的可及性排序似乎存在两种情况:(1)关系小句前置的语言:DO>SU>IO>OBL>GEN>OCOMP;(2)关系小句后置的语言:SU>DO>IO>OBL> GEN> OCOMP.可见,主语和宾语在AH研究范式中都可能占据AH最左端的位置,主要视语言类型而定。这对Keenan和Comrie试图用统一的AH解释所有语言关系化所受到的共性制约提出挑战。

2.2 通格假设

Fox(1987)重新审视AH假设,质疑AH假设的主语基本策略,提出通格假设。Fox认为,Keenan和Comrie(1977)的研究不足在于仅考察核心名词为有定的限制性关系从句,而无定核心名词也是关系从句的合法成员,应该包括在关系从句的考察范围内。

Fox以英语对话为语料,在92个关系从句中首先发现主语关系从句和直接宾语关系从句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差别,两者的比例接近1:1。然后,Fox把AH最左端的主语一分为二,将及物动词的主语记作施事(Agent),将不及物动词的主语记作主语(Subject)。结果发现,虽然在含有不及物动词的关系从句中所关系化的全部是主语(S-relatives),但是在含有及物动词的关系从句中,关系化宾语的从句(Object-relatives)数量要远多于关系化主语的从句(A-relatives),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Fox(1987:858)主语和直接宾语关系从句的比例

换言之,不及物主语(S)和直接宾语(DO)在英语的自然语篇中具有较高的关系化比例,及物主语(A)的比例相对较低。因为不及物动词主语(S)和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DO)统称为“通格”,所以Fox认为是“通格”而不是“主语”这一句法成分是进行关系化操作时最为可及的句子成分,并将此称为“通格假设”。

与Keenan和Comrie (1977)的主语关系化策略相对应,Fox提出,如果一种语言存在一条关系化策略,那么这种语言一定能够关系化不及物主语和及物宾语。所以,根据通格假设,可以得出如下一个名词短语关系化可及性的等级序列:通格(ABS)>作格(ERG)>间接宾语(IO)>旁语(OBL)>属格(GEN)>比较宾语(OCOMP)。通格假设的理论基础是Du Bois提出的优先论元结构假设(the Preferred Argument Structure Hypothesis,简称PAS)。该假设包括语法和语用两个维度的限制,每个维度又包括数量和角色两方面的限制,共构成4条限制性规律(Du Bois 1987:829,2003:34),见表2。

表2 Du Bois(2003:34)优先论元结构限制

在语法维度上,首先是一个词汇论元的限制,即谓语核心论元至多出现一个词汇形式的论元,其他的核心论元采取代词或者零形式;其次是A的非词汇化限制,词汇形式的名词短语倾向于出现在S或者O的位置上,很少出现在A的位置上。语用维度的限制和语法维度的限制相对应,一个词汇论元的限制对应在小句中只有一个新信息论元,A的非词汇化限制对应A的旧信息限制,避免在A的位置上表达新信息。

2.3 对AH假设和通格假设的实证研究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AH假设代表主宾格语言名词短语的可及性等级,而通格假设代表通作格语言名词短语的可及性等级。Gordon和Hendrick(2005)认为,Fox提出的通格假设的主要贡献在于论证通格假设对关系化具有更大、更普遍的解释力。

目前有两项基于英语关系从句对AH假设和通格假设的实证研究。Gordon和Hendrick(2005)统计3个不同类型英语语料库关系从句发现,AH假设在书面语料和口语语料中都得到证实,而通格假设只在口语语料中得到证实,而且通格假设依据的PAS并没有在语料中得到证实,所以他们认为AH假设较之通格假设更具有普遍性。Hogbin和Song(2007)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他们采用书面语料,比较18世纪和20世纪英语小说中关系从句的情况,结果发现,除IO-RC外,关系从句的数量分布基本符合AH等级。但是当把主语区分为不及物主语和及物主语时,则更支持通格假设,DO-RC的比例超过A-RC,所有主语类型较之其他语法位置更容易关系化的观点受到挑战。他们还详尽论证PAS在语篇中的存在。

由此可见,AH假设和通格假设在英语书面语料中的证明存在争议,而且汉英关系从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书面语料的汉语关系从句对AH假设和通格假设的检验有利于验证和补充相关的理论假设。

3 理论架构

3.1 研究对象

根据AH假设和通格假设对关系从句的定义,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汉语限制性关系从句,因汉语关系从句的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等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我们对关系从句的界定包括两个条件:第一,一个关系从句必定包含核心名词和限制性小句,限制性小句的作用是缩小核心名词的所指范围,即明确核心名词的所指,这是与非限制性小句的根本区别;第二,核心名词必须在限制性小句中有句法空位或者有同指的代词,即充当一定句法成分,占据一定句法位置,这是与同位小句的根本区别(刘丹青 2005:194)。

核心名词包括有定核心名词和无定核心名词,它们构成的限制性关系从句均为我们的考察对象。区分有定和无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采用陈平(1987)的定义:“有定名词性成分指,如果发话人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预料受话人能够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能够把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区分开来,那么是有定成分。无定成分是指发话人在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预料受话人无法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其他同类成分区分开来,该名词性成分称之为无定成分”(陈平 1987:82)。例如:

① 方六已经不是早先大家熟悉t的方六了。(273)

② 瑞丰很想掩护t告诉他招弟的地址的那位特务,可是两个嘴巴打在他的干脸上,他吐了实话。(48)

③ 瑞全用眼角瞭了一下,门口立着个t完全像日本人的中国人。(190)

④ 旗上还有新添t的一条黄布,上面印好:“反共和平建国”。(128)

例①和例②中的“方六”和“那位特务”为有定成分,“方六”为指人专有名词,发话人认为通过上文读者已经明确知道其所指对象,而且在文中只有一个叫“方六”的人,具有唯一性;而“那位特务”采用指示词“那”表明有定性,由关系小句提供可识别信息,与其它“特务”相区别。例③和例④中的“中国人”和“一条黄布”为无定成分,“完全像日本人的中国人”帮助读者建立关于一个人的形象,却不知道具体指哪个人,也不能和其它可能存在的“完全像日本人的中国人”相区别;同样的“新添的一条黄布”,读者也不知道具体指哪条黄布,也不能和其它可能存在的“黄布”相区别。“中国人”和“一条黄布”在语篇中均为首次引入,首次引入的对象往往采取无定形式(许余龙 2005:24)。

如何区分有定、无定成分,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如从形式加以区分(Chafe 1976),从语义、语用加以区分(Lyons 1999),从功能角度加以区分(陈平 1987)。我们采取形式和语境相结合的标准,先从名词性成分自身的词汇形式入手。陈平(1987)把汉语各种表现形式归并为以下7组。

表3 陈平(1987:88)有定成分与无定成分的表现形式

陈平指出,表3中越是接近两端的格式,有定或无定程度越强;越是居中,有定或无定的程度越弱。人称代词、专有名词和指示代词本身已有[+有定]特征,不论在什么位置都表示有定;而“一”+(量词)+名词、量词+名词具有[+无定]特征。确定有定和无定首先从词汇形式上加以判断,石毓智(2002)称为词汇标记优先原则。例①和例②的“方六”、“那位特务”就是典型有定形式,例③和例④的“中国人”、“一条黄布”就是典型无定形式。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为复杂,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实践过程中仍可能忽略相应的操作流程[2]。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已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多数教师均会在课堂中提醒学生,应按流程操作。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缺乏教学案例,学生往往很难意识到按流程操作的重要性。

处于中间的光杆名词和数量短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只能依据语境确定其有定或者无定。这里,语境包括句内语境、句际语境等,汉语关系从句的核心名词绝大部分是光杆名词,即使是相同形式的光杆名词在不同语境中也有不同所指。例如:

⑤ a.我那里常来t有地位的人!(97)

b.t没得过李家好处的人,知道四爷是个实诚人,都赶来磕了三个头。(242)

例⑤a中“人”是无定的,“有地位的人”在主句中作“来”的宾语,存现句的宾语无定;例⑤b中“没得过李家好处的人”在主句中做主语,“人”是有定的,根据名词性成分处于不同句法位置判断其有定或无定,是依据句内语境判断,石毓智(2002)称为结构赋义规律。

⑥ a.大家都很感激,连丁约翰也受了老人拿来t的东西。(237)

b.“您瞧,先生,我们这生意怎么做?没可卖t的东西,还不许关门,真是笑话。”(251)

例⑥a中“东西”为有定成分,指前文提到过的“报纸和浆子”,例⑥b“东西”为无定成分,表示“可卖”的一类事物,虽然都是光杆名词“东西”,由于句际之间提供的信息不同,例⑥a可以依据前文信息识别,例⑥b缺少这样的识别信息。

数量短语也需要通过语境确定其所指,例如:

⑦ a.最近,因为粮食缺乏,物价高涨,刘太太决定不再要瑞宣每月供给她t的六块钱。(149)

b.他想起死了的儿子,和两个t失了踪的孙子。(279)

同样都是数量短语,例⑦a“六块钱”为无定成分,例⑦b“两个孙子”是有定成分。通过前文,读者能够识别这“两个孙子”的所指。

3.2 语料来源及标注

本文以《四世同堂·饥荒》为语料,共计19.6万字,全面考察汉语关系从句的构成情况。

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我们用SU-RC表示主语关系从句,S-RC表示不及物主语关系从句,A-RC表示及物主语关系从句,DO-RC表示直接宾语关系从句,IO-RC表示间接宾语关系从句,OBL-RC表示旁语关系从句,GEN-RC为属格关系从句,OCOMP-RC为比较宾语关系从句。

关于OBL-RC,我们采用Keenan和Comrie (1977)的观点:只包括主要动词的论元,不包括具有状语功能的名词短语。例如:

⑧ 玛丽正在向他i走去的那个男人i。(许余龙 2012:651)

⑨ 在选择这个营业的时候,外婆与长顺很费了一番思索与计议。(60)

例⑧中“向他”是谓语“走去”联系的论元,核心名词“那个男人”与“他”同指,是OBL-RC.Keenan和Comrie认为,汉语OBL-RC是采取有格策略,即采取代词复指策略;而例⑨中“在选择这个营业的时候”起状语作用,并非主要动词联系的论元,所以不在考察范围内。

4 统计结果

4.1 对AH假设的验证

《四世同堂·饥荒》共497例由有定和无定核心名词构成的限制性关系从句,SU-RC的出现频率最高(328例,含有10例被动句),DO-RC(159例)和 GEN-RC(10例),未找到IO-RC、OBL-RC和OCOMP-RC的例子,详见表4。

统计结果显示,除IO-RC和OBL-RC没有出现,基本支持AH假设(二项检验,p=.000),GEN-RC出现10例。

AH假设基于有定核心名词的限制性关系从句提出,所以分别统计核心名词的有定和无定,见表5。

从表5可见,AH假设不仅在有定核心名词关系从句中得以验证,而且在无定核心名词关系从句的统计中同样获得支持。

表4 根据AH假设对被关系化名词短语语法功能的频率统计

表5 根据AH假设对有定和无定核心名词限制性关系从句的频率统计

4.2 对通格假设的验证

验证通格假设要涉及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跟英语相比,汉语动词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复杂。首先从句法特征角度区分及物和不及物动词,S为不及物动词的主语(不含被动),A为及物动词的主语,DO为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根据句法表现对被关系化名词短语语法功能的频率统计

该统计结果与Gordon和Hendrick(2005:459)对英语书面语料的统计结果相似。Gordon和Hendrick(2005)据此认为,英语书面语关系从句的统计并不支持通格假设,但我们认为从英汉两组数据看,同样也不支持AH假设,并不是所有的主语类型都具有相同的可及性,S低于DO.值得注意,这里A,S和DO(P)采用的是句法术语,它们的典型基于语义。Fox(1987:858)将施事和受事界定为行动的施行者(doer)和接受者(recipient),只包括指人名词。我们在句法分析基础上,把A定义为有生命的动作发生者,S为不及物动词的唯一论元,DO为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汉语书面语关系从句能有效证明通格假设,详见表7。

表7 根据通格假设对被关系化名词短语语法功能的频率统计

DO-RC高于S-RC和A-RC,其中DO-RC和S-RC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二项检验, DO vs.S,p=.161),DO-RC和A-RC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二项检验, DO vs.A,p=.013),不及物主语和直接宾语有较高的关系化比例,而及物施事主语关系化比例相对较低(二项检验,S+DO vs.A,p=.000),而属格关系化比例最低,构成如下的关系化等级:ABS(S+DO)>ERG(A)>GEN.

5 分析与思考

从表4和表7的频率分析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在汉语书面语关系从句中均得到支持,所以从频率分析角度看,AH假设和通格假设并不互相排斥。正如Croft认为,可以用一个普遍性的解释“实际使用中例的频率”来统一两大假设:可及性等级中各类的排序与各类实际出现频率的排序相应(Croft 2009:142)。主语(A+S)出现的频率高于直接宾语(DO),因为主语在及物和不及物小句中都能够找到,而直接宾语仅在及物小句中找到;与此相似,通格(S+DO)出现的频率高于作格(A),因为通格在及物和不及物小句中都能找到,而作格只能在及物小句中找到。所以,在AH中,主语(A+S)可及性高于直接宾语(DO);通格假设中,通格(S+DO)可及性高于作格(A)。Croft的这一观点使本身相对的AH假设和通格假设在频率分析方面都成立,但我们认为两大假设在解释力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AH假设预测主语加工优势,而通格假设预测宾语加工优势。Dixon(1979:61)通过图1展示作格语言和主宾格语言的结构对比。

图1 通作格语言与主宾格语言的结构对比

通过图1可以看到,S处于中枢环节,所以在一定情况下,AH假设实际上预测的是主语加工优势,而通格假设预测的是宾语加工优势。从汉语书面语关系从句的统计数据看,语料更支持通格假设,因为DO-RC和S-RC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DO-RC和A-RC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DO-RC的比例高于A-RC,所以DO和S共同构成通格,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是最可及的成分。

通格假设的理论基础是PAS,在及物动词构成的句子中,DO往往以词汇形式出现,承载新信息,而A往往以代词形式出现,承载旧信息。在进行关系化操作时,DO不是好的定位者,而A是很好的定位者,A主要出现在关系小句中,起定位作用,造成关系化宾语的从句数量远多于关系化主语的从句,这是DO-RC的比例高于A-RC的理论解释。这一点在汉语语料中得到支持。

其次,AH假设只考察有定核心名词构成的限制性关系从句,而通格假设包括有定和无定核心名词构成的限制性关系从句。核心名词的有定和无定影响关系从句功能的表达。例如:

⑩ a.这是历史地理等等的综合的建筑,也是他的母亲,活了几百年,而且或者t永远不会死的母亲。(168)

b.门外两株老槐的叶子时时微动,一些t开败了的槐花轻轻的落下来。(130)

有定S-RC表示对比区分的作用,如例⑩a“永远不会死的母亲”与读者大脑中已有的常识“会死的母亲”构成对比,起区分作用;无定S-RC主要起描写作用,如例⑩b,帮助读者建立起相应形象。

b.t听到广播的人一致同情方六,可是并没有人设法营救他。(152)

此外,在汉语书面语关系从句中存在被关系化名词短语可以出现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两可的情况。这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及物动词构成关系小句,另一种是及物动词构成关系小句。汉语有一类不及物动词所带的名词性成分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也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是汉语“S比较接近O的证据”(吕叔湘 1987:115),即汉语存在和通作格语言相似的特征。关于及物动词的情况,汉语既有施事主语句也存在受事主语句,受事可以前置于施事之前构成主语或话题。唐正大(2007)处理为主语,汉语至少具有和作格语言相似的特征,为了讨论的公允,记作“内-通”。

6 结束语

本文从书面语角度考察汉语关系从句,验证两大跨语言假设并做出解释。AH假设的“主语基本策略”在汉语关系从句研究中受到质疑,主语加工优势还是宾语加工优势成为争论的焦点,而通格假设从语篇功能视角提出不及物主语和直接宾语共同占据可及性等级最左端的位置,也许为汉语关系从句的主宾语加工优势之争提供合理解释。AH假设预测主语加工优势,而通格假设预测宾语加工优势。有定和无定核心名词构成的关系从句在语篇中发挥不同表达功能,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和受事主语句的存在使通格假设具有更强、更普遍的解释力,而AH假设则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通格假设提出的语篇可及、AH假设反映的句法可及和心理可及对关系从句的构成和功能的解释应该互补,如何建立一个整体的解释模型,目前还不是本文能够深入讨论的问题。

蔡金亭 吴一安.从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看可及性层级假设[J].现代外语, 2006(4).

陈宝国 宁爱华.汉语主语和宾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比较[J].应用心理学, 2008(1).

陈 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 1987(2).

蒋秀玲 彭金定.AH 假设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预测性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李金满.中国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外语, 2008(4).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 2005(3).

吕叔湘.语文近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 2002(1).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 2007(2).

肖云南 吕 杰.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4).

许余龙.语篇回指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J].外国语, 2005(2).

张 强 江 火.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及局部句法复杂性解释——以汉语主宾语位置的关系从句加工为例[J].外语研究, 2010(6).

张 强 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 2010(4).

周统权 郑 伟 舒 华 杨亦鸣.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论: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J].语言科学, 2010(3).

Chafe,W.L.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A].In: Li, C., Thompson, S.(Eds.),SubjectandTopic[C].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Croft,W.RadicalConstructionGrammar-SyntacticTheoryinTypologicalPerspective[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Dixon, R.M.W.Ergativity[J].Language, 1979(55).

Du Bois, J.W.The Discourse Basis of Ergativity[J].Language, 1987(63).

Du Bois, J.W.Argument Structure:Grammar in Use[A].In: Du Bois, J.W., Kumpf, L.E., Ashby, W.J.(Eds.),PreferredArgumentStructure:GrammarasArchitectureforFunction[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3.

Fox, B.The 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 Reinterpreted: Subject Primacy or the Absolutive Hypothesis[J].Language, 1987(63).

Gordon, P.C., Hendrick, R.Relativization, Ergativity, and Corpus Frequency[J].LinguisticInquiry, 2005(36).

Hamilton,R.Is Implicational Generalization Unidirectional and Maximal? Evidence from Relativization Instruc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Learning, 1994(44).

Hogbin, E., Song, J.J.Th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 in Relativisation: The Case of Eighteenth-and Twentieth-Century Written English Narrative[J].SKYJournalofLinguistics, 2007(20).

Hsiao, F., Gibson, E.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J].Cognition, 2003(90).

Izumi, S.Processing Difficulty i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by Learn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Learning, 2003(53).

Keenan, E.L., Comrie, B.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J].LinguisticInquiry, 1977(8).

Lyons, C.Definitenes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Yip, V., Matthews, S.Relative Clauses in Cantonese-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 Typological Challenges and Processing Motivations[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2007(29).

定稿日期:2015-04-21

TheExaminationofAHHypothesisandAbsolutiveHypothesiswithChineseRelativeClauses

Zhang Qiu-ha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H Hypothesis, which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y in the study of relativization, has been placed under extensive tests as well as into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fields of both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Absolutive Hypothesis is believed to have equally strong interpretive power in many cross-language studies.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s the two hypotheses with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and analyz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dicative power.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bsolutive Hypothesis provides a better framework than the AH Hypothesis to account for the usage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AH Hypothesis; Absolutive Hypothesis; empirical studies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对比研究”(14BYY00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实证研究及教学应用”(13YJC740123)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关系从句的语篇功能研究”(KX181124)的阶段性成果。

H043

A

1000-0100(2015)06-0069-6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6.014

【责任编辑谢 群】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宾语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盘点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