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学创作新变
2015-03-17柯优优易雨露陈新瑶
柯优优 易雨露 陈新瑶*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学创作新变
柯优优易雨露陈新瑶*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在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在文学创作方面,一些新的特质在逐步显现。一方面,他们的文学创作自由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他们的文学写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个人性;另一方面,其文学创作的人文意蕴也在不断提升,哲理思辩与人文关怀在一代年轻人的创作中不断显现。虽说,当代大学生的文学创作整体数量呈下滑趋势,可部分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质量却在不断提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学创作;自由化;人文意蕴
杨剑龙教授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某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1]杨教授对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担忧,同样在大学生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互动性,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作意向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到文学创作而言,当代大学生群体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数、兴趣浓度正在逐步减少,他们的文学创作内容、创作趣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创作的自由化特色非常明显。可在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公开性,大学生们的文学创作与社会、人生的联系越来越紧,其创作的人文意蕴也不断提升。
一、青春写作的自由化特色
当代大学生文学创作的自由化特色首先表现在其文学写作和发稿方式上,这是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文学创作影响最为显著的一点。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刊物版面本身页数的限制,每期杂志的用稿比较少。而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写作者拥有了多种选择方式,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成为众人写作和发表文学作品的去处。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85亿,而通过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中国各大文学网站也异军突起,发展趋势迅猛。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纵横中文网等文学网站吸引了不少文学创作者,这都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作以及投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十年来,在网络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而取得成功的大学生不乏少数,几乎每所大学校园都有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比如,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2级的姜旭创作的小说《天岳宗师》就是通过起点中文网被广大读者接受;湖北理工学院盛光远创作的连载小说《那座空城》也是通过个人博客最终得到发表和传播。
其次,当代大学生文学创作的自由化还表现在他们的创作内容越来越广泛,对生活的辐射越来越宽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世界不再纯净,而是越来越复杂。对于生活,他们有着太多的东西想表达。爱情、理想、家庭、国家、世界、社会秩序、未来的事业、生活的压力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积极关注的事情,都被他们一一写进文学作品
再者,当代大学生文学创作的自由化还表现在他们创作的功利性与随意性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关于文学创作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在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商品日益削弱了其本身特殊的审美性。文学作品庸俗化、粗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周玉安先生的这段评价不无中肯。在一些人眼中,文学创作不再仅仅是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或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在当今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一些文笔较好而又有出名、谋利欲望的大学生往往把文学创作看作是“终南捷径”,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很难有精品的。据“中国网”2007年4月11日报道,当年就读上海大学的张磊同学,在校期间,平均三个月就能完成60万字,先后写作了多部网络小说,发表了200万字的作品,获得了巨额收入。他的作品多以奇幻的故事为卖点,艺术性并不高,严格来讲,这些作品大多属于“文化快餐”,以供人们消遣为目的,文学价值并不高。
二、日渐提升的人文意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认为,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出“人类独有的真理性、真感情、真精神。”[3]一般校园学子多写自我成长历程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呈现自我对人生百态的看法,而欠缺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探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学校园日渐社会化,大学学子们逐步远离原来那个单纯、充满了梦幻色彩的“象牙塔”。各种社会信息的快速交流、各种社会知识与科技知识的快速普及,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尽管在纷乱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在各种各样的人生十字路口前的徘徊、犹疑多于勇敢的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逐步学会了用自我的眼睛来发现问题,思考事情的本相,文学创作中的思辩色彩与现实意味也不断加强,文学创作的人文意蕴不断得到提升。
你与野兽搏斗/结果只有三个
你胜了你比禽兽还禽兽
你败了你比禽兽还不如
打平了你与禽兽没什么两样
究竟这个年代
如何定位人与野兽/夜,静悄悄
(摘自张小利的诗歌《你与野兽》)
这是湖北理工学院张小利创作的诗歌《你与野兽》(选入诗集《默祷》,2007年内部发行),作者用简短的诗句揭示出了人与野兽之间的微妙关系:究竟如何来定位人与野兽的高低与优劣,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不仅是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它其实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人与野兽之间存在着理性与智慧的区别,人类自以为拥有了理性与无上的智慧,他们可以凌驾于野兽之上,可一旦人类真正面对着野兽的时候,或处在“魑魅横行”的时代,人被异化为“野兽”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人类与野兽实际上并无差别,甚至比野兽更加残忍。这首诗歌语言简洁直白,却蕴含着无穷的深意,具有极强的理性色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4]昔日的顾城用简洁的语言呈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理性的回归,以及一代人对光明与真理的执着寻求。如今这种美好情感依然深藏于每个青年学子的心底。如湖北师范学院的苏胡亮同学在诗歌《无题》中(《磁湖》29期,内部发行),对真正的爱情进行了一番深情而理性的解读,展示了一代青年学生日渐成熟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尽管“我多想化作一支舞蝶/在清晨的第一朵花上停留”,“可你的微笑却/跌进了千年的滚滚红尘中”,在现实面前,诗人对爱情与人生得出最后的结论:“容貌的占有不是最后的满足/唯有心灵的震颤/抖落最后的落叶/才能显出你原始的纯真”。
近十年来,随着“个人化写作”与“底层写作”的先后开展,个体的生命欲求得到了社会媒体与人们的极大关注,一股强烈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潮风起云涌。以韩寒、郭敬明、李傻傻等“80后”的青春写作为例,在他们的看似叛逆、放荡或虚幻的文学作品中,实际上隐含着他们对生命、对人生真切的关怀与思考。在湖北理工学院周婵娟同学的散文《我与焦仲卿相遇》中(《星空》2009年第2期,2009年内部刊物),作者走进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的内心世界,将焦仲卿对生命情感的珍视、赴死前内心的悲伤与疼痛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满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又如汪新同学的诗歌《梦》:
匆匆的跨进一条寂寥的雨巷
忽略路人惊疑的目光
怀着一颗殷殷的梦
迷醉在伊风的醇芳
迷醉在伊风的醇芳
怀着一颗殷殷的梦
忽略路人惊疑的目光
我匆匆的跨进一条寂寥的雨巷
(摘自《晒梦场》,2008年湖北理工学院内部刊物)
该诗在创作意境与创作体式上均呈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意蕴。诗歌回文体式的运用是对诗人戴望舒《烦忧》一诗的借鉴,短短的四句诗,来一次颠倒次序的重复,而意味不变,独特的回文体式大大强化了诗歌的内在意境,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在这简短的诗中,作者将一段独特的情感诉求与戴望舒笔下“寂寥的雨巷”、汪静之笔下“伊的香风”联系在一起,充分显示出了作者较深的文学底蕴。“匆匆的跨进”“路人惊疑的目光”“殷殷的梦”“寂寥的雨巷”“伊风的醇芳”,这些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不仅呈现出了叙述者独特而细微的心境以及纷乱的外在处境,更是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汪静之的《蕙的风》的优美诗境之中。又如,湖南师范大学2013级田文雪同学创作的一篇文章:“我是一茎花,摇曳在尘埃里。父母总是为我遮风挡雨。可是有一天他们终将老去,如果他们在远方承受风雪,而我无能为力,我也会祈祷,让那些风雪降临在我身上。经历过逆风摧残,虽然凋谢,又何尝不美呢?”(摘自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学网)这是对父母表达恩情的一种方式,更是作者对亲情无比依恋的表现。除了亲情,理想、希望、友情、感叹生命等更是他们文学创作中的常见内容,在作品当中,不管是高兴或感伤,愉悦或悲痛,都是内心声音的文字表达,是真实生活的感性凸显。
[1]杨剑龙.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N].文汇报,2012-6-11(3).
[2]周玉安.文学创作之功利论[EB/OL]豆丁网.(2014-10-20)[2012-8-13].http://www.doc88.com/p-181634857679.htm l.
[3]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C].建钢、宋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项颁奖获奖演说全集(1901-1991).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142.
[4]顾城.一代人[J].星星,1980(3).
(责任编辑:吴克峰)
[Key words]new media era;college student;literary creation;liberalization;humanistic implication
On New Changesof College Students’Literary Creation in New Media Era
KE Yo-yo,YI Yu-lu,CHEN Xin-yao
(Hu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Hubei 435003)
In the new media er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literary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ppear gradually. On the one hand, the tendency of the students’literary liberalization is more obvious, both in the choice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the specific writing styles as well as methods of submiss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literary writing is immersed with great reality and personality. On the other hand, humanistic implica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humanistic care appear in succession. Although the quant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literary works is declining, the quality of those works constantly improves.
I206
A
1008-7 427(2015)02-0059-03
2015-03-05
本文系湖北理工学院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研究”(13CX28)研究成果。
柯优优(1994-),男,湖北阳新人,湖北理工学院2 0 1 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讯作者:陈新瑶(1 9 7 1),女,湖北大冶人,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E-mail:1195880631@qq.com。中。例如,武昌理工学院的田天,2011年写作的散文《下雨》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2013年其短篇小说《恶意》获湖北“新青年”小说大赛三等奖。这些作品因其强烈的真实性与时代性而受到评论家与读者的好评。又如,湖北师范学院彭庆超同学的《分手前后》(《磁湖》45期,内部发行)通过对一段校园爱情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青春、爱情的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只是疏离所带来的悲痛,陌生所带来的凄楚”,更是道出了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迷惘。而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刘林枝的《家乡的冬》(《耘梦》2011年第2期,内部发行),则通过对家乡的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思念。又如湖北理工学院吕来同学的《文学到底还能走多远》(《星空》2008年2期,内部发行),通过对现在文学现象的观察,阐述了当今文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自己对文学的认识,表达出自己对当代文学发展前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