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德育分析

2015-03-17齐文娟师建平微丽丝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承医德医学院校

齐文娟,苗 茂,师建平,微丽丝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德育分析

齐文娟,苗茂,师建平,微丽丝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110)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专业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医本仁术、德乃医本,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做到精于医术,而且要诚于医德。师承教育不仅仅是医术的传承,也是医德的传承,它在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师承教育;德育;中医专业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1]。德育已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在不断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医德。师承教育是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专业大学生德育的特色资源,汲取与利用中医师承教育中的历史传统、仁术思想、和谐观念及思维方式,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师承教育过程中的德育现状

师承教育一直以来作为民间中医教育的传承模式而存在,现阶段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传统的师承教育逐渐成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2],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给中医专业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需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各医学院校也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强化中医专业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注重发挥师承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作用,让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

应该说,目前的中医教育已经认识到师承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并且正致力于加强医学教育中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发挥师承教育的作用。然而,各医学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1师承教育中德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目前,没有一个对于师承教育中德育问题的统一标准和说明,使得师承教育的过程往往只注重医术的传承而忽略德育,或者将德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3]。一方面,由于德育本身的特有属性,往往不会引起医学专业学生的足够重视,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师承教育的随意性强、规范性差,并且将德育渗透于师承教育之中始终处于尝试阶段,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1.2师承教育在定位上的不清晰影响其德育功能的发挥

许多医学院校的师承教育仍然停留在临床实践上,并没有将其应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师承教育定位不清,师徒间联系较少,相互的关注度较低。师承教育人员德育的目的性不强,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而疏忽了医德的传承。同时,师承教育目前还缺乏与整个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使得它仍然独立于医学课程之外,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的作用。

1.3师承教育者本身对医学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医学并非单纯的自然科学,师承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不只是培养学生精湛的医术,而是用医学的内涵影响学生,将医德发扬光大。如果一味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必然无法发挥师承教育的全部作用,特别是德育方面的作用[4]。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开设有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理论等非医学专业课程,于是很多师承教育者将德育寄托于这些课程,而自身只是就医学而论医学,更有甚者期待学生在德育方面进行自我完善,如此单靠传授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师承教育是无法培养出中医行业的顶尖人才的。

1.4师承教育中教与学脱节

师承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具有实用性,然而实际的师承教育中往往以实践来完成任务,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理解并尝试自主学习医学知识,对学生医学知识的深化与吸收不够重视,必然导致教与学脱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师承教育的目标无法实现,发挥师承教育的德育功能更是无从谈起。

2 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的对策

2.1加强师承教育者自身修养

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对中医文化肩负着继承和创新的双重任务,担负着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同时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所以师承教育同样责任重大。如何增强师承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需要师承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成为中医专业大学生的榜样。也就是说,师承教育者自身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师承教育过程的参与度和教育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师承教育本身拥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师承教育的兴趣。另外,在师承教育过程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模仿,这种模仿就是学生对教师行为举止、行医态度、医务礼仪等诸多方面进行学习。

2.2完善师承教育资源配置

师承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丰富的师承教育资源的支撑,师承教育中渗透德育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资源保证。所以,要在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师承教育中顺利进行德育工作,必须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将各医学院校与医院等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承担中医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师承教育者能够在率先垂范的同时真诚地培养学生,既授业、解惑,又悉心传道。

2.3注重医术与医德的结合

中医文化自古以来就以“仁术”思想著称于世,“医乃仁也”、“医者父母心”,医德不能游离于医术之外,医术也不能脱离医德而存在[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师承教育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道德的养成[4]。

2.4对师承教育者进行相关培训

师承教育者的自身修养是影响德育效果和德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师承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德育常识的培训。另外,要定期组织师承教育者与医务人员相互交流,使双方对医学实践的认识不断加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师承教育在理论建构与经验传授方面的质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师承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修养,如此必然形成稳定、有序的良性循环。

在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过程中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是医德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大事。所以,在师承教育资源的选择、整合,在师承教育方法的运用、改进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不懈努力。

[1]林世爵,万建成.广州中医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87-389.

[2]李磊,陈仕杰.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894-899.

[3]王洋,高莉,祝峙,等.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0):103-104.

[4]韩捷.师承教育——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30-31.

[5]王曼,陈涤平.继承发扬中医医德理念 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9):671-673.

G640

A

1671-1246(2015)12-0014-02

猜你喜欢

师承医德医学院校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