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
2015-03-17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马军雄何艳斯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马军雄 何艳斯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马军雄 何艳斯
固定资产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据重大比例,是一切业务开展的物质基础。然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往往重视临床、科研、教学,而忽略后勤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滞后。为了提高竞争力,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亟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克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向管理要效益。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除了拼高端人才、拼专科建设、拼服务质量外,更要拼规模、拼设备。高端医疗设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医院诊疗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中,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固定资产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很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临床和科研方面而忽略了后勤管理,导致在后勤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益,反过来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试图通过探析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获取更加充分的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实不符。账实相符,是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却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这不单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影响对自身发展潜力的正确判断,更影响到财务指标的可靠性及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滋生贪污腐败,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声誉受损,影响业务发展。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会计制度不够严密。医院会计制度在2012年之前,固定资产核算基本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即不计提折旧,在购建时只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在当期全额列支。而很多时候日常收支由主办会计办理,固定资产则由其他工作人员负责。也就是说,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是在资产安装调试完毕交付使用时反映,而列支则在付款时反映。这两者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试点进行会计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或漏洞。而且这种差错在会计报表上很难被觉察。所以,在2012年以前,出现账实不符的机率相对较高。在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基本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即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增加固定资产和减少货币资金。所以,哪怕出现错误,也会在当月银行及现金对账时发现,从而得到及时调整。至此,账实不符情况有所改善,但2012年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仍然存在,未能消除。
2.废弃资产保管不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对丧失功能、技术落后、没有维修价值等废弃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没有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步骤进行处置,往往在履行相关报废审批手续之前,就已经将废弃资产变卖或者丢失,而此时账务尚未处理,由此导致账实不符。
3.采购项目被挪用。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执行不力,采购环节监管、预算管理不严等,可能出现申请的采购项目被挪作他用,实际采购标的与申请项目不符,财务部门往往根据采购计划和发票入账,实物则由供应商直接发货到使用部门。这样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4.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由于历史原因,存在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的现象。比如超编购买的小汽车,某些单位为了规避上级主管部门监管,往往会套用各种名义列支,而实际上是购置车辆。这样导致该部分资产未能按照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类似情况直接导致账实不符。
(二)管理混乱。医院普遍存在重临床、轻后勤的现象,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临床科室工作人员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导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而混乱的管理,无法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使用潜力,做到物尽其用。继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效益,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足。
1.管理意识薄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资产所有权归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综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但很多单位往往错误地认为“钱是我赚的,东西也是我买的,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非常薄弱,认识不足。在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及处置等环节均存在不按有关规定操作的地方。在资产配置方面,往往没有考虑配置标准、是否存在闲置资产、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应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用其他资金购买限额以上资产的,也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备案。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物品,应按国家有关政府采购规定执行,不得违反。在资产使用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出租、出借等,往往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也没有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这是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若由此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单位将受到处罚,甚至名誉受损。在资产处置方面,很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往往以没有地方堆放为由,自行将废弃的资产在报主管部门审批前进行变卖,所取得的收入也没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除了房屋建筑物外,主要集中在医疗仪器设备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医疗设备依赖进口,价值不菲,特别是高端仪器设备,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然而,临床科室往往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琐事,随便指定一名新员工担任固定资产管理员。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固定资产管理员变动频繁、不了解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不清楚固定资产的使用及配置情况,这势必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困难,造成管理混乱。没有系统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损坏的仪器设备未能得到及时修复,医疗设备应有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利用等等,直接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固定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固定资产存在闲置现象。固定资产配置把关不严,未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往往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医疗领域是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医疗设备更新换代迅猛,若购置前未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要么是盲目跟风,设备太先进,而技术跟不上,导致利用率低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闲置。要么是设备技术落后,适应不了时代要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导致闲置。这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和竞争潜力。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制度完善并得到执行,也还是可以管出效益、管出竞争力的,现将笔者浅见分享如下。
(一)恰当的账务处理。 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所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在会计制度变更当期,根据衔接指引作追溯调整。或者在固定资产清查时,把错漏资产作为资产盘盈盘亏,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后作账务调整,未经审批不得处置,确保账实相符。
(二)报废资产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处置。丧失功能、技术落后、没有维修价值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由于逐级履行审批程序历时较长,因此单位可以设立辅助账,在设备进入审批程序时,由实物管理部门统一做备查登记,同时开具明细清单,交回实物所在科室,以备实物所在科室盘点时核对。实物管理部门应将报废资产集中保管,实物必须与清单一一对应,待有关部门审批完毕再按规定处置,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和账实相符。
(三)加强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从严监管。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实时掌握本单位存量资产状况,包括在用和闲置资产清单,遇相关科室上报的购置申请,首先看是否可以通过调配予以满足,尽量避免重复购置,做到物尽其用。其次,固定资产购置前,务必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包括资金来源、技术培训、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查论证,确保设备不出现闲置,充分利用资源。再次,根据购置项目金额及资金来源,确定是否属于政府采购项目以及适应委托采购机构的级别,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操作,避免出现违规,防范贪污腐败。
(四)坚持会计原则,特别是客观性原则。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真实地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认真审核固定资产购置的发票及合同、计划、预算等各项信息,必要时应当核对实物,确保账务处理正确无误,账实相符,杜绝资产游离账外,避免计划被挪用。
(五)规范信息化管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之间一样存在市场竞争,各大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地实现规模扩张,甚至收购或吸收合并下级医院,努力拓展市场。伴随而至的自然是资产的迅速膨胀,因此,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合理调配资产,充分盘活存量资产,避免重复购置和出现闲置显得尤为迫切。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所以,如何规范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各环节,应当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设计。同时引入内部控制的有关要素,例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制度,资产保全制度等等,努力把信息系统建设成严密、规范、高效的自动化系统,把人力资源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另外,固定资产在编码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与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取得一致,以便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减少后续工作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效能。条件允许的单位还可以仿效超级市场的条码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管理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在盘点、检索方面,效率尤其显著。
(六)强化管理意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单位范围内加强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包括本单位性质、国有资产定义、范畴、有关国有资产配置、使用、报废和核销等管理规定,提高管理意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避免因违反相关规定而带来的损失。使全体员工自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七)选择适当的管理者。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是最基层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建议在人选上尽量安排资历较深的员工,并且相对固定。资深员工比新员工更了解本部门资产的来龙去脉,更了解管理要求和相关政策及本单位有关管理规定,从而更有利于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使用效能,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八)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大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甚至集团化经营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利用信息系统的便捷性,针对高值专业设备建立固定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创收效率、能源消耗、维修频率、寿命周期等指标,定期进行分析评价,确保设备发挥出最大效能,同时为设备更新及处置提供科学依据,让固定资产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用更少的资源输出,获取更好的管理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只要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会计原则,合理建设和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及用人原则,全员参与,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可以管出竞争力、管出效益的。■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段雯.2014.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7。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