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
2015-03-17刘加养
刘加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
刘加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高校开展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文章通过分析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开展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模式。
高校党建;立项活动;和谐校园;实践模式
一、以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党支部和党员积极彰显和谐精神,求真务实、育人为本、规范制度、力求创新,努力推进和谐学风、和谐教风、和谐党风以及和谐校风的建设。
(一)以求实为基础,突出针对性,推进和谐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既指内蕴的“思想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指外显的“风气”,即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毛泽东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和谐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推进和谐学风建设,要以求实为基础,突出针对性,是指根据支部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围绕一个主题,找准切入点,积极构筑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
(二)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实效性,推进和谐教风建设
教风,主要是指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涉及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教育观念、治学态度、育人方法等等。和谐教风建设是高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党员教师是和谐教风建设的主体和龙头。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推进和谐教风建设,要求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实效性,就是要把取得实效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克服存在的教风问题,使广大党员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效形成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育人氛围和育人风气。
(三)以制度为保障,注重过程性,推进和谐党风建设
党风,即党的作风,“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和谐党风,是和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和谐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问题。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注重过程性,要求认真落实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整体设计、具体方案、阶段总结和过程保障。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统一思想、规范行为,确保立项活动过程起到强化党员教育、锻炼党员党性、活跃基层组织生活、提升支部工作质量的作用,切实推进和谐党风建设。
(四)以创新为特色,力求广泛性,推进和谐校风建设
校风,学校的风气,指学校的整体风貌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是一所学校党风、教风、学风的综合体现。和谐校风是一所高校办学传统的沉淀和办学水平的反映,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力求广泛性,不仅要求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而且要求党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立项活动”只有不断创新,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积极打造支部工作亮点和品牌,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崇尚科学、善于创造,才能以推进和谐党风、和谐教风、和谐学风等建设为基础,持续有效地推进和谐校风建设。
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实践模式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将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作为着力打造的党建工作十大品牌之一,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以项目化管理、实事化落实、过程化监督为原则,精心部署、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了创先争优内涵,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党徽在科技服务中闪光》等三个立项项目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2008—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表彰。《五龙飞天梦,服务我先行》、《让古田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脉》等二个立项项目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2010—2012年度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表彰。
(一)加强领导,形成“三个保障”
1.高度重视,形成组织保障
团结一致,领导支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特征。学院党委专门成立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院长、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立项活动方案评审、过程监督和成果评定工作。对获得校级立项的项目,学院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学院分别给校级立项项目落实经费,单个项目的经费平均超过1万元。
2.规范制度,形成监督保障
上下协调、健全机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保障。专门制定了《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实施办法》、《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项目评审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依据这些制度,形成了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规范性、过程性、长效性监督保障机制。对方案设计、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立项实施、跟踪检查、阶段总结、项目评优等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进行全程化监督、管理、跟踪,并将方案上墙公示,活动进展情况通过宣传栏、网络、校内刊物广泛宣传,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活动深入、扎实、有序开展。
3.严格评审,形成质量保障
公平公正、保证质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要求。立项申报自下而上,采取“淘汰制”:以党支部为单位提出活动方案,将项目申请表上报各党总支,由各党总支进行初评,择优推荐参加校级立项评审。学院评审委员会召开专门的校级立项评审会议,采取“票决制”:首先由负责人结合PPT现场介绍,之后进行提问答辩,最后评审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定。各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现场观摩,不参与评审。在优秀成果评审中,也采取相同的办法,还增加了现场点评环节,肯定实施成效并指出改进建议。评审过程既严肃认真又有充分讨论,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确保了立项项目质量。
(二)认真选题,注重“三个结合”
1.结合中心任务,讲务实
围绕学校“建示范、创骨干、打品牌、铸名校”的中心任务,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印发指导性立项活动主题,提供各基层组织选择参考,引导各党支部在主题确定上自觉服务中心工作,做到求真务实。如:旅游系党总支第一党支部结合学院课程改革工作要求,选择《五龙飞天梦,红土我先行》项目,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上杭县旅游局合作,与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共建,把五龙村作为旅游系产学研合作基地,在管理咨询、员工培训、品牌策划、产品开发等和谐合作中,教育了党员,培养了人才,扩大了影响,在务实中有效推进了和谐教风建设。
2.结合工作难题,求创新
针对党支部工作和党员思想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破解工作难题出发进行选题,能够激发党员开展立项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和谐。如:机械工程系党总支结合组织生活单调、党员兴趣不高的难题,选择《党徽在科技服务中闪光》项目,积极对接龙岩市打造海西机械制造业基地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在科技服务中激发党员的和谐精神,致力于转变党支部传统的不和谐活动形式,拓展支部党员“和谐支部”建设平台,突破了高校党组织走向社会的工作瓶颈,增强了高校党组织的和谐党风建设能力。
3.结合地域文化,重特色
学校毗邻古田会议会址,长期依托古田会议这一红色资源,以古田会议精神作为学院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重视立项活动选题突出“红”的特色,做足“红”的文章,积极营造党支部工作亮点和品牌。如:机械工程系第三支部(党员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定《让古田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血脉》项目,开展古田会议精神的研究、教学、宣讲活动,编写《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校本德育教材,动员学生撰写编辑《红土地采风文集》,致力于打造“红土育人”支部工作品牌,立项活动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取得和谐校风建设的可喜成果。
(三)精心实施,实现“三个有力”
1.拓展深化,推动发展有力
对往年已经立项需要继续深化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继续给予经费支持,鼓励进一步拓展深化,甚至围绕某一主题持续开展立项活动,在推动和谐发展上提升高度。如:土建系党总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特色之路》(省级优秀成果项目),对入党积极分子素质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支部立项方式经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系、级、班”纵向三层次和“指标、方式、反馈”横向三因素有机结合的和顺协调的“三三制”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形成了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和谐实践。
2.调研学习,服务群众有力
开展课题调研一般是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首要环节,以此为切入点能够确保活动深度。如:文化传播系党总支《贫困大学生在党旗下“破茧化蝶”》项目(省级优秀成果),抓实“阳光心理”工程,立足于新形势新要求,奔赴泉州、北京等地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学习,充分调研、深入研讨,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党徽在科技服务中闪光》项目,则深入龙岩液压有限公司、永定水轮机厂等多个企业参观、调研,与企业党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多次座谈、交流,有力地推进了和谐学风的建设。
3.品牌带动,促进和谐有力
支部工作“任务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实行“品牌带动、项目带动”是立项活动提升力度的有效途径。如:图书馆党支部《弘扬红土文化,谋求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之路》,在图书馆创建闽西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开设“红土地”书架专区和网页栏目等,为红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具有更好的支撑点作出了贡献。化学工程系党总支《倡绿色环保,建和谐家园》,结合环境保护专业课程建设实际,以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为抓手,积极创建绿色环保校园文化品牌,以加强党的建设,有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意见[Z].闽委教组〔2010〕4号,2010.
2095-4654(2015)01-0185-03
2014-11-15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FJJKCG14-194)
D267.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