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2015-03-17吴国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转型人格

徐 欢,吴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徐 欢,吴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大学生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锋,外来文化与我国文化相互融合,各种社会思潮蜂蛹而入,导致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对这些新的动向以及其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途径,有利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完美人格;塑造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变革,大学生成为当前社会中极具影响力的特殊群体,其人格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诸如: 自我评价、行为自觉性、社会适应性、理想现实性方面都存在一些缺位[1],在为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创造了社会基础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各方面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迷茫,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面临着一些新的动向。因此,加强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的重要性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面对社会转型,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背景下,只有具有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任务。

(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技术的进步,使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同时,社会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转型的社会里,大学生将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转型期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任务。根据这一总部署,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内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与价值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和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2]。大学生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面临的新动向

(一)大学生人格完善的积极因素

1.大学生由依附性人格向主体性人格的过渡

我国传统文化下的人格是依附性人格,是由我国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其主要特点是人格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生活上的依赖性,但是这种依赖有悖于现代社会的竞争理念,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大学生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首先,市场经济造就了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只有具有主体性人格的大学生才能适应这种环境,在严酷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其次,建立创新型社会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指标,显然具有主体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成为建立创新型社会的推动力量。

2.由封闭性人格向开放性人格的过渡

原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简单而单调,这种死板封闭的大学生活造就了大学生封闭的人格特征。随着社会转型,大学生在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开放性也不断增强。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新一代大学生逐步迈出封闭的学习圈子,与这个变革中的社会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正是社会的转型与变革,使大学生由封闭人格向开放人格的转变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狭隘性和宽容性并存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虽然部分大学生在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还表现得不够成熟,过分重视自我利益、很少顾及他人感受,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必须接受和适应这一形势,以宽容性的性格来适应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变化。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消极因素

1.大学生道德志向趋于弱化

道德作为法律的必要补充,对于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道德志向则是社会个体在道德理想目标引导下,为自己设立的道德信仰,其往往体现了一个人在具有终极意义的道德人格上的期待与追求。目前,处于社会转型与大变革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有较高的认同度,并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但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道德需求多元化、道德期望偏低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部分大学生过于突出个人感受和自我价值,忽视集体和社会要求。

2.职业志向的功利化

在现代社会,职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其不仅给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了不良倾向,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职业的外在价值,忽视的是职业的内在价值,大学生职业志向的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

3.生活志向的物质化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社会财富的膨胀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和享受需求,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很多人出现了生活目标的物质化倾向,并将其视为生活幸福的唯一标准。如今一些大学生“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思想[3],反映的无非是部分当代大学生唯物质化的不良人格倾向,这种与精神幸福逐渐远离的思想,严重阻滞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状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给大学生人格发展带来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市场经济提倡的个体自主性和主体性,带来了放纵的个体。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与此不无关系。其次是市场经济造就了物质依赖,这种依赖是大学生人格功利性趋向的主要原因,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逐步走向功利主义。

(二)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教育价值的疑惑和困境,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都是现代教育发展困境的缩影。尤其是当前的应试教育不仅限制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三)自我发展的局限性

从人格发展的实质来看,自我在人格发展中是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特性的人格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的自我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摆脱个体性与封闭性的负面发展倾向,这些倾向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并引发自我异化和自我疏远等不健康的情绪,从而阻碍了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途径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更有赖于人格塑造的教化作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做到先锋作用。

(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善恶之分”、“义利之辨”、“内外兼修”、“自强不息”等等完美人格理论,曾经对社会进步和道德构建起到过重要作用,应该予以大力的继承和弘扬。无论在任何时代,青年人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主体的大学生的完美人格的形成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塑造,这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需要[4]。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社会剧烈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元化带来的多种价值观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以完善的人格内化来适应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强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此外,高校还应挖掘各自校园文化历史底蕴,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质。

(二)健全教育机制、改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阵地

1.健全教育机制

高校要发挥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导性作用。首先,主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人格教育全面覆盖。父母不能因为进入大学就对其放任不管,要保持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和持久性。全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格成长,保证社会氛围。其次,建立人格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改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等都有利于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因此高校要改变陈旧的教育内容,单一的教育方式,模糊的教育目标,创新教学理念。

3.转变教育阵地

社会由封闭转向开放是目前社会转型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学生要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要从闭塞的校园迈向广阔的社会。

(三)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修养

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才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此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首先是要提高自我意识,明辨是非,从自我做起。要提高自我意识,还要做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其次是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低俗道德思想和不良社会思潮,形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型人才。

2.培养学生在道德冲突中的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能力对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而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冲突中的各方面能力。

3.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对于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因此教育者在发展学生共性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社会转型期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肩负起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双重责任,以使大学生对中国梦复兴蓝图作出更大的贡献。

[1]高芳放.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缺位与重构[J].南都学坛,2014,(4).

[2]宇文利.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9).

[3]李伟,王桂菊.转型期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表现、成因与治理[J].中国青年研究,2013,(9).

[4]赵东,王珍燕.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095-4654(2015)01-0168-03

2014-11-18

G41

A

猜你喜欢

转型期社会转型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