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塑造与作品选择
2015-03-17常青
常 青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系,安徽 合肥 230061)
论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塑造与作品选择
常 青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系,安徽 合肥 230061)
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演唱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自身的演唱个性。而作品选择与演唱个性塑造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要遵从声乐作品选择的原则性、合理性、重要性,理清二者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积极作用,突显二者之间的联动性。
声乐教学;作品;个性;关系
声乐作品的数量浩如烟海,丰富的声乐作品是声乐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承载并贯穿着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涉及到各种不同种类、不同体裁、不同民族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情感内涵、风格特征、表现手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在这些作品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去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教学,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要考虑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多面的分析。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作品难度与学生能力和特点不相适宜的情况,这既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规律也影响了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与个性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这一问题分析清楚,并当成一个教学中的重点来看待。
一、以能力为基础的作品选择
教学作品的选择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经常以曲目的大小和程度来衡量学生的演唱水平,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此外,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管作品的大小、风格是否合适,只要喜欢就让学生来唱,这也是违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教学原则的。曲目的选择要以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技术能力和表现能力为基础,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音域范围和承受能力。
在教学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声音训练,处于自然歌唱状态或者是模仿歌唱的状态,此时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演唱发声基本能力的规范性和中声区的训练上,在作品方面应选择一些结构规整、篇幅短小、音域不宽的作品,在作品风格上不能过于繁杂,而应该有所统一,既要考虑学生的音色特点,也要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随着学生声乐学习时间的推移,教师要逐渐发现并挖掘学生自身的声音特点及能力,确定学生的声部,根据其自身的条件以及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选择一些结构较复杂、篇幅适中、有一定难度且情绪起伏有变化的作品,使学生在巩固良好歌唱状态的同时,增强对作品的表现与驾驭能力。在高级阶段,学生的声区得到统一、音域得到充分的扩展,整体歌唱状态和素养都得以全面提高,这时可以选则篇幅较长、难度较大、音域宽广、风格多样、对比强烈的作品。
声乐学习从初级到高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演唱作品一定要由浅入深、科学、合理的进行选择,教师对曲目的选择没有定式,但一定要依据学生自身的演唱与驾驭能力来设定,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自己适时地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切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也不可原地踏步、过于保守,这都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产生不良的心理作用。既要避免学生的嗓音因为声乐曲目的难度系数过大而受损,也要尽量减少因声乐曲目过于简单使学生声乐学习进度受影响。
二、努力塑造学生的演唱个性
意志和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每个学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和性格都有所不同。声乐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演唱驾驭声乐作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其自身独特的演唱风格及个性。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声乐艺术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方法不得当或者缺乏艺术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而学生往往只是强调演唱的技术性训练,却常常忽略了进行积极的自我分析从而忽视了自我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着力挖掘自身所具有的个性潜能,综合的、全面的培养其自身的个性风格。还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知晓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才能查漏补缺使其能够更有效果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演唱能力。
个性培养是个漫长的综合过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基本相同,但是其形态和发声状态却又不尽相同。教师要从这些特点出发来确定训练方案,在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进行超出学生嗓音承受能力的训练,同时也不能降低标准,要确保能让其发声器官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声乐学习者应该胸怀宽广,对生活充满信心,精神状态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效果,因此不管是对于性格内在或是外在的学生来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声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启发是否能正确的理解?对作品的感情和内涵能否正确的理解?这些方面都非常的重要。缺乏对任何一个方面的正确理解都会影响到学生在演唱时的效果。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认真的观察测试,仔细辨别他们在此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训练。
三、个性塑造与作品选择的关系
(一)顺序性和阶段性
循序渐进是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渐进性决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因此要把握两者的这种关系,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应当从易到难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学生的嗓音特点及生理条件是相对固定的因素,每个人的歌唱器官都存在构造上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声部、音域、音色等方面的不同,因而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曲目选择的一个大致范围。除此之外,每个学生的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存在音乐基础、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声部的两个人也会在声音上出现很大不同。从这点上来说,曲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曲目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特征,如嗓音条件、歌唱声部等因素来进行,曲目的运用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积累与提升。与此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要加以区别的制定学习内容。对于基本功扎实、对作品风格把握准确、善于动脑的学生,应该大胆地尝试有一定难度且音乐表现丰富的作品,力求做到在突破难度和技巧束缚的同时能够加强对作品和音乐的全面掌控力;而对于演唱能力不够扎实、但却有一定音乐表现力的学生,应从作品的音乐性出发来完善其演唱技能的训练,进行音乐修养的塑造,对这类学生可以用艺术歌曲和练声曲的练习为主,配合难度不太大的咏叹调来学习演唱。
(二)针对性和广泛性
声乐作品的数量繁多,在教学中也并不需要每首作品都去涉猎,这就存在一个如何取舍的问题,既要让学生的演唱能力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也要保证作品种类的多样性。因而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曲目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尽可能准确的将作品的难易程度及表现力与学生的歌唱能力、个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合适的教学曲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确保学生能保持一个较为健康的歌唱心态。对于教学曲目选择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歌唱心理,这对于学生演唱能力和个性的锻炼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要挖掘发展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就必须借助于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实现。让声音成为音乐的载体,使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中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不拘泥于某个技巧训练的束缚,拓宽对音乐的认识和把握,在作品中去锻炼乐感,塑造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会随时变化,教师要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改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调整教学曲目,根据学生的变化做有针对性的选择。总而言之,曲目选择与个性培养要相一致,借助丰富的、适宜的作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声音特点及演唱风格进行训练,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渗透性和延展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声乐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因素,学生在演唱方面的个性养成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学生的个性养成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规范的声音训练之外,还要注重对作品学习的积累。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这种积累不能仅仅停留在数量层面,而应该是对作品进行更深层的解读。通过对大量作品的学习沉淀,把握好作品中音乐风格、艺术形象,结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将歌声情感化、艺术化,做到清晰准确的演绎歌曲,从作品中培养乐感和表现力,提升演唱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如果选择的作品与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相适宜,不但对学生的歌唱能力与表现力的提高起不了积极的作用,反倒会影响演唱心态以及对作品把握的准确性,在降低演唱整体水平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演唱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正确的选择声乐作品与学生的个性塑造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此外,还应看到学生声乐能力发展的长远性。通过正确的训练,学生的嗓音所具有的音质和气质会逐渐显现,演唱能力也会逐渐完善,此时在曲目的选择上,要在难度和风格的协调上拿捏准确,如果曲目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会在演唱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应付作品的难点上,因此就缺少了对音乐把握的自由度,整体音乐风格的表现必然受影响;又或者让一个抒情的男高音去演唱戏剧性的作品,可想而知,不光音乐的表现不准确而且他自身的特点也会在演唱中荡然无存,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演唱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而对于有一定演唱表现能力的学生,教师不能人为的将学习的作品定得太死,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素养等因素,和学生一起讨论作品的选择,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声乐作品的选择和个性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声乐作品的选择建立在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之上,学生个性的塑造也在声乐作品的支撑下得以进行。风格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在保持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量体裁衣、有的放矢的去选用一些合适的作品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修养,深入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和气质,树立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发展方向。而学生也要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加信心和动力,努力提升声乐综合素养和能力。
[1]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谭顺来.浅论高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J].艺术教育, 2009, (7).
[3] 何婷.声乐教学艺术与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4] 雷园芳.论声乐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J].音乐大观, 2012, (7).
2095-4654(2015)01-0130-03
2014-11-15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