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呜嘟”的起源、发展与推广

2015-03-17梁海景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陶笛普及音色

左 峰,梁海景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咸宁市温泉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浅析“呜嘟”的起源、发展与推广

左 峰1,梁海景2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2.咸宁市温泉中学,湖北 咸宁 437100)

呜嘟属于中国土类乐器,历史悠久。本文主要介绍了呜嘟的起源,呜嘟的发展过程,呜嘟与陶笛的区别,论述了呜嘟的普及和推广的实践策略。

呜嘟;起源;发展;推广

荆楚大地,地处中原,山川壮丽,田原辽阔,文化多元,灿烂悠久,乃古乐之域。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其“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谓之八音,每一部分皆博大精深,呜嘟属于土类乐器,正是这“八音”中的一种。它是历代呜嘟演奏家多年心血在古“骨哨”的基础上发掘出来的文化科技成果。因其属于稀有土类乐器,被称为“国之瑰宝”,又因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亘古悠久,所以深受文人雅士所喜爱并把玩鉴藏。 呜嘟的历史可追溯自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音色浑厚穿透尤善表现悠远飘逸、古朴的意境。

一、呜嘟的起源

呜嘟,原名为“叫叽儿”,一种吹奏乐器。《嘉鱼县志》中描述“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之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其最初是由牧童捏土而就,“呜嘟”这个名称便是由其发出的“呜,呜,呜”音而命名的。呜嘟的音色十分饱满浑厚,有一种古朴的质感。吹奏时,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既能使人心境清幽,又能教人意动神往。

叫叽儿的产生与湖北嘉鱼县的天气、土地、环境有很大的渊源。嘉鱼县牌洲湾位于长江中游,是一带冲积平原。江边的野州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与青草,形成了一片天然的好牧场。这里的土地湿润,富有粘性,而粘土和牧场便是叫叽儿形成的天然条件了。至于人为因素,叫叽儿的制作过程很简单,顽童们只需一块粘土,将其捏成一个椭圆体,掏空其内壁,再戳出一个吹口和出气口,一个“单音叫叽儿”便如此产生了。稍复杂一点的便是“双音叫叽儿”了,需在内壁再捏一个隔断层,形成两个共鸣腔体,戳出两个吹孔和出气孔。这便形成了能吹两个音的“双音叫叽儿”。

每个叫叽儿吹奏时发出的音都略有不同。古时牧童们相约一起放牛时,相隔的远了,便吹起各自的叫叽儿与小伙伴们打招呼。久而久之,牧童们就能通过叫叽儿的声音分辨出对方。放牛时偷闲一起玩耍,也能用叫叽儿召唤自己的牛群。

古呜嘟是由泥土烧制的,制作过程简单却不利于保存,这也是历代古呜嘟没有流传于世的原因。

二、呜嘟的改革

呜嘟由中国最早的乐器“泥哨”演变而来,最初的作用只不过是同伴们呼唤彼此或叫唤牛羊的工具,所以制作简单、方便。古呜嘟只能发出“叫叽叽”般的声音,且吹不出规则的音乐。且由于泥土制作,所以根本无法保存下来。原始形态的“泥哨子”最多也只有五个孔。因此原始形态的呜嘟主要特点是:泥土制作,无法保存;形状简单,如橡皮擦状;音色单一,如“叫叽叽”般;音域狭小,五孔制作;吹不出标准音,无法作为乐器教学。后来毕寅生惊奇的发现这些问题,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使“泥哨”扩大了共鸣腔体,增加了音孔,改变了吹口的斜度,这样一来,“泥哨子”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从前吹不出规则的音发出了标准的音,随之声音也变得动听,音准高达十一度。在外形变化上设置了鱼尾,使整个“泥哨”形似鱼形,更具有地方特色,也更容易拿捏。在材料选择上采用陶烧制而成,颜色的选择也更多样化,有的也做成工艺品供人们欣赏鉴藏。现代呜嘟的特点是:陶土烧成,容易保存;形似鱼形,适合拿捏;音域增加,多达十一度;可吹出标准音,教学方便。

三、呜嘟与陶笛的区别

呜嘟和陶笛同属于土类乐器,最早的陶笛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埙和泥哨,然而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多数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吹管乐器。虽然同属于土类乐器,但在外形、音色和音域方面却有者很多的不同之处。呜嘟形近似于“鱼”形,方便人们拿捏。呜嘟音色圆润,浑厚悠扬、低沉古朴,清幽时,让人心静如水;高亢时,令人意动神驰,呜嘟音色低8度,古朴浑厚,音域可达11度。可吹双音时,但不适合演奏。陶笛形状各异,大小各异,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的音色也不同。小的陶笛的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婉转。现代陶笛最常见为十二孔,音色比呜嘟高8度可以吹双音,音域为12度。

四、呜嘟的普及和推广

呜嘟的发展演变虽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就,但呜嘟作为一种新生的民族乐器,市场知名度仍然很有限,他远没有像古筝、二胡、笛子等传统的民族乐器那么普及,所以推广和普及呜嘟的工作势在必行,本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呜嘟适合于在班级集体课堂上推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音乐素质培养是其重要的部分,这一切为呜嘟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呜嘟的发展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各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而且现代呜嘟无论是外在、内在,还是曲谱的创作方面已趋向成熟化、规范化,其音色优美动听,所以可以胜任教学工作。呜嘟适合于在班级集体课堂上推广,因为呜嘟具备体积小巧,简便易学,时尚美观,耐摔耐用,价格低廉等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它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如今的中、小学开设有“小乐器精品课堂”、大学有“音乐选修课”和成人的“乐器培训班”等,这些集体课堂上都特别适合呜嘟的教学,通过在集体教学来推广呜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普及和推广的方式。

2.在曲谱的创作上加入更多的流行元素,迎合时代的需求

事物的发展必须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然最后只能被社会规律淘汰。呜嘟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想要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必须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而当今社会往往越流行的东西越能提起人的兴趣和激发人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想让呜嘟更好的普及的和推广呜嘟,必须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呜嘟曲谱在创作上应该有自身的音乐特色,尽可能多的进入流行元素,创作出更多流行的、动听的、新颖的曲子,来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达到有效推广呜嘟的目的。否则,一味清高雅致,呜嘟必然不会被大多数人喜爱。

3.呜嘟与民乐、西洋乐进行合奏

乐器合奏是音乐表演的重要形式,其主要的演奏形式是民族乐与西洋乐进行合奏。乐器合奏较之于独奏更具有音乐的氛围,需要更高的音乐修养,是音乐界普遍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呜嘟作为一种古老创新的乐器,其自身的知名度远远没有传统民乐中的古筝、二胡、琵琶、笛子等出名,更没有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小提琴、吉他、贝斯等流行广泛,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必须要学会借助乐器合奏这样的机会更好的去展现自己。

4.呜嘟为个人或乐队进行伴奏

为个人独唱伴奏或者乐队伴奏都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舞台表演形式之一。个人独唱有利于突出个体的特色,而乐队伴奏更多体现的是团队合作的影响力,它们都是迎合时代需求而产生的重要表演形式,它们较之于呜嘟独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更广泛的人员组成、更大的影响力等特点。呜嘟作为一种新型的乐器,在没有建立起自己足够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现状下,为个人或乐队进行伴奏是一种很好提升自我影响力的机会,也是最快的走入大众视野的方式。

呜嘟的发展经历了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如今呜嘟已经作为一门独特的乐器走向大众舞台。希望我国的传统的音乐文化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源远流长!

2095-4654(2015)01-0122-02

2014-09-18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EW1220)

J63

A

猜你喜欢

陶笛普及音色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我的陶笛梦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Música china en clave de Ecuador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相约中国长城 放飞陶笛梦想——“第三届亚洲陶笛艺术交流大会”即将在京召开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