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17陈永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省略手段语篇

陈永斌

(湖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永斌

(湖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一组句子组成一个语篇需要有一定的机制,衔接就是将句子组成语篇的重要机制。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上由词汇语法来体现。本文以衔接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了精读教材中《上大学》语篇中使用的衔接手段以及他们在将句子组成语篇中所发挥的功能。并尝试性的提出语篇中衔接手段的分布趋势和文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语篇;衔接理论;文体

语篇是指“任意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头或书面的语段”(Halliday,1976)。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由句子来体现。衔接是把句子组成语篇的重要机制,是指“语篇中存在的意义关系,是它使其成为语篇”(Halliday,1976)。当语篇中的某个语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个语言成分时,两者之间便产生了衔接关系。根据韩礼德的语言层级思想,语言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字系)层,各个层次之间是体现的关系。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处于语义层,在形式上由词汇语法层来体现。衔接手段分为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种。其中指称、替代和省略属于语法衔接,连接处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之间,但更偏重于语法衔接。虽然,衔接可以分为这五种,但并不是说衔接是一种形式联系,它是一种意义概念,只是通过词汇语法形式来体现。

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衔接又是句子构成语篇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有必要帮助学生分析语篇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弄清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发挥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的理解水平以及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悟能力。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第三单元的课文《上大学》(Going to College)为例,分析其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以及解释他们在语篇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上大学》中的衔接手段

1.指称

指称是指语篇中的某个语言成分不能自己解释自己,需要参照另一语言成分寻求解释。指称表达的是一种语义关系,它分为外指称和内指称。前者是指某个语言成分需要借助于语篇外部的情景才能得到解释。后者是指某个语言成分需要在语篇内部来解释。对于语篇中的指称,我们谈及的都是内指称,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回指(anaphoric)和下指(cataphoric)。回指是指称前文已经提到过的内容;下指是指称下文要出现的内容。从词汇语法层面来看,指称主要由人称代词(he, she,it, they)、指示代词(this, that, here, there)或定冠词(the)来充当。例如:

(1) Up to a few years ago there was nothing more generally belie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that education, and especially education of the so-called higher variety, was a valuable thing, and worth any sacrifice of time and money.The notion had emanated, originally, from the Puritans of New England, who cherished it as they cherished their romantic belief in hot and eternal hell.

指示词中的定冠词的用法比较复杂,the的基本意思是“你知道我所指的是什么”,缘于我前面已经提及过,或是下面我将要解释我所说的指的是什么,或是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你知道我所谈及的对象。第三种情况属于外部指称,它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该例中the notion中的the用来回指前文作者提及的人们对大学教育的看法,即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是有价值的,值得人们为此牺牲时间和金钱。the不能独立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它通常和一个能够概括前文内容的名词联合使用,等同于指示代词this或that。该例中用notion一词概括前文所提到的内容。该例中的it也属于回指的用法,文中的两处使用指称的衔接手段使得语篇意义变得连贯。

(2) The result was a great congestion in the halls of learning, and that congestion still continues.

The result中的the用法属于下指指称,指的是下文的“学堂里拥挤不堪”(a great congestion in the halls of learning)。因为人们都认为大学教育是有价值的,能够把一个农村孩子变成林肯式的成功人物。人们都争相送孩子们去上大学,最终导致了教室拥挤不堪的现象。

2.替代

替代是指一个语法成分来替换另一个成分。替代是一种语法关系,是一种语法替代,不是意义替代,替代的词和被替代的词必须词类相同。替代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名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事物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one, ones)来替代;动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动作、行为或状态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do)来替代;小句替代则表示一个同类小句出现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so)来替代。例如:

(3) Is it, basically, a fraud? Then so is the world that encompasses it.

例中的so 和basically a fraud词性相同,so属于名词中的代词,替代前文名词basically a fraud。他们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功能也相同,都是充当表语成分。我们可以将该句还原为:Then the world that encompasses it is basically a fraud.文中替代手段的使用,避免了重复,使得句子变得更加简洁,又使得语篇变得连贯。

3.省略

省略是用于回避重复整个小句或小句成分的语法资源。省略是一种特殊的替代,也叫做“零替代”。 例如:

(4) Is he quickly detected and expelled? Then it is not until he has spread his poisons - not until he has awakened hundreds of his fellows to the charm of heretical ideas and to the joys of passing them on.

例(4) 前一句是个问句,“他很快就被发现,并被学校开除吗? ”。后面一句是作者提供的回答,“直到他把毒药一样的新思想传播并唤醒了成百上千个同学,并让他们体验到继续传播它的乐趣”。后面一句承前省略了“他才被发现,并被学校开除”。使用省略,可以避免重复,使得前后文联系得更加紧密。由于省略的成分可以从上下文中去寻找,不影响读者对语义的理解,省略具有语篇衔接的功能。省略通常在面对面的交际或语篇中人物的对话时使用,该文中使用的省略例子比较少。

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主要是通过词汇重复、同义词、近义词或上义词等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语义联系。例如:

(5) So long as it is believed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ho has been through college will have an advantage among us, and though that advantage may not run beyond the first few hurdles of life, it will remain of the utmost values there.Nor is this belief entirely illusory.

该例中有两处使用了词汇衔接,advantage出现了两次,属于词汇重复;另一个词汇衔接比较特殊,值得注意。一般来说,词汇衔接使用的词都是同一个词性,前文使用什么词性,后文就该使用什么词性。而该例中前文it is believed中的believed是动词,后文改用名词形式belief对其进行重复。this belief重复前文的“只要人们相信上过大学的比我们没上过大学的有优势,尽管这种优势只能解决人生起初阶段碰到的困境,就证明大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之所以将动词believe变成名词belief,是因为下文要将其充当主语,对其进行展开论述,而名词可以实现该功能。词汇衔接有效的实现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连接,也便于作者对其进行进一步地论述。

5.连接

连接是指将语篇中的任何两个语言成分连接成一个连贯复杂的语义单位。常见的连接成分有三种,小句内的介词(because of, despite ),小句间的连词(but, because, and )和小句复合体间的连接副词(nevertheless, therefore )。例如:

(6) But the boys who now have doubts about college are not potential Babbitts: they are youngsters of more active and eager mind.

例(6) 出现在第七段的开头,第六段主要论述了在大学的四年当中,同学对你的影响超过了教授,即使是崇尚物质主义的George F.Babbitt大学毕业后,由于受到了同学的影响,也完全变了样,他对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生目标也产生了怀疑。接下来作者话锋一转,使用转折连词but指出那些对大学教育的价值持怀疑态度的大学生不是Babbitt,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更渴求知识。他们有着比Babbit更为敏锐的观察力,他们能够很快的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意义不大。连词But使得语篇衔接更为紧密,同时也引出作者下文将要探讨的话题和重点。

二、语篇衔接和文体

前面,我们对《上大学》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举例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们对该语篇中所使用的各种衔接手段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我们统计衔接手段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识别文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它应该有着更深的意义,我们试图发现衔接手段和语篇的文体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张德禄(2002)认为衔接模式和语篇的文体之间存在着系统关系,不同的文体,不同用途的语篇在衔接模式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性。在该语篇中,指称和连接衔接手段使用的比较多。其中指称使用了61次,连接使用了27次,词汇衔接使用了11次,替代使用了2次,省略使用了1次。《上大学》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作者的思维缜密,符合一定的逻辑,否则难以令人信服。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因此文中较多使用连接的衔接手段;另外,该语篇中大量地使用了指称的衔接手段,它们在句子中大部分是充当主语,便于作者引出新的话题并对其进行论述。对于衔接的功能,张德禄(2005)指出,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用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谋篇意义关系。我们认为衔接是将句子组成语篇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它是生成连贯语篇的必要条件。衔接使得语篇各个部分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语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又为读者理解语篇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三、结论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在形式上主要通过词汇语法层来体现。本文通过对《上大学》语篇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和功能的分析,证明了衔接理论在分析语篇的语篇功能方面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语篇连贯外在机制、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以及进而加深学生对英语整个语言系统使用规律的认识。教师在今后的英语语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另外,本文的研究发现,语篇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的类型和数量分布趋势和文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有多大,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1] Halliday M.A.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 1976.

[2] 张德禄.衔接与文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10).

[3] 张德禄.语篇衔接中的形式与意义[J].外国语,2005 ,(5).

2095-4654(2015)01-0073-03

2014-11-08

2013年度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KY13020)的阶段性成果

H05

A

猜你喜欢

省略手段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间的省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省略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