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汉语中副、介易混淆词研究——以“会”“先”“比”“竟”为例

2015-03-17崔云忠

关键词:介词副词

崔云忠,吴 娟

(青岛大学 汉语言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语言琢玉】

古汉语中副、介易混淆词研究——以“会”“先”“比”“竟”为例

崔云忠,吴 娟

(青岛大学 汉语言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汉语史中对“会”“先”“比”“竟”等的性质的判断多有失误。在和时间短语一起出现时,该类词容易被误判成介词。句法结构相似、语义相似、功能相似是误判的原因。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认知方式和焦点凸显角度对该类词进行定性则可以确定其副词性质。

关键词:易混淆词;副词;介词

古汉语中,“会”“先”“比”“竟”等词的性质存在一定的争议。或认为是介词,如杨树达、何乐士、马贝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4]等;或认为其中的个别词为副词,如《汉语大字典》[5]728、《古代汉语虚词词典》[4]248等。

副词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6]51-63,[7],在句中常作状语,强调动作的状态;介词把不同的语义成分“引介”给“述谓”(predicate),表示与动作有关的伴随信息,是动作进行的背景[8]148-159;从认知角度讲,介词词组属于整体扫描的认知结果,副词词组属于顺序扫描的结果。如:

(1)辣辣在三十岁那年成了寡妇。(池莉《你是一条河》)

“在”用来标引“辣辣成了寡妇”的时间,语义焦点在后者,前者是伴随出现的时间背景,去掉“在”,句子不受影响。在认知上,“三十岁那年”和“辣辣成了寡妇”属于一次性扫描的结果,是整体扫描。

(2)就是三十岁那年,辣辣成了寡妇。

“就是”强调“辣辣成了寡妇”的时间,“三十岁那年”是语义焦点;“就是”修饰成分和谓语之间有先后关系,去掉“就是”,句子焦点得不到凸显。在认知上,第一次扫描轮廓“辣辣成了寡妇”,第二次扫描焦点“三十岁那年”。

“会”“先”“比”“竟”等在和表时间成分组合时,强调时间“恰巧”,具有强调焦点的作用。故应分析为副词。本文首先分析这类词的副词性质,其次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判别标准。

一、时间副词“会”“先”“比”“竟”

1.会

《说文》:会,合也。杨树达[1]126-127、陈霞村[9]294、何乐士[2]169认为,“会”有表示“正在……时间”的介词用法,常以动词性成分作宾语。如:

(3)a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喜。(《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b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汉书·匈奴传》)

c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史记·匈奴列传》)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4]248:会,副词,用于短语或小句前面表示正好遇见某一时间、机会或事情,意为“恰好”、“恰巧”、“正好遇上”。邢福义[10]、张谊生[6]12、陆俭明[11]等认为,“正好、恰巧”类词是表示“进行”的“不定时时间副词”。

结构上,介词出现在“P+N1+V+N2”结构中[6][12-14]。例(3)中,“会”为出现在上述结构中。

语义上,介词引介(标记)时间到V[6][12][13]。上例中,“闻路中大夫从汉来”、“暮”、“冬”并非“会”引介(标记)给“喜”“大风起”“大寒雨雪”,而是“恰巧、赶上”该时间。

认知上,介词结构与谓语一起,属于整体扫描。上例中,先扫描到谓语动词所表达事件,再扫描到“会”后时间成分,属于顺序扫描。

故,上例中“会”非介词。又如:

(4)a会世祖崩,宏闻关中危急,乃称闻丧退师。(《南齐书·列传第三八》)

b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三国志·魏书二八》)

c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三国志·魏书一八》)

马贝加等认为以上引例中,“会”为介词,表示“正当”某一时间[4]120。我们认为“会”为副词:

1)语义上:例(4)a“会”修饰“主谓短语”,表示“正好”、“正赶上”;b中“明”为动词,意为“天亮”,“会明”意为“等到天快亮的时候”;c中,“会日暮”意为“直到日暮时候”。

2)时间关系上:例(4)a谓语为“退师”,发生在“世祖崩”之后有继承关系;b前小句描述“夜”里发生的事,后小句描述“明”后发生的事情,“钦”“明”之后才明白“夜”的事情,“乃”“引还”,“会明”是顺承“夜”的时间,“会”应理解为副词;c后一小句表示“动作经久之后才得以实现”,可见前一小句必有表示迟缓的副词性成分与之相呼应,仍具有时间的相继性。

3)句法形式上:例(4)有副词“乃”与“会”相对应。

因此,“会”为副词,意为“直到……时候”。

2.先

杨树达[1]329、何乐士[2]763-765认为,“先”常和其宾语一起表示动作的时间。相当于“在……之前”。如:

(5)a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汝孟诸之糜。”(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b郑先魏亡,逼而无法。《左传·昭公四年》

c然臣不敏,平阴之役,先二子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①该例转引自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58页。

介词宾语和动词在语义上直接关联。以时间介词为例,其宾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如“在早上吃饭”。“早上”是吃饭进行的时间。但是,(5)例中,a“先战”是“梦”的时间,而不是“战”,故“先”不能作介词讲;b中“魏”更不是“亡”的时间,“先魏”才是“亡”的时间,“先”直接关联的是“亡”,可见“先”应为副词。c中,“先二子”是说明“鸣”的时间,“先”指向“鸣”,是为副词。

现代汉语中,“先”仍存有类似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5]:先,副词,表示某一行为或时间发生在前。如“我先你到校”,表示“我在你之前到校”,“先”为副词。再如:

(6)a先饭吾等却杀人畜。(《六度集经·卷八》)

b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c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三国志·蜀书一四》)

d充先冬至一日,出家西猎,见一獐,举弓而射,即中之。(《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7)刘休范父子先昨皆已即戮……(《南齐书·本纪第一》)

蔡镜浩认为,考察同一成分在不同环境中的意义表现是归纳词义的有效方式之一。[16][17]例(6)a、b中,“先”出现的句法环境为“先+V+N+V”;c、d中为“先+N+V”。杨树达[1]328等认为例(6)中a-d为介词。a中,有转折连词“却”,“先”不可能为介词;b中,“以溲种”是在“先种二十日”发生的;c中,“先”修饰“亡没”,为副词;d中,“先冬至一日”是“出家西猎”的时间,“先”的这类用法也最似介词,类似英语中的介词“before”。(7)同。

3.比

杨树达[1]7、何乐士[2]22-23认为比是介词,表示“动作到达的时间”,如①以下三例皆转引自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8)a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b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左传·庄公十二年,)

c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岂不哀哉!(《荀子·解薮》)

马贝加[4]129-130注意到“比”作时间介词时宾语为主谓结构,如“其返”、动宾结构,如“及宋”、“至其家”,意为“等到……的时候”。杨伯峻[7]24认为以上用例中的“比”为副词“等到”的意思。“比”修饰动词短语。从功能上讲,“比”与小句动词发生关系,和主句谓语没有直接关系;从语义上讲,VP1发生之后,才发觉VP2发生;介词标识的成分是动作进行的必要条件,如:在早上唱歌。“早上”是“唱歌”进行的必要条件。例(8)中,VP1是VP2的充分条件,与介词相异。

(8)a-c中,若省略“比”,强调时间的特性有所减弱,故“比”是为了强调动作的时间性而存在,而不是把时间引介到动作上,或者标识动作发生的时间。所以,上例中“比”应为副词。又如:

(9)a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b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三国志·魏书一八》)

c若不早放先捋者,比竟,日高则露解……。(《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

马贝加[4]129-130、何乐士[2]22-23等认为,例(9)中“比”为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但a中,说话时,“盛暑”并不是“陇尽而根深”的伴随时间,而是时间状态,即“等到盛暑的时候”,“比”应为副词;b中,“明”意为“天明、天亮”,“明”是“破”的时间,但是“比”的作用不在于标识“破”的时间,而是说明“明”的状态,是为副词;c中,“竟”为动词,“结束”的意思,“比竟”意为“等到结束”或“到最后的时候”,“竟”显然不是“露高则日解”的时机,而是说明“竟”的时间状态,故“比”为副词。

4.竟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4]313“竟”与其宾语一起介绍出动作行为或事情最后终止的时间。可译为“至”“一直到”“直到……(的时候)”等。如:

(10)a婴自上初起楠,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史记·樊郦滕灌列传》)②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13页。

b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史记·酷吏列传》)

c匈奴素闻部都节,举边为引兵去,竟都死不近雁门。(《汉书·到都传》)

d师徒大款,竟夕而还。(《唐人小说·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例(10)③何金松编纂的《虚词历时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5页也认为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到”。a中,前小句已交代“常为太仆”,后小句“以太仆事孝惠”是以强调时间之长,“竟”意为“直到”,意在强调时间之长;b中,“吴、楚已破”至“景帝不言兵”已时隔多年,“天下富实”是“吴、楚已破”至“景帝不言兵”之间持续的状态,“竟”的作用在于强调时间之长;c中,“竟都死不近雁门”意为“直到都死不近雁门”,“竟”为副词;d中“竟”强调“大款”持续的时间。又如:

(11)a桓大司马每请长康与羊欣论书画,竟夕忘疲。(《世说新语·卷下》)

b大流星出自河鼓,西南行,竟夜,有小星百数从之。(《魏书·志第四》)

例(11)中,“竟”出现的句法环境为:“竟+N+V(+N)”,a中,“夕”并不是“忘疲”所发生的时间,而是持续的状态,“竟”为副词,意为“直到”;b同。

二、混淆原因

时间介词和时间副词混淆,一是因为出现的句法环境相似;二是因为语义上,副词和介词语义相似;三是动词短语通常可以表示事件或时间,副词修饰该类动词短语时有被分析为时间宾语的可能,相应的副词就被误认为介词。

1.句法环境相似

典型的时间介词有“在”“到”“于”“自”。如:

(12)a冀群寇毕涤,中兴在今,七耀遵度……(《抱朴子·外篇·勖学》)

b到中平元年二月,张角兄弟起兵冀州,自号“黄天”。(《搜神记·卷六》)

c其味美于春夏。(《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

d自斯之后日月无光。(《六度集经》)

时间介词的典型环境是“P+NP+VP”,若“NP”是表示事件发生的短语,便可能和副词混淆。

“会”“竟”等出现的句法环境为“Adv+NP+VP”。如:

(13)a会北虏南侵,上虑当出樊、沔。(《南齐书·列传第二》)

b会太祖西迎天子,所将千人,皆无粮。(《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

c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三国志·魏书一》)

(14)a若竟冬无雪,腊月中汲井水普浇,悉令彻泽。(《齐民要术·种葵第十七》)

b竟夏饮之,不能穷尽,所谓神异矣。(《齐民要术·法酒第六十七》)

和介词不同的是,副词后的“NP”为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表示某一事件。杨树达等认为“会”“竟”等副词后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是表示时间“……的时候”,所以误把副词分析为介词[1]126、151。

2.句法功能相同

表示未然的非定时时间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如例(14);介词短语也作状语,句法功能相同,故易混淆。如:

(15)a昔在晋初,河内温县领校向雄,送御牺牛,不先呈郡。(《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b凡逋三调及众责,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悉同蠲除。(《南齐书·本纪第四》)

(15)中,介词短语作状语,标识动作发生的时间。介词短语和副词句法功能相同,所以二者容易发生混淆。

3.语义指向相似

介词短语的功能是标识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等伴随关系;副词的功能在于修饰动词所呈现的状态。

未然性非定时时间副词的语法意义在于修饰动词呈现的时间状态,如(13);时间介词的作用在于标识动作发生的伴随时间。如:

(16)a从九月一日后,止可小小供食,不得多作。(《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

b到中平元年二月,张角兄弟起兵冀州,自号“黄天”。(《搜神记卷六》)

(16)中介词宾语表示时间和(13)在表示时间状态和时间关系时具有相似之处,故二者常混淆。

以介词和副词为中心,标引和修饰成分为其附属成分。

表达时间,可以用“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统称动词短语)。介词也可以标引“动词短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副词可以修饰“事件短语”,表示动作发生时的时间状态。如:

(17)a臣昔在边镇,不无羽卫,自归朝以来,便相分遣,侠毂、白直,格置三百许人,臣顷所引,不过一百。(《南齐书·列传第三》)

b与张敬儿周旋,许结姻好,自敬儿死后,惋难忿慨。(《南齐书·列传第一七》)

(18)a会吕布至,又击破之。(《三国志·魏书一》)

b徒闻有先霜而枯瘁……未闻有享于万年之寿。(《抱朴子·论仙》)

例(17),介词“自”的宾语“归朝以来”“敬儿死后”表示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动词短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为伴随关系,故“自”为介词,起标引作用;(18)副词“会”“先”所修饰的结构与(18)相同,表达时间状态。

因为附属成分性质相同,结构、语义相似,故副词和介词判定容易混淆。

三、副、介易混淆词的辨别

时间介词和未然性非定时时间副词可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认知扫描(时间一维性)几个方面进行辨别。

1.句法环境:“P+Ne+VP”-“Adv+VP,S”

介词出现的环境为“P+Ne+VP”;副词出现的环境为“Adv+VP,S”。

(19)a盖闻在昔衰周之节,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三国志·魏书八》)

b与张敬儿周旋,许结姻好,自敬儿死后,惋难忿慨。(《南齐书·列传第一七》)

(20)a会亮卒,其军退还。(《三国志·魏书三》)

b渊发兵反,俭进军讨之,会连雨十日,辽水大涨,诏俭引军还。(《三国志·魏书三》)

(19)中,介词“在”“自”出现在“在/自+N+VP”中,即使句中有停顿,VP和介词短语之间是不能分开的,表达的是伴随关系。(20)中,“亮卒”、“连雨十日”和“其军退还”、“诏俭引军还”彼此独立,各自成句。

介词结构和谓语一体,副词短语和谓语可以各自独立成句。

2.句法功能:成句—非成句

介词短语不能做独立小句;副词短语可以做独立小句。如:

(21)a自汉铸五铢钱,至宋文帝,历五百余年,制度世有废兴,而不变五铢钱者,明其轻重可法,得货之宜。(《南齐书·列传第一八》)

b自丁荼毒以来,妓妾已多分张,所馀丑猥数人,皆不似事。(《南齐书·列传第一九》)

(22)a比至洛,宜善精其理也。(《三国志·魏书二九》)

b大将军霍光闻之,遗度辽将军范明友将三万骑出辽东追击匈奴,比明友兵至,匈奴已引去。(《三国志·魏书三〇》)

c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三国志·吴书第四》)

副词和介词最大的区别是其引导(修饰)成分与谓语之间的关系。介词短语不能独立成句,必须依附于谓语中心,表示谓语与其标引成分之间的伴随关系;副词短语可以独立成句,因此其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关系,表现在句法结构上副词短语之后可以跟小句,介词短语不能。

3.语义指向:背景—焦点

介词后名词性成分是动词发生的伴随状态,指示时间信息,即Ne与VP具有直接的时空关系;副词直接修饰VP,描述动作行为等呈现的状态。如:

(23)a近在齐时,有姜仲谓岳:“‘孟劳’者,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b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三国志·魏书一八》)

(24)a比去年春,来守天台郡,得故参知政事谢公家藏旧蜀本。(《颜氏家训·跋》)

b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c又岁稍晚,比至寒时,毛长不足,令羊瘦损。(《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

(23)中,介词短语标识谓语的时间关系;(24)中,谓语是在副词短语所表示的时间里呈现的状态。在语义指向上都是指向句外,但是介词侧重关系具有同时性,副词指向情态,不必然具备同时性。

4.心理扫描:顺序扫描—整体扫描

Langacker指出心理扫描是人在心理空间对事件进行动态、虚拟的扫描[18]。动态即时序,扫描按时间顺序或经历由此及彼的过程;虚拟指语言扫描的对象通常是建立在诸多真实事件之上的虚构现实标引成分与谓语伴随发生,没有时间上的继承性[19-21];副词(短语)与(主句)谓语具有时间上的继承性。如:

(25)a冀群寇毕涤,中兴在今,七耀遵度,旧邦惟新,振天惠以广埽,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抱朴子·勖学》)

b又有中植李,在麦后谷前而熟者。(《齐民要术·种李第三十五》)

(26)a会太祖西迎天子,所将千人,皆无粮。(《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

b竟夏饮之,不能穷尽,所谓神异矣。(《齐民要术·法酒第六十七》)

c会日夕,因留宿,至中夜,语义博曰:“吾以此得之。”(《三国志·魏书二九》)

(25)中“在今”“在麦后谷前”和谓语不存在时间上的继承关系,是同时出;(26)中,“所将千人,皆无粮”在“太祖西迎天子”之前就存在,具有时间的继承性。

四、小结

本文以“会”“先”“比”“竟”为例,分析了容易和介词混淆的几个副词。副词和介词混淆的原因有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指示时间事件化四个方面;副词和介词辨别方式有:形式、意义和认知方式三个方面。结构形式上,介词出现的环境为“P+Ne+VP”;副词出现的环境为“Adv+VP+S”;句法功能上,介词短语不能做独立小句、副词短语可以做独立小句;语义指向上,介词后名词性成分是动词发生的伴随状态,即Ne指向VP;副词直接修饰VP;认知方式,介词标识成分与动词是伴随发生,为整体扫描,没有时间上的继承性;副词(短语)与(主句)为顺序扫描,谓语具有时间上的继承性;介词短语在句中为背景信息,副词短语在句中为焦点信息。

参考文献:

[1]杨树达.词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2]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等.古汉语虚词通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6]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崔云忠(1984— ),男,山东平邑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相关研究;吴娟(1986— ),女,湖南冷水江人,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语法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YY0075)。

收稿日期:2015-03-08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5)05-0053-06

DOI:10.15926/j.cnki.hkdsk.2015.05.010

猜你喜欢

介词副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二)
介词和介词短语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短句—副词+谓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
介词填空专练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