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清初曲家王鑨生平事迹考

2015-03-17

梁 帅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97)

【河洛文化】

明末清初曲家王鑨生平事迹考

梁 帅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97)

摘要:王鑨是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的河南籍文人,生于公元1606年,卒于1670至1671年间。他40岁前居家郁郁不得志,顺治元年降清后平步青云,昆山、北京、山东均有其任职经历。孟津王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王鑨长兄王铎是明清重臣。以王铎、王鑨为首的“孟津诗派”,与商丘侯方域、宋荦的“雪苑社”,是明末清初河南文学的双峰。

关键词:明末清初;曲家;王鑨;作家生平

王鑨,字子陶,号大愚、海棠峪长、嵩华啸隐,河南孟津人。诗文集《红药坛》《大愚集》皆传世;传奇有《双蝶梦》《秋虎丘》《拟牡丹亭·寻梦》《司马衫》《华山缘》《大孝子》等,今存前三种。孟津王氏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河南地域的重要家族。王鑨长兄王铎,字觉斯,历任南京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与钱谦益率文官降清,死后谥号文安公,著有《拟山园选集》文集等;仲兄王镛历任睢陈兵俌道佥事、山西冀宁道佥事、浙江金衢严道右参议;四弟王镆曾任苏州府知府、太平府知府;长子王无逸曾任黄岩知县;幼子王无忝中康熙九年(公元1669年)进士,曾任金华府知府。

一、生卒年新考

关于王鑨生卒年的判定,近年各家主要依据康熙版《孟津县志》以及王铎的《拟山园选集》等材料。

周妙中《历代曲家年里字号室名综表》称王鑨的生卒年为“1592以后—1677以前”[1]。之后他在《历代曲家时代考》中又说:“王鑨是王铎之弟,王铎生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故知鑨生于1592年以后。王鑨所作《秋虎丘传奇》有薛奋生序和董讷序,薛序作于康熙丙辰(康熙十五年),董序中说:‘……其季郎王子夙夜以夫子所作传奇见贻,命为言弁简端。……’可知康熙丙辰作者已与世长辞了。”[2]周妙中较早关注王鑨,然囿于材料限制,判定未免过粗。

陆萼庭根据孟津王氏家族成员排序以及康熙版《孟津县志》、宋起凤《稗说》的记载,认为王铎生于1592年,而孟津王氏家族共有王铎、王镛、王鑨、王镆、王镡5人,故王鑨定不早于1594年。接着他说:“姑以生于1594年计,则王鑨卒于1601,即明万历二十九年。”[3]本人不甚理解。不过他提到的《稗说》颇值得注意。宋起凤《稗说·王文安公书画》条记:“公弟大愚公曾于白门镂公平生诗文全集,未行而大愚亦殁。”[4]王铎卒于顺治九年春,王鑨为兄整理诗文集不久离世。故陆萼庭将王鑨生卒年标为“1601?—1665?”。

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依据王铎《大愚集·序》所述“吾今年干支一周,弟亦四十有五”[5]6推断王铎长王鑨15岁,故王鑨1607年生;又由《孟津县志》等记推王鑨卒于1671年。此外,邓长风还提到康熙版《孟津县志》记:“王无逸,字知先,号敏庵,学宪公大愚公冢子。性至孝,侍学宪公疾五阅月。”[6]卷三王无逸是王鑨长子。新安吕履恒在为王无逸所写《从舅黄岩王公暨两孺人合葬志铭》中记:“庚戌,学宪公病,公侍疾五阅月,未尝归寝,比卒,葬祭悉如体事。”[7]372此庚戌为1670年,故推王鑨卒于1671年。《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也持此说。

此外,关于王鑨生卒年还有“1608—1672”(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和“1607—1672”(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等说。

但上述推定仅注意到王铎生卒年,忽视了兄弟等人的生卒年。王鑨四弟王镆早年与王鑨同时降清,王铎《太平府知府匡峦四弟墓志铭》记有“弟年止四十,终于丙戌年(顺治三年)二月日”[8]158,故知王镆生于1607年。《大愚集》中记:《思我母》载“诞我阳月,饮水履霜”[5]94,阳月即指十月;《年五十寄怀》有诗云“年过五旬头半白,岁逢十月眼先昏”[5]243。上述材料证明王鑨生于农历十月。既然其弟生于1607年,那么王鑨当不会再生于同年十月。鉴于此,王鑨当生于1606年农历十月,卒于1670年冬至1671年春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王铎长王鑨15岁,王鑨又长于王镆,且王鑨卒年65岁的时间条件。

二、生平事迹述略

王鑨一生经历颇戏剧化:万历至崇祯年间应试不举,中年凭恩贡入仕,历任昆山县令,刑部河南司员外郎、郎中,山东提调学政等职。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求学乡里,急待时运

王鑨生于今河南孟津会盟镇双槐村。孟津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王鑨出生之年,父王本仁41岁,母陈氏37岁,长兄王铎15岁。

王鑨少时家境贫寒,与父母、兄弟五人节衣缩食,有时还需靠其舅陈具茨接济,兄弟感情颇深。《咏怀十九首》记:“吾家好兄弟,同胞有五人。嬉戏争枣栗,悲啼呼二亲。黎藿不一饱,终岁饥且贫。”[5]107王氏兄弟早年读书于孟津双槐里南龙洞山,王铎在晚年写给王鑨的家信中记:“兄弟幼年时读书西烟寺南山龙洞,有大志,长而盱衡。”[5]335可见王鑨幼时的雄图伟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王铎中进士后,家境始有好转。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34岁的王鑨参加乡试,虽写出一篇出彩的《礼经》,但因行文犯忌未能中举。王铎晚年忆起这段经历仍不禁感慨:“噫!弟于一第犹之掇,而仍仍然未舒于一哙,岂非斯文章命者,误其权,乱其末,而旁仄英雄乃尔乎?”[9]1542未侍明的经历也使王鑨日后“免于贰臣的恶声”[10]。崇祯十三年,弟王镡、父王本仁相继离世,对王鑨及其家庭打击不小。

崇祯十四年至十六年,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洛阳,王鑨被迫离乡同王镆逃至卢氏深山。王鑨对大顺起义军没有好感,在其剧作、诗文中,处处流露出憎恶。《破洛阳》记:“寇围北邙,白日无光。”[5]98是年四月,父母相继离世使王鑨万分悲恸,王铎此时却深陷怀庆府不得归。十五年李自成攻开封,传奇《双蝶梦》便以此为历史背景。至此王鑨已度过37个春秋。对于一个有治世理想的男子而言,其前半生是虚度的:功名无成、事业无望。

随着清军攻陷河南府,顺治元年王鑨及王镛、王镆同时降清。第二年王鑨来到江浙,目睹了清军扬州城大屠杀、史可法殉节等历史事件,遂作《下扬州》《大梁歌》等诗痛斥战争带给民众的疾苦。五月十五日清军攻陷金陵,王铎、钱谦益率众文臣降清。《圣安皇帝本纪》卷六记:“王铎至营投降,豫王以其弟王鑨在营中,优礼之。”[11]又《清诗纪事初编》“程先贞”条记:“先贞亦在行间,所以招钱谦益。然则王鑨南行,盖为王铎。”[12]可见多铎因王鑨在自己营中对王铎多有礼遇。

此后王鑨任昆山知县,王镆任苏州知府,王镛任睢陈兵巡道。而王铎仍以礼部尚书管翰林弘文院学士,后充《明史》副总裁,是王家位高权重之人。

(二)主政昆山,劬勤励治

王鑨主政昆山前,史料文献有其短暂执政鹿城的记载。王铎《双蝶梦·序》说:“授以鹿城令。”[9]1542吴伟业也提及:“大愚王父母则公之介弟,来令鹿城,以治行异等,入居郎署。”[5]2-3关于“鹿城”的位置,近代孙楷第言:“则鑨以本省人令鹿城。”[13]而李时灿等认为是直隶鹿城①张凤翔在《赠太保兼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王文安公墓表》落款时题:“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弟鑨。”参见韩仲民主编《王铎史料存真》(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此说发轫于《中州艺文志》,后《中国戏曲志·河南卷》《河南文学史·古代卷》均提到“直隶鹿城”。。其实鹿城乃昆山又一名称。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载:“昆山县……别称鹿城,概以昆山下旧有西鹿城而名。”[14]且顺治二年七月王鑨《仲秋宰昆山》诗后自注“甲申七月兵后”,面对满面疮痍,作者写道“鹿城枯骨满,何策救余生”[5]171,也可证明。

昆山是王鑨仕途起步的地方,也为其日后文学实践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他在这里广交江浙名人,王时敏、吴伟业、丁耀亢等即在此时与之相识;同时他门生遍地,徐元文、徐乾学、叶方霭均是其得意门生。

王鑨赴昆山之前的顺治二年六月七日,时任苏州知府的四弟王镆至昆山发放安民榜并取图籍,昆山县令杨永言携印潜逃。十三日昆山新县丞阎茂才下令剃发激起强烈反抗,民众将其杀死并火烧府衙。杨永言趁机赶回昆山带领民众抗清,归庄、吴其沆等也参与其中。七月五日,清军攻破昆山,吴其沆牺牲,顾炎武生母被清军砍断臂膀,顾氏两个弟弟也遭杀害[15]。王鑨接手的是一个饱经战乱、反清情绪高涨的昆山。

康熙版《孟津县志》记:“国初,由准贡令鹿城,集哀黎于海氛。蹂躏之余,收遗骸、兴学校,百废俱举。”[6]卷三这是对王鑨主政昆山的整体概括。王鑨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复古城。乾隆《昆山新阳合志·城池》记:“本朝顺治二年,知县王鑨因兵燹后,重加修葺。”[16]卷一《祠庙》记:“景云大王庙在县东北二十里,蔚洲村陈顽潭上,祀唐尉迟敬德。旧有庙,本朝顺治丙戌重建。”[16]卷九王鑨对地方古迹的修复赢得一片赞誉:明顾鼎臣参加科举未中后在马鞍山山谷遍栽松树,中状元后当地百姓呼此为“状元松”;百年后倭人侵扰沿海、多有破坏,吕兆雄加以修葺,人们呼之“吕侯松”;此后县志记:“国朝知县王鑨……捐俸禄,再植后皆蔚然,人又呼为‘子陶松’。”[16]卷十一

经济方面,王鑨施政以遵循清廷中央为先准,以“稳定”为基础。《田赋》记:“本朝顺治二年,平定江南土地规则,悉用明万历中赋额起征。”[16]卷六直到顺治四年昆山与全国一起复征九厘地亩银。而《徭役》记:“本朝顺治初,按田派丁,输银在官,雇役充当,大约本前明之旧。顺治二年禁革柜,收行吏,收官解。”[16]卷七王鑨对稳定昆山的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方面,王鑨通过扩大生员尽可能招揽有识之士。《学校》记:“生员童生入学,顺治初无定额,四年定例取四十名。”[16]卷四此前明万历三年是15名,顺治十五年又是15名。扩大生源既是巩固清初统治之急务,也是缓解满汉冲突之所在,更是日后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之切要。此外,王鑨还在梅崖书院亲自授课。县志记:“梅崖书院,在马鞍山东麓,因上有梅花峪名。顺治初,知县王鑨授课士之所。”[16]卷四王鑨有多首诗作记其传道授业。在王鑨的大力治学下,其生余国柱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正一品。马云举曾受业于王鑨,于顺治四年参加殿试,并授同进士出身。他与王鑨关系极好。其《大愚集·序》介绍了王鑨主政昆山的事迹[5]12-15。

史籍对王鑨吏治的记载也并非全部褒扬。《苏州府志》记:“邑自兵焚后,户口凋零,邑令王鑨苛虐,有墨声。”[17]府志记王鑨搜刮民膏,其继任者胡之佑则吏治清明,赢得了不少赞誉。

(三)任职京城,潜心诗文

王鑨于顺治五年九月离昆山赴京,至康熙三年十月奉命校士齐鲁,近15年均在京。其中可考的官职有銮仪卫经历厅经历(简称銮仪卫经历)、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刑部郎中。銮仪卫经历主要掌管銮仪卫的文移事务,从七品。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主要负责河南地区的刑名及相关事务,从五品。这是王鑨晋升最快的时期。《拟山园选集》对王鑨为官的介绍到“河南清吏司员外郎”止,可见顺治十年前王鑨就已升任。之后他又任刑部郎中,供职于何司已不可考,仅《清圣祖实录》中有所提及:“刑部郎中王鑨,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18]卷十三遂知王鑨在赴山东前已官至正五品。

顺治六年初山西局势濒危,姜瓖等人反清活动高涨,阿济格领大兵包围大同,直到六月情势才有所好转,此后王鑨来到山西。这时王铎长子王无党正任职山西。《清世祖实录》记:“以投诚指挥同知王无党,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河东道。”[19]卷三四王鑨来到山西,自当前往王无党处。第二年春王鑨回京后与王铎相聚,此时王铎已为太子太保。这一年他们一直居京,且在诗文创作上多有合作。王鑨《拟牡丹亭·寻梦》即作于此时。

顺治八年,逾10年未归家的王鑨,屡次撰文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寄居他所的无奈。是年春王鑨经淇县回到阔别三年的苏州,处理完政务于秋天返回京城。进京不久即染肺病:“八月又入燕都,时有肺病未苏,友人劝酒。”[5]207-208顺治十年他仍有诗言:“伤心逢九日,病肺已三年。”[5]170这年七月王铎辞官,沿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返回孟津,王鑨闻兄途径诸地后作诗唱和。王铎至家后王鑨寄书信,嘱以为《大愚集》作序,此时王镛遭杜果弹劾而被朝廷贬回原籍。《清世祖实录》记:“(顺治八年九月癸未)革浙江绍台道副使耿应衡、金衢严道参议王镛职,以巡按杜果劾其贪黩故也。”[19]卷六〇王镛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顺治九年春王铎逝世,这对其家族而言可谓天崩地裂之事。原先的五兄弟今仅剩王鑨和王镛,且只有王鑨一人在朝为官。《大愚集》记:“闻觉斯长兄讣音,崩心裂肝,几不欲生,越月未能搦管,悲恸之余,以墨濡血,语无伦次。”[5]248王鑨因公务不能送葬,他于三月下江浙。王鑨对年近50而常年在外痛苦不已,在寄给陈鉴的诗中言:“分襟倏忽将周岁,无奈晚年事事非。”[5]279此时他也已升刑部河南司员外郎。

顺治十年王鑨为王铎选定《拟山园选集》。他在序中说:

癸巳秋仲,又仲和与余假寓吴门再取成书,详为校阅,益以新篇。从石斋、鸿宝、太青诸先之所选定者,仅存十之四五,汇为一集,名曰《拟山园选》,征取良工重为剖劂。[8]125

此时,王鑨也开始为自己《红药坛》诗集进行选辑。《红药坛》刊于顺治十年,得名于王鑨室名。全书五七言律各5卷,五七言绝句各1卷,《拟牡丹亭·寻梦》1卷、附汤显祖撰王铎评《牡丹亭·寻梦》1卷,以及传奇《双蝶梦》2卷。五言律前吴伟业、马云举作序,陈盟作小引;七言律前陈鉴作序;《双蝶梦》前则是王铎之序。

顺治十一年,王鑨从孟津直赴山西,时间大概是这年秋至第二年三月间,处理政务之余留下了大量诗文,如拜会洪洞祖居等。从介休、汾水、灵石到太原已是第二年三月,王鑨留下了《介休田畴》《汾水知山性》《渡汾水抵灵石》等诗。沿途王鑨听闻当地人回忆侄儿无党守平阳事,心情大悦。

从顺治二年到十一年王鑨常年在外奔走,年轻时从政的理想虽变为现实,但眼见亲人离去,他也表达了“奔走年年西复东,白头不与旧时同”[5]289的感慨。顺治十四年王鑨写下诸多诗作感叹岁月蹉跎,如《年五十寄怀》《五十自懴》等。至康熙二年间王鑨主要在京任职,虽也有外任经历但已无可考,值得一提的是子无忝中举、婿傅而师离世。

顺治十四年王无忝中举。康熙版《孟津县志》记:“王无忝,字尔迪,文安公胞弟鑨之子。中顺治丁酉科乡试。”[6]卷二无忝后在康熙九年进士。在对子嗣的教育上王鑨十分用心,他希望无忝等以勤奋治学为宗言:“文章华世道,金璧秽入躯。”[5]209对求学又不可只图功名,他强调:“贻书堪教子,有饭莫生财。”[5]144对于学习方法王鑨则建议紧跟时事:“过时然后学,勤苦必无成。”[5]181在王鑨的扶持引导下孟津王氏家学得以延续。

顺治十八年王鑨女婿傅而师逝世。王鑨有两女,长女嫁给嵩山傅而师,小女嫁与泰州宫寿平①宋起凤《稗说》记:“其梨枣今藏泰州宫宗衮家,宗衮郎君为大愚婿,故授之。”宋起凤记宫梦仁是王鑨婿,而家谱则记其鑨婿为宫梦仁之子,今从家谱。参见[清]宋起凤著《稗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清]宫本昂等修:《泰州宮氏族譜》,清光绪五年刻本。。傅而师,字余不,嵩县人,王鑨对其关爱有加。《大愚集》中随处可见二人共游山川、探讨为学的行迹。傅而师不幸早逝,王鑨对此十分悲恸。《大愚集》记:“余不,讳而师。颖上人也,生而溺于诗书,嗜古博学,旷世奇才。少年即以孝闻,屡困公车,感愤忧思,郁郁而终,时在辛丑闰七月也。余情关乐,卫悲恸,不忍搦管。”[5]313傅而师死后王鑨为其整理诗集《枕烟亭集》。

(四)出督山左,为国选才

59岁的王鑨原以为到了耳顺之年就可回家与妻儿团聚,不料康熙三年被朝廷调至山东,出任提调学政。《清圣祖实录》记:“(康熙三年冬十月戊寅)刑部郎中王鑨,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18]卷十三在京颇为清闲的王鑨晚年被派至地方。

王鑨任职山东期间经历了康熙五年丙午科乡试、六年丁未科会试。在五年乡试中,魏希徵、董讷、陈汝弼等46人中贡生,孔尚任也于这年得秀才。第二年殿试又出现了探花董讷,以及王士禄、颜光敏等18位进士。嘉庆版《孟津县志》记:“寻提山左,得士为天下第一。”[20]此外,康熙版《孟津县志》又记:“出秉山左文衡,所至著异绩,如释无辜,而牟君国珍兄弟免于刑。拔孤寒,而徒昆山,公昆季以鼎甲显。”[6]卷三同时,他也遍游齐鲁大地,《登泰山》《春日游趵突泉两首》等就作于此期。

康熙四年《大愚集》由王允明刊刻。序中除收《红药坛》中吴伟业、陈盟、陈鉴、马云举4人序外,又增加王铎、傅而师、毕振姬、赵锦帆、质公黏等5篇序。《大愚集》的规模远比《红药坛》整饬,全书共28卷:赋1卷、骚1卷、古乐府3卷、今乐府1卷、五七言古各2卷、五七言排各1卷、五七言律各6卷、五绝1卷、七绝2卷、尺牍1卷。该书是王鑨诗文集的集大成,囊括其绝大多数作品。

康熙五年,周亮工和赵锦帆选定的王铎、王鑨诗集《孟津诗》也由王允明刊行。周亮工在序中言:“孟津诗者,今选孟津王文安公,与其介弟学宪大愚先生诗也。……今年大愚先生较文之诲,先与比部赵君锦帆,取文安公集而采集之,搴其精英,不底浩瀚,又以自著《大愚集》,嘱予与锦帆订之。”[21]全书19卷续1卷,至此有关王鑨的3部诗文集全部结集。

(五)入归乡里,安享晚年

康熙六年王鑨回到孟津。其《晚年》所述:“天逢龙忌死白日,人到晚年收碎心。求道访仙何处好,菊潭石影一泓深。”[5]328康熙九年他身体已欠佳。《冶古堂文集》卷四《从舅黄岩王公暨两孺人合葬志铭》记:“庚戌,学宪公病,公侍疾五阅月,未尝归寝。”[7]372但此时王鑨还不忘为王铎著书。宋起凤记:“公弟大愚公曾于白门镂公平诗文全集,未行而大愚亦殁。”[4]36兄弟二人情谊之深可见,只是不到半年王鑨便离开人世,享年65有余。

三、结语

当往昔的东京梦华如过眼云烟般稍纵即逝,明清之际的河洛大地显得异常黯淡无光。重温漫长的五百年明清史,与灿若星辰的江南名士相比,中原人才可谓乏善可陈。然而就在明末清初这个地动山摇、瞬息万变的历史时刻,王铎、王鑨等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延续河洛文脉的重要使命。孟津王氏家族思想上师承“北方王学”代表孟化鲤与尤时熙,同时又深受李贽等人“至情论”影响。而以王铎、王鑨为首的“孟津诗派”,与商丘侯方域、宋荦的“雪苑社”分坛树帜,成为清初河南文学的双峰。与此同时,王鑨创作传奇戏曲6部,填补了明清之际河洛地区戏曲文献的空白。故而对王鑨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对明清河南文学史的整体认知。

参考文献:

[1]《曲苑》编辑部.曲苑:第一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290.

[2]《曲苑》编辑部.曲苑:第二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9.

[3]陆萼庭.王鑨与《拟寻梦》[J].戏剧艺术,1990,(3):119-123.

[4][清]宋起凤.稗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36.

[5][清]王鑨.大愚集[Z]//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24册.康熙四年王允明刻本.

[6][清]孟津县志[Z].孟常裕,纂修;徐元灿,增补.康熙四十七年刻本.

[7][清]吕履恒.冶古堂文集[Z]//四库全书存目书目·集部:第261册.清乾隆十五年吕宣曾刻本.

[8][清]王铎.拟山园选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8册.顺治十年王鑨刻本.

[9]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G].济南:齐鲁书社,1989.

[10]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4.

[11][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六卷本[M].台北:大通书局,1984:181.

[1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00.

[13]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戴鸿森,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333.

[14]殷惟和.江苏六十一县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07.

[15][清]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37-538.

[16][清]张予介,顾登,等修纂.昆山新阳合志[Z].乾隆十六年刻本.

[17][清]李铭皖,修.苏州府志:卷一四八[Z].光绪九年刻本.

[18][清]马齐,朱轼.清圣祖仁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9][清]巴泰,图海,等.清世祖章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0][清]孟津县志:卷八[Z].赵擢彤,宋缙,修纂.嘉庆二十年刻本.

[21][清]王铎,王鑨.孟津诗[Z].周元亮,赵锦帆,选定.康熙五年王允明刻本.

A Textual Research on WangLong’s Life Story

LIANG Shuai

(CollegeofLiteratur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Abstract:Wang Long(1606-1670/1671) was a famous literati born in Henan during Ming and Qing Period. He was frustrated before forty, but later he had a meteoric rise after 1644. Wang’s family in Mengjin County was a noble family. Wang Duo, the elder brother of Wang Long, was an important minister. Mengjin poetry school led by Wang Duo and Wang Long plus Snow Center Society led by Hou Fangyu and Song Luo were double peak in Henan literature during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

Key words: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 opera writer; Wang Long; life story

作者简介:梁帅(1988— ),男,湖南耒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戏曲文献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YJA760044);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LX15-0680)

收稿日期:2015-03-20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5)05-0009-05

DOI:10.15926/j.cnki.hkdsk.2015.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