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与路径探讨 ——基于庇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
2015-03-17孙丽,虞满华
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与路径探讨
——基于庇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
孙丽,虞满华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采取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从福利最大化视角论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和路径。庇古认为,财富从富人手里向穷人手里的转移,以牺牲不太强烈的需要去满足穷人更加强烈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进行财富转移的手段包括:通过税收形式进行的强制转移和通过自愿捐赠进行的自愿转移,并强调在财富转移过程中应不影响经济发展和不导致懒惰浪费。庇古的理论对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庇古;社会福利最大化;贫富差距;合理性;路径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与整合研究”,编号:SK2014A174。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3-0042-3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Pigou’s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n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ased on Pigou's welfare maximization theory, the paper discussed two kinds of possibilities to narrow the gap: one is a forced transfer or a voluntary transfer of wealth. The wealth transfer should not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ult in the waste the wealth, focusing more on employee potentials and not on the handouts relief.
作者简介:汪磊,硕士,讲师,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市场营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如今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贫富差距的缩小,既是民生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则从另一个角度——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阐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本文拟运用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对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以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目前就如何测量贫富差距,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基尼系数。人们一般将0.4作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标准,超过0.4一般被认为贫富悬殊较大,需要政府加以干预。
总体上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贫富差距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无论是行业、城乡还是地区贫富悬殊都较大。世界银行数据库收录的基尼系数显示,中国1978年的基尼系数是0.317,2004年的基尼系数是0.47。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基尼系数实际上已经超过了0.5,大大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1]
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有助于激发个人及社会的活力。但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底层民众生活失去保障,将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干预。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从福利最大化视角,分析了对贫富差距过大进行干预的合理性及干预的具体措施。
二庇古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介绍
亚瑟·塞西尔·庇古(1877-1959),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学生,剑桥大学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开山鼻祖,有“福利经济学之父”的美誉,其1920年出版《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福利经济学深受功利主义“最大幸福原理”的影响,强调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将福利分为广义福利和狭义福利。
庇古将福利分为广义福利和狭义福利。广义福利指的是财物占有带来的满足和知识、情感、欲望等带来的满足,又称社会福利,狭义福利则仅指财物占有带来的满足,称为经济福利。庇古认为相比较内涵较广的社会福利,经济福利较为重要且容易测量,因此庇古重点研究了经济福利,即财物占有给人带来的满足感。
2.经济福利的测量。
对于经济福利,庇古将财富的多寡作为测量其大小的标准,个人经济福利以个人拥有财富多少进行测量,社会经济福利以社会财富多少进行测量。庇古用国民收入表示社会总财富,因此庇古的社会经济福利用国民收入加以测量,表示的是社会因财物占有带来的满足感,国民收入越多,社会经济福利越大。[2]
3.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在前两项内容基础之上,庇古提出了实现社会经济福利,也就是社会因财物的占有带来的满足感实现最大化的两个命题,分别是:(1)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越大。
对于观点一,庇古认为,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绝对量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要做大蛋糕,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更大。至于如何增加国民收入,庇古主张通过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来使国民收入实现最大化,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对于第二个命题——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庇古的解释是:“进行国民收入的均等化分配,因为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使更多强烈需要以不太强烈需要为牺牲而得到满足,就必然增加社会总的满足量。因此,任何穷人手中的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的增加,倘若没有导致国民收入总量的减少,一般来说,将增加社会经济福利。”[3]
也就是说,在庇古看来,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在没有导致国民收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增加社会总福利的。
4.财富转移的途径。
收入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转移,可以增加社会总福利,但是这种转移应该如何进行呢?庇古指出了财富转移的两种途径:自愿转移和强制转移。所谓自愿转移,指由富人自愿捐出其一部分收入,用于公共教育、科研、大众保健和娱乐等方面,或直接捐助慈善事业。
所谓强制转移,则指由政府开征所得税和遗产税,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用于救助穷人。庇古认为,财富自愿转移的效果优于强制转移,但不能满足社会对转移收入的需要,因此,强制转移仍然是有必要的。但是,穷人如何得到这部分资助呢?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政府举办社会保险和兴建社会服务设施,帮助社会大众化解生活风险,享受一定福利;二是由政府对穷人最迫切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住宅等的生产部门,给予一定补贴,从而降低售价,让穷人间接得益。[4]
三福利最大化视角下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性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环境、个人能力和机遇的差异性,存在着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如前所述,在我们国家,目前这种贫富者之间的差距正日益扩大。
正因如此,自2004年开始,我国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2012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那么,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和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化,有着怎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呢?
按照庇古的理论,“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由于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此,对某种物品占有的越多,它带给人的心理满足感就会越小。反之,占有的越少,物品的增加带给人的满足感就会越多。
比如,同样一笔钱,它给有钱人和贫困者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不同的。500元钱可能是一位穷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而可能只是一位富人一顿晚餐的费用,一件衣服的价格。没有生活费和学费,穷人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受教育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但少吃一顿饭和少买一件衣服,对富人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太大。因此,庇古认为,将500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走,牺牲的是不太强烈的需要,而将500元钱转移给穷人,满足的则是更加强烈的需要。因此在贫富者之间进行财富的转移,在财富总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是可以增加总的社会福利的。[5]
因此,无论是通过自愿转移的方式,还是强制转移的方式,财富的转移是可以增加社会的总福利的。虽然庇古的以上观点可能并不会为所有人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理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庇古的收入分配理论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及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路径探讨
如何在贫富者之间进行财富的转移,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庇古指出了两种途径:自愿转移和强制转移,即慈善捐赠和开征税收。
1.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是一项以“道德人”人性假定为基础,第三域组织为依托的崇高且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价值理念为仁爱和奉献。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把乐施好善、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奉为美德。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均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形式,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各类慈善组织纷纷建立。然而,目前我国慈善捐助事业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人均捐赠水平不高。
首先,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和慈善氛围,由于我国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特有的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人际交往原则,使得“人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相比较而言,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将财产留给子孙后代,这直接影响到慈善事业基础的奠定。[6]
其次,社会慈善组织的组织建设还不够规范,对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慈善组织的公信度不高,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慈善捐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丑闻,如“天价帐篷”“郭美美事件”等,更是为中国慈善捐赠蒙上阴影,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首先要大力普及慈善意识,营造慈善氛围,引导人们形成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同时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对慈善组织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
2.开征税收。
除慈善捐赠的自愿转移,也可通过开征税收的方式进行财富的强制转移。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具有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转移财富的功能。
(1)所得税。
所谓所得税,指的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一般实行的是累进税率,即多收入者多缴税,少收入者少缴税。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45%,即将个人收入的45%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并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所得税尤其是累进税的实施,对于平衡贫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我们国家,由于财产的不透明,使得税收出现“逆调节”的特征,即税收监管在富贵阶层面前存在一定的“盲区”,由此造成了贫富阶层实际税负不公,富人少缴税,中低收入群体多缴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贫富差距。
比如,在湖南某地有一家当地最大的槟榔企业,由于解决了当地3000人的就业,被政府视为关系地方稳定的重点企业,平日基本不允许政府职能部门进入企业检查,却不断被举报有严重的偷漏税行为。后来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保护下,税务稽查人员迅速进入企业,结果发现企业向税务部门申报的销售额为1900余万元,而实际销售收入高达2个亿。更令人意外的是,企业内部还专门设有一间金库,堆放着成箱的现金,用于日常交易,以躲避税务部门对企业的账户监控。[7]
湖南耒阳市是有名的煤矿产区,煤老板众多且十分富有。但是由于无法准确掌握这些人的资产状况,税收也很难落实。
该收的收不上,但税收的任务却是层层下达,年年增长。为了完成税收目标,税收部门只能把着力点放在容易征管的企事业单位和小企业、小摊贩身上,本应是调节收入分配重要杠杆的税收,现在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财富调节作用亟需进一步加强。
(2)遗产税。
除所得税,遗产税也具有调节收入的功能。遗产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又称死亡税。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征了遗产税。
中国早在1940年正式开征过遗产税,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予开征。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第9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出“逐步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
目前,何时开征及如何开征遗产税仍在讨论中,相信在个人拥有财富更加透明,我国财产登记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财产评估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之后,遗产税会择机开启。
五小结
作为深受功利主义最大幸福原理影响的庇古福利理论,将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理论宗旨,阐述了收入均等分配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财富转移的措施及财富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具有指导和警示意义。我们应该通过税收及慈善捐赠等一切形式,不断缩小贫富者之间的差距,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把握财富转移的力度,不因财富的转移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养懒人”,不助长人们的依赖性,不影响人们的进取心,建立这样的社会福利制度,将是全社会每一位国民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喆.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J].社会科学研究,2012(4):97-101.
[2]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4.
[3]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45.
[4]陈宝英.庇古“收入均等化”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3.
[6]刘春怡.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对策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1 (1):52-54.
[7]经济参考报.税收监管逆调节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加大贫富差距[N],2010-5-1.
Rationality and Path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igou’s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Sun Li,Yu Manhua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ina)
Key words:Pigou;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rationality; path
Class No.:F046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徐荣,硕士,副教授,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