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对话实践方式研究——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15-03-17程秀红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育交流活动

程秀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当前高校德育实践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上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影响高校德育发展的因素还很多。

一、影响高校德育发展的因素

(一)德育目标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

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构筑人的精神支柱,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但是,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从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出发确立目标, 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要求。面对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去要求,更不能幻想把所有学生百分之百地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可以通过合适的德育实践方式,培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爱国守法,崇尚道德,敬业奉献,做一个好公民。

(二)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出现脱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道德实践来源于生活并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 学生道德的发展不可以脱离具体的生活实际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而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内容,是从生活世界中抽象出的理论,即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注重联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需要形成理论。 这些理论脱离学生关注的生活实际,像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集体生活、网络生活、情感家庭、人际交往等涉及较少,因此,在大学生中出现了知行不统一的普遍现象。 要解决这一现象,只有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撷取相关的道德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现实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德育方法与学生实际认知方式不相符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比较多地采用灌输的方法,然而传统的“灌输”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有效实现德育的目标和任务。 首先,灌输严重违背了自由和平等的民主精神。 灌输式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育理论, 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其次,灌输强调单向传递,忽视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没有选择性,只能生硬地理解和全盘接受, 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把道德理论内化为他们的内在价值信念,并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影响德育效果。

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方法永远是建立在师生平等交流基础上的。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育者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坐下来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对话交流, 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1]正如弗莱雷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

对话德育是一种立足于学生思想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模式。 具体指教育者在对话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自由、平等、尊重、合作、互惠、真诚、和谐的教育环境,借助对话这一方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自我生活经验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和提升自身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的活动。[3]

二、“五个一”德育对话实践模式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开展的“五个一”德育对话实践,就是指“一天半小时”“一周一讨论”“一月一交流”“一期一总结”以及“一年一提升”。

(一)一天半小时

“一天半小时” 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德育教育的活动。 具体指学生每天利用至少半小时的时间了解时事新闻的活动, 了解的方式可以多样,比如通过班内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还可以读报纸以及通过智能手机关注国内外新闻事件等。 每天关注新闻活动使学生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自由地和新闻文本进行“对话”,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自己对文本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此时的新闻文本不再是表面上看起来僵死的材料,而是一个可以和我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富有生命力的“人”。[4]对话中, 文本经常会被质疑:“该新闻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了解? ”“我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该新闻对社会及我们大学生有什么联系和影响? ”“我这样理解全面吗?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一周一讨论

“一周一讨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新闻时事后,针对某一特定话题展开的学生与学生间对话的活动。 具体是在每周一下午班会上围绕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最新讨论话题,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主持,采用班级分小组的方式展开的讨论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自由表达自我并相互倾听,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交流、表达、指导中,学生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和感情的融合,这种交流、碰撞和融合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更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素质;对教师而言,不仅增进了与学生间的感情,更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时效性。[5]

(三)一月一交流

“一月一交流” 是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展开更大范围的交流、对话活动。 它突破了班级讨论范围, 具体是由院团委或学生处组织,把不同系别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针对当月师生共同关注的新闻焦点问题展开不同系别间学生的讨论、 交流。各系学生在充分的对话中表达自己对时政热点问题的看法,在思想的交会处形成了视野的融合和观点的认同,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产生着对问题的疑虑和争执, 现场教师的指导使这样的对话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使新闻文本具有了更强“生命力”。

通过学院德育工作者(团委、学生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对话的活动,使“文本”的意义不断提升,师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阔,从最终的结果看,学生在分析、判断和接纳的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获得丰富,德育观念也不断被内化。

(四)一期一总结

“一期一总结”是在“一天半小时”“一周一讨论”“一月一交流”的基础上,学院团委负责每学期期末进行专题汇总和评价的活动。 下面以2014年12月23日进行的总结为例介绍。 各系学生代表、学生处相关老师、团委书记、思政部3 位教师、各系团总支书记、班主任代表、各系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总结会。

A 学生代表酒店管理系首先发言:本学期我们几乎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学们在一起讨论的不再是生活琐事,更多的是国家甚至是国际大事,通过这种活动方式,我们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

B 同学代表外语系发言: 这样的活动使我们增长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对话中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于我系的同学更有利的还在于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国家发展的关注积极性。

C 同学代表旅游管理系发言:最重要的收获是养成了关注新闻时事的习惯,我感觉很多同学在参与中都有不同收获, 在此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对话的机会和平台,感谢各系部老师对我们思想的关心和指导。

(五)一年一提升

“一年一提升”是目的,具体是思政部专业理论教师在年终联合团委、学生处、各系团总支对“五个一”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年顺利开展此活动提供支持的实践活动。

德育对话实践过程中,师生围绕“新闻文本”开放性地建构了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道德约束对象发展成为不断要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德育主体。德育对话的实践模式在德育工作中逐渐凸显了它的影响力。[6]

三、“五个一”德育对话实践取得的成效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五个一”德育对话实践取得的成效

学院自2012年推行“博文天下、时政纵横”主题教育活动以来,经过学院德育工作者共同的实践与探索,德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首先,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13年被中共郑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同时还被郑州市文明办评为“2013年度‘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学院获得了河南省“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称号;2015年4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其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关心时政、关注国家发展,校园里关爱他人、讲究文明礼貌蔚然成风。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博文天下、时政纵横”主题教育活动时,有学生这样说道:“以前,我总感觉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现在越来越明白了,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我,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向社会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这不正是我们德育开展的目的吗?当更多的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明白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时候,我们的德育也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五个一”德育对话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成绩面前不骄傲,问题面前想方法,不断创新高职德育工作。[7]

首先,加强领导,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在具体实施德育对话模式中,需要充分调动与德育工作相关的各个部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如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情况,总结经验,研究、确立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计划;交流制度,各系开展交流工作经验, 推广先进德育工作的成果;责任制度,推行德育工作责任制,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力求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其次,整合资源,凝聚对话德育团队力量,对话德育模式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生自我感悟与自我熏陶,这必然要求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使其参与到各类德育活动中,在实施中要为其提供大量的资源, 包括有形的资源,如活动资金、活动场地、设备等;无形的资源,如活动时间、组织保障、教师资源等。[8]在这些资源中,特别要重视对话德育的团队力量,充分整合学院德育资源使之形成合力,使对话德育发挥其最大作用。

[1]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4,(8).

[2]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黄宗芬.对话教学实践的深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4]王雷.对话:走向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

[5]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6]宋春香.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雷美位.对话与超越[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8]朱晓宏.中学对话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德育交流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如此交流,太暖!
“活动随手拍”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