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半农诗歌创作所呈现的民间世界—— 以《扬鞭集》《瓦釜集》为例

2015-03-17欧阳蒙

关键词:刘半农民俗

欧阳蒙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刘半农诗歌创作所呈现的民间世界—— 以《扬鞭集》《瓦釜集》为例

欧阳蒙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以不同视角表现了乡土中国的生存面貌,刘半农则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给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带来的启发价值。

关键词:刘半农;民间世界;民俗;民间立场;《瓦釜集》;《扬鞭集》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运动尝试期的开拓者,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不同于胡适等人以启蒙的功利视角来论民间资源对新文学的变革作用,也不同于周作人以学者的眼光挑拣民间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更不同于鲁迅为缔造国民精神、民族国家所服务的民俗观。刘半农站在民间立场真切融入底层百姓的生活,描摹民俗事象、地方风物、人情世态,展现民间文化难以言明的魅力,给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种新的启发。“他是‘五四’时期一个自觉地到民间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并且在价值观念上认同他们的生存原则的一个重要诗人。……更为重要的是,他确立了从民间本身来理解民间文化的一种思维原则”。[1]本文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复杂民间世界,并发现诗歌中本土经验给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带来的启发价值。

1怀有朴素的人文关怀,真实地挖掘落后滞重的乡土现实和阴郁黯淡的社会真相

刘半农强调文学的真实性,“以为下等人之生活思想,异常简单,把我辈文人的思想刻画他,万不像之理,不知心中存了这含有绅士派臭味的念头,他的著作,便万万不能与下等社会的真相符合,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他以平等的视角走进芸芸众生并体会酸甜苦辣的真实生活,设身处地以普通百姓的思维逻辑与情感体验来表达他们的声音。其诗歌忠实记录了乡村原汁原味的民风习俗,展现了一幅混沌质朴的乡土画卷。《只有狠心格老子不狠心格娘》分节叙述了四个家庭的内部矛盾、《车车夜水也风凉》描写了抢寡妇的民间恶俗,都表现了女性深受“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传统观念迫害的婚姻悲剧。《我说新妇小姐》以婆婆对琐细生活习俗(摇纱快、还饭勿满、酱缸勿盖、看狗吠、捡豆种、晒腌菜等)的千叮万嘱,窥探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秩序——婆媳关系,将背负封建传统的老中国儿女的人生命运真实地挖掘出来。《老酒吃吃有三样好》宣泄出在酒支配下小人物的狂欢,敲菱壳(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复要求加价,屡找不已)、打老婆的陋习,刻画了游手好闲、自鸣得意、狂妄自大的醉鬼颓废的生存状态和窘迫的生存处境。《拟儿歌》“事做,街上荡;讨老婆,吃家当(方言即家产)。家当愁吃完,快快养个儿子中状元。”描写了受传统因袭的乡土子民那种浑浑噩噩、敷衍了事、慵懒自大的精神状态。刘半农以江阴方言直白表露了村夫野老的“愚笨”、“简单”的思维方式,蕴含对被封建意识熏染的思想观念的深刻揭露。

除了呈现民间的生产劳动、饮食起居、婚丧嫁娶,他更多地则是饱含深情地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把数千年来受尽侮辱与蔑视,打在地狱里而没有呻吟的机会的瓦釜的声音,表现出一部分来。”[2]注重书写民众的灰色人生境遇,如《相隔一层纸》、《人比人来比杀人》表现了富人贪图享乐的荒唐生活与穷人贫困潦倒的饥寒交迫,对比出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的现实。《饿》是贫苦孩童经常体会到的无奈恐惧的滋味。《儿歌》(小猪落地)“吾乡沙洲等地,尚多残杀婴儿之风;歌中所记,颇非虚构。”[3]父母不得不扼杀多口粮的婴儿,穷困逼迫人性变得狠毒冷酷“落地就是一钉靴”,“蒲包一包甩勒荡河里,水泡泡,血泡泡”。婴儿惨死与财主从鱼里吃小囡肉的巧合,映现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里普通百姓暗无天日的生存现状。除了描写蒙昧混沌的乡间百态,刘半农还通过城市底层劳动者(尤其是车夫形象)透视破败不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全方位反映民间深重的苦难,以及底层百姓无奈苦涩的生存体验。《学徒苦》求学书算,却倍受虐待侮辱;《耻辱的门》“但饥饿总不是儿戏的事”逼良为娼的绝望;《卖萝卜人》遭受警察蛮横驱逐的无语木然;《奶娘》为了维持生计抛弃自己的孩子去照顾别的孩子的无奈,疲惫的睡意里才能与自己孩子相遇的悲哀;《拟拟曲》城市底层劳动者窘困拮据的现状以及血痕泪迹的挣扎。控诉军阀混战给平凡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只是闹着来,闹着走。隶苦子的只是咱们几个老百姓。”另一首《拟拟曲》以直白的对话哀叹出车夫老九拖累着病躯为蛮妻弱儿做牛马的悲惨命运,劳动者之间的体恤中流露出社会下层小人物的凄苦叹息。《车毯》诉说了车夫宁愿把毯子装饰车子来拉拢生意,也不愿披身保暖怕贱身污浊毯子的“吝啬”矛盾心理。还有涉及现代工业文明侵入下打工者的遭际,如《隔壁阿姐你为啥面皮黄?》一问一答讲述了女工忍受无耻下流的厂长戏弄,还要“我朝起来黑胧胧里就要去上工。夜里家来还还要替人家洗衣裳”的悲惨痛苦。

2站在自足的民间立场,真切地歌颂清新质朴的乡风民俗和率直韧性的乡亲百姓

刘半农诗歌更多挖掘民间文化自身的生机和特有的诗情魅力,他肯定歌谣“在于能用最自然的言辞,最自然的声调,把最自然的情感抒发出来。人类之所以唱歌,其重要不下于人类之所以要呼吸。”[2]宣泄着最直接的生活感受,尤其是对爱情真挚大胆的呼唤。刘半农通过描写男女愉快的劳动生活,肯定他们淳美健康的恋爱观。如:《山歌》(五六月里天气热)“忙完仔勺麦又是莳秧忙”,“你田岸浪一代一代跑跑得脚底已烫?”朴实诚恳口语中流露出感人肺腑的真情。《山歌》(劈风劈雨)“我也勿想你放脱仔棉条来开我,只要看看你门缝里个灯光听你唱唱歌。”(妇女纺纱必握棉条于手方可纺纱,有他事略停则曰“防脱棉条”),以民间生产劳作的风俗作为底色,勾画了近乎偷窥的“鄙劣”行为,唱出了大胆炽热的思慕心理。《山歌》(郎想姐来姐想郎)农家月夜乘凉图,青年男女“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荡荡过池塘”巧妙地传达默而不语但心有灵犀的情愫。《车车夜水也风凉》“我月白竹布布衫末也要送一件你,且等八月初三城隍庙里跑节场”,八月初三为城隍娘娘诞日(庙中西游梳妆楼,陈城隍夫妇寝具,于是日开放,四乡观者盛至),跑节场里男女幽会的热闹。《秧歌》“秧针芒细似眉梢,秧田水足如明镜”明丽清爽的比喻传递着“笑语人”恳挚而不落轻浮的爱情秧歌。

另外,还通过对民间生活原色整体地再现,赞美了质朴疏野的乡风人情。《一个小农家的暮》农妇“灶下煮饭”、农夫劳作回归、孩童数星唱歌的和谐的生活节奏。《拟儿歌》(羊肉店)绵羊宰割、哄抢羊肉的风趣场面,“气坏仔阿大娘,打断仔阿大老子鸦片枪!隔壁大娘来劝劝,贴上一根拐老杖!(方言,即拐杖也。)”滑稽慌乱的吃羊肉战争中,各色人物洋相百出的窘态活跃眼前。刘半农善于用质朴的民间语言营造出意境优美的田园歌,如:《山歌》(小小里横河)在秀美的小山小河里“竹篱笆就是她家格小屋两三间”,与《侬家》“浓林绕屋一抹青,檐下疏疏晾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描的笔致勾勒了乡野农家图,具有江南一带朴素清新的意境美。《稻棚》铺满碎屑月光的棚角里飘荡着天真童趣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温情诗意家乡的挚爱。

“民间往往呈现出麻木、呆滞的愚昧文化形态,刘半农的文学创作中很少出现启蒙意义上的‘自由’呼唤,他发现的是蕴涵于民间文化本身的自由渴望。这种‘自由’由于受到残酷的生存条件限制,转化为对于一种生存权利的抗争,生命的自由渴望首先表现为生存权利的获得。”[1]平凡的底层人以一种“不争之争”的态度来面对苦难,他们在艰难中执着求生,顽强承担起生存的重任。《人家说摇船朋友苦连天》以谚语“世上三椿苦,摇船打铁磨豆腐”引出全歌,写了农人将辛劳奔波的苦涩生活乐观化的心态:“我看末看格青山绿水繁华地,我吃末吃格青菜白米勒鱼蝦垃圾也新鲜。”摇船捕鱼中体会自由惬意的平淡生活;“我打出镰刀弯弯好比天边月,我勿打锄头钉耙你里那哼好种田?”打铁制器中流露出对劳动成果的得意与夸赞;“我做出白篤篤格豆腐好比姐倪格手,我做出油胚百叶来好供佛勒好齊天。”磨豆腐中赞赏劳动者对待自己本分职责的细致与踏实。《摇一程来撑一程》“我说汝生哥来我里船头浪相骂末船艄浪讲话”(“船头浪相骂”此为船家常事。两船因驾驶不慎而相撞,虽至好必出恶语相骂),处境恶劣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待人接物的热情。

当生存利益受到逼迫与威胁,底层百姓不惜以命相拼。《面包与盐》“俩子儿的面,一个镚子的盐,搁上半喇子儿的大葱。”简陋粗食呐喊出“咱们不要抢人家的,可是人家也不该抢吃咱们的”敢于同不公平的抢吃者抗争的豪情状语。《拟儿歌》(铁匠镗镗)“朝打锄头,夜打刀枪”勤苦劳作中孕育坚韧的反抗,抗争不得之仇恨寄托于“好人杀光饭吃,剩的罔两吃罔两(方言谓强凶无耻者)。”的自相残杀,正话反说的荒诞想法吐露出备受欺凌、无路可寻的绝望与愤恨。《姐倪姐倪十指尖》“睏着格一半甜来醒格一半苦,要勿苦来泥团里一唿睏千年!”不愿在污浊泥团里浑浑噩噩度过日子的铿锵决裂。

3汲取民间文学资源,为新文学的建构提供新鲜血液

刘半农借鉴民间资源来为白话诗重输血液,积极反拨书面语的直白和欧化语的死板。他积极追求诗体革新,“我在诗的体裁上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2]《瓦釜集》是现代文学史第一部方言诗歌集,其歌谣体、拟拟曲、拟儿歌、“四句头”山歌体等诗体的创新,给现代新诗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意义。《瓦釜集》用自由的形式、和谐的音律展现了民歌给现代白话诗歌带来的新活力。其章法结构基本以“四句头”为一节,又继承《诗经》、《汉乐府》等传统民谣重章叠句,或略改二三字,或一字不变。《车车夜水也风凉》每节第一句都以“啊!~~车车夜水也风凉”引出(“啊”字声调极响极长,符合劳动时的歌调),每节则是由五个不同的人叙述自己的经历遭遇,“我想到仔我屋里格老亲娘”、“我想到仔我屋里格阿大娘”、“我想到仔我前头村浪格大小娘”由此及彼,感物伤怀。最后一节“我里勿想短来也勿想长”与首节“我里想仔短来还好想想长”首尾呼应,感情变化发展的轨迹由思考到决绝,内在感情的自然消长就给民歌带来了流畅神韵。《隔壁阿姐你为啥面皮黄?》全歌的结构是一问一答的民歌对话体。在“面皮黄”、“实梗忙”、“面皮红”的层层追问中,娓娓道来血与泪的生存现状。《一網重来一網轻》“一網重来一網轻,一網里鲜鱼十八斤”反复叠句,情感脉络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渴望收获而又破灭的无奈转变到了对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质疑。《亮月弯弯照九州》在月光照耀下范围由大到小,“照九州”、“照六方”,最后定格在“照仔姐倪家”,时空跳跃,思绪飘荡,情深意切。民歌富有音乐性与节奏感,《瓦釜集》大体上韵脚相似,押韵的位置具有规律。《车车夜水也风凉》的每节韵脚为凉(iang)、长(ang)、好(ao(u))、长(ang);凉(iang)、娘(iang)、塞(ai)、裳(ang);凉(iang)、娘(iang)、好(ao(u))、障(ang);凉(iang)、娘(iang)、你(i)、场(ang);凉(iang)、娘(iang)、缠(an)、膀(ang);将(iang)、相(iang)、目忽(在方言中读轧鸟切,韵母则为iao)、凉(iang);凉(iang)、长(ang)、利(i)、场(ang)。各韵部的韵腹和韵尾大致相同,此歌作为“农歌”则是劳动时所唱的响亮的歌谣,其齐齿呼与开口呼相交,开口呼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大,声音响亮清晰;齐齿呼的贯穿使诗歌抑扬顿挫,其节奏也铿锵有力。《隔壁阿姐你为啥面皮黄?》每节韵脚为黄(uang)、忙(ang)、工(ong)、裳(ang);忙(ang)、娘(iang)、岁(ui(uei))、当(ang);红(ong)、孔(ong)、啥(a)、哄(ong);工(ong)、风(eng)、吃(-i)、孔(ong)。此诗歌中合口呼占大多数,发音时有呜咽之感,抒发了对悲苦身世的不满与无奈之感。沉重情绪夹杂着开口呼,凸显了对无耻厂长的怨恨控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你乙看见水里格游鱼》四句的韵脚为对(uei)、头(uo)、零(ing)、人(en),前两个为合口呼,其发音柔和圆润,哀婉低沉,与诗歌的意境氛围相融合。

方言是乡野文学的内在生命特质,刘半农的诗歌采集了原汁原味的江阴方言,凝聚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泥土气。如:扎鞋底、防棉条、推艄、勺麦等生产劳作类;油火虫、鹞子(纸鸢)、头胎蛋、鞋面布、袜套头、拐老杖等乡土风物类;捵小会、跑节场、抢寡妇、名和尚等民情风俗类。娘倪(母子)、耶兒(父子)、晚娘(后娘,读如买)、阿大娘(妻子)、老亲娘(老妇,年老农民都用以自称其妻)、大小娘(女郎,未嫁者)等人称词。还有方言短语:夜摸眼(近视眼)、吊田鸡(年长者戏弄小孩时的方式)、羹饭种(传种之种,以羹饭奉祀祖宗)、敲菱壳(屡找不已)、起哈哄(无端起衅)、豁拆拆(不务正业)、气格隆冬祥(拉倒完结)等。方言词中重叠式的合成词,如AAB式:搭搭角、想想长(动宾式);扎扎紧、撳撳满(偏正式)等;ABB式:如白篤篤、热烘烘、杀毒毒(阳光之酷热)、黑胧胧等,音节的重复增强了语音的节奏感。另外大量方言衬字、虚词的嵌入(如时间助词“仔”、转折助词“来”、语助词“末”、疑词“阿”),使语序与意脉连贯完整并无实际的意义,作为口语的标志凸显了当地独特的语言习惯。刘半农还大量采用县谚进行创作,或套用或改写,如:“善政桥直对鼓楼门,有理无钱说勿请”辛辣嘲讽了上层狗咬狗的混乱现实;“世上三樁苦,摇船打铁磨豆腐”繁劳生活经验的总结;“只有狠心格老子无不狠心个娘”婚姻家庭问题;“九天像春天,家家哭少年”、“苗篮 水一场空”、“小猪落地三升糠”、“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的贫寒生活,等等,体现了当地人充满智慧的文化心理和独特思维方式。

日常口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最诚挚最动人的感染力。刘半农用朴实的语言准确地把握底层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车卖浆之徒’,凿井耕田之辈,村姑农妇,灶婢厨娘,他们一样是人,一样会讲活泼自由的人话,而且他们因为没有披带过礼教的枷锁——这倒是得了圣人君子们‘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恩惠”。[4]刘半农用民间朴讷的口头语,惟妙惟肖地描摹女儿小惠的叽叽喳喳,稚嫩可爱的童心跃然纸上(《雨》、《一个失路归来的小孩》)。《母亲》、《奶娘》直白的倾诉中体会到母爱子锥心的焦虑与痛楚。他“善用俚言土语,甚至极土极粗的字眼,也全不避忌,在看的人却并不觉得它蠢俗讨厌,反觉得别有风趣。”[2]鄙俚的粗话具有与正统文化大相忤逆的异质。他不必忌讳使用“你落脱仔你狗魂来無耳朵?”、“你格娘是格偷饭鬼”、“你里老看松来大表将”、“白米饭沃死狗”、老看松(骂老人之词)、柳树精(骂女人之辞,此言为妖怪)等粗俗骂语,抒发了他们牢骚戏谑的心理,抓住了乡间充满喜剧的神采,切实呈现了当地人的生活逻辑与价值观念。刘半农以其民间文学的新鲜活泼来反叛传统诗歌的僵化,以及白话新诗枯燥的诗味,开掘出新诗地方化、生动化的艺术效果,为现代诗歌带来清爽淳朴的气象。

4结语

贫贱的儿时生活和辛酸的谋生经历使刘半农切身体会到底层人的生存之痛,对劳动人民的挚爱情感促使土生土长的他始终偏爱民间文艺。“半农确是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2]“浅”指他没有站在一种拯救、批判的立场进行文学创作,而是固守民间立场来叙述乡人本真庸常的营生。“清”不但指刘半农人格的“清”,还有其作品风格自然、坦诚的“清”,启蒙话语下的文学运动中独树一帜的“清”。刘半农以下层人的眼光去关照民间小人物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设身处地地倾听底层民众的歌声与哭泣。“我们要说谁某的话,就非用谁某的真实的语言与声调不可:不然,终于是我们的话。”[2]他让被启蒙话语遮蔽的民间发出了自在声音,展现了启蒙革命主流话语所构建文学想象之外的世界——即一个韧性、善良、痛楚、挣扎、粗糙的民间。

参考文献:

[1]王东光.刘半农:民间的语言自觉与价值认同——“民间” 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J].文艺争鸣,2013(1):44-48.

[2]鲁迅.忆刘半农君 [A]// 鲍晶.刘半农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3]刘半农.刘半农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钱玄同.吴歌甲集序[A]//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THE FOLK WORLD PRESENTED BY THE POETRY OF LIU BANNONG —withWhippingCollectionandEarthenwareCollectionas Examples

OU Yang-meng

(SchoolofLiberalArt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Peopl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showed the existence physiognomy of the Chinese local community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le Liu Bannong gave a true represent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iginal ecology by exploring a folk perspective beyond enlightenment vision.Liu Bannong actively drew the vitality of folk resource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poet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ple folk world presented in his works with some of the poems inWhippingCollectionandEarthenwareCollectionas examples and tries to spot the inspiring value the local cultural experience in his poetry has brought to the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form of modern literature.

Key Words:Liu Bannong; folk world; folk customs; folk standpoint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2-0153-04

作者简介:欧阳蒙(1990-),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4-11-20

猜你喜欢

刘半农民俗
冬季民俗节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民俗中的“牛”
刘半农的“喜诙谐”
民俗节
刘半农和他的“她”
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