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德育思想探析

2015-03-17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上善若水天道道德经

谭 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道德经》德育思想探析

谭 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道亮色。在今天,《道德经》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对《道德经》原始文本的研读,提炼其蕴涵的养生、处事、修身、处世和治国之道,有利于将《道德经》德育思想同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进行结合,并为我国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道德经;德育思想;德育工作;德育教育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有“万经之王”的称誉。《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道是体,德是用,共约五千字。《道德经》可谓字字玑珠、章章锦绣,对中国哲学、科学、宗教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它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遵循自然之道的德育养生之道——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老子在这一章用自然的客观存在体现“道”,并以此来赞颂天地,也寄希望于天道对于人道的影响,同时让人道能够顺应或效法天道的规律,与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观念吻合。天地因为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存在,故能长久;圣人谦让知礼、与人无争,反而能够受到众人的推崇,他们的这种“无私”,反而成就了他们自己,即“引导人们体悟无私、利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对于个体的养生延寿、拓展生命的价值”[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利他”与“利己”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便可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万物虽非我所属,却都能为我所用。这也是老子思想中既保守又“新潮”的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养生之道具有积极意义。

天长地久在今天几乎成为爱情的专属词汇,用浅显的字面意义对爱人许诺,其现实意义不仅仅在于“时间属性”——爱情的保鲜期恒久不变,用《道德经》中的原义来解释也许更能透析爱情的本质——“不自生,故能长生”,只有相爱的人敞开内心、减少自私、相互体贴,关心并包容对方,这样才能够“长生”,也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

二、追求至真至善的德育处事之道——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众所周知,水是至柔之物,能滋润万物,且在液体(常温)状态下可以与万物交融,随彼形而变己态,与物无争,接近于“道”,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老子任劳任怨、不争名利、“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德育处事之道。此章强调“上善若水”,同时也隐含一个前提——选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即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善于选择,以此来达到“最善”,这也是对“处众人之所恶”的提升,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自己、调整环境,最终达到“不争”“无尤”的境界。

“上善若水”的德育思想丰富。利万物,强自省,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表现,通过对自身的提升来适应并改变不利于自己的环境,忍辱负重、和谐共生。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的工作者,都要客观面对现实,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并加以优化利用,故老子所强调的“上善”更多的是对于过程的审视,至于结果必然与“善”存在因果。因此,“人应像水那样具有道性,善利导万物,不去争名夺利,只有人人慈让奉献,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更美好。这是对人钩心斗角、国家之间的战争的否定和鄙视。”[2]

三、强调淡泊名利的德育修身之道——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

老子在这一章采用了排比论证的手法,阐明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状态,强调应适时而变,以此控制风险,达到价值最优化。对于占有与贪婪,应该适可而止,锋芒毕露的人应有所收敛,避免犯众怒,如果持才傲物、骄横无度,必然会给自己留下祸根。老子以此劝诫众人,应该懂得满足,顺应天道,既然“功成”,就应该“身退”。事实也正是如此,“自古以来有几个人可以守得住名利和财富呢?又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在荣华富贵的虚名虚利上自我膨胀、骄傲自大,终于招致败亡的呢?”[3]

过犹不及,这是对这章最好的解释。万事万物,都有时限,先华必先衰,有高峰必出现低谷,要懂得把握好度,不要得寸进尺,贪慕虚荣,以避免晚节不保。功成身退的前提是能够摆正心态,静心面对名利诱惑,而且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不居功,在“持而盈”“揣而锐”“金玉满堂”之后能够静养其身,能够从容面对功名,拿得起,放得下,淡泊名利,有悠然处世的修身之道。

功成身退不能仅仅理解为保全自身,而应该包含着不居功贪位、含藏收敛的含义在内,它和“风风光光上台,漂漂亮亮下台”应有所区别。比如范蠡、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隐遁逃逸,并不是老子所说的“身退”。“老子哲学,丝毫没有遁世思想,他仅仅是告诫世人在做好事情后,不要贪慕成果,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4]

四、倡导内外兼修的德育处世之道——大辩若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在老子的哲学中,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绝对的不完美,内藏与外显不一定存在一致性,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人生智慧。其中“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大赢”是内在的品格,而“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若绌”则是外在的表现。

大辩若讷,可以看成是老谋深算。个人能力不外显,这不仅仅是气质的修炼,以到达一鸣惊人的目的,更多情况下也是一种保护和思考。每个人应该注重内外兼修,加强内在道法的培养,并要善于控制,避免外在锋芒影响内在的品格,打乱事物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应该注意通过躁制寒,静制热,“清静”是“道”的本性,人和万物若效法道,做到清静无为,不为外物所干扰,使自己的心境处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5],则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德育处世之道。

五、追求和谐社会的德育治国之道——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在本章中,老子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勇与天道自然。“勇于敢”则可能危及生命,“勇于不敢”则可以保全性命。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特别是对于战事而言,必须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实现大义的小失;而对于人道而言,没有任何东西比活着更重要,主要看依据什么伦理标准,这其中的利与害难以定性。而天道的规律则更为自然,不争善胜、不言善应、不召自来、坦然善谋,一切遵循自然之道,无可违背,“这就是说,自然法是不可抗拒,不能逃脱的,它有着广泛的效力。因此,人类社会应该尊重天道,治国者要依照自然法则治理国家[6]”,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治国之道的初步探索。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现在更多地被说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简单的汉字变化,体现的是从“天治”到“法治”,从“无为”到“有为”的转换。“天网”具有自然属性,主要依据天道、伦理进行调整,“不失”强调不丢失本性;“法网”则具有强制性,对于天道、伦理无法规范或约束的行为,需要强行执行,以维护社会秩序,促成社会和谐,“不漏”强调外在监控,符合依法治国的严肃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老子的《道德经》是有识之人的“红宝书”。从中可找到中国德育思想的根,体会到为人处世的趣味。在国际交往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引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引用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等《道德经》中的名句。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偏爱《道德经》,他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和经济论坛会议期间引用了“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足见《道德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道德经》微言大义、博大精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我们应该加强对其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只有做到了“修身”,才能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保障。同时,我们在紧跟科技步伐享受创新成果之时,也应该注意加强文化底蕴的培育,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加强对《道德经》这类中国文化价值的输出,让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雄踞于世界文化殿堂,自信地与世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

[1]吕锡琛.论《道德经》的生命教育思想[J].大学教育科学,2008(4):7.

[2]项运良.《道德经》的德育启示[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59.

[3]李俊华.上德若谷,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之道德修养标准[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2.

[4]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8:95.

[5]宋晶.老子德育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09(2):29.

[6]张元洁.老子自然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现代价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

Discussion on the Moral Thought of Tao Te Ching

TAN Hong
(College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As the first complete philosophy in Chinese history,Tao Te Ching added a bright color for China and the world’s cultural treasure.Today,Tao Te Ching still has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depth study is beneficial to strengthen our spiritual civilization,and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study of Tao Te Ching based on the original text and refining its inherent truth of keeping health,doing things,nurturing the body and soul,conducting oneself in society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will be beneficial to combine the moral thought of Tao Te Ching with China’s current moral education work,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our moral education.

Tao Te Ching;moral thought;moral education work;moral education

B223.1

A

1008-469X(2015)03-0103-03

2015-04-14

谭红(1987-),女,湖北巴东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天道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上善若水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天 道
上善若水(之三)
上善若水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上善若水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