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的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5-03-17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叶圣陶阅读教学教师

毕 敬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的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毕 敬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叶圣陶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理论的建设,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阅读教学思想体系。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可以分为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两部分,在这两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选编教本、督课预习和讲评考核三大方面发挥其作用;在略读教学中,教师则要精心为学生选择书目并指导阅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活动的中心,这是叶圣陶阅读教学论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阅读教学;教师观;理论价值

叶圣陶的阅读教学理论,可以划分为精读教学理论和略读教学理论两部分。这些理论在《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两部专书中有最完整的呈现。因此,本文结合这两部专著,通过对叶圣陶阅读教学理论中两种阅读教学的分别阐释,探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承担哪些教学任务;并由此着眼,借以论述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学母题,即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次关系问题。叶圣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论建树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这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

一、精读教学中的教师

叶圣陶认为,所谓精读教学是经教师对选定文章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的指导,学生在仔细嚼咬、努力钻研课文后,最终获得技能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可应用于“任何时候阅读”的基本能力。[1](P4)这种基本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可以阅读不同种类图书的精读技能,二是渴望阅读、擅长精读的良好习惯。而技能和习惯的养成绝不是凭空所能塑造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为了完成训练目标,教师作为义不容辞的施教主体,必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完成“三个切实”。

1.教师与精读教材

选择教本要切实。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同,需要一套供学生阅读、教师讲解的文本。编选得当的教材不但可以方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讲演发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学生在自修过程中得力的学习媒介。叶圣陶建议,“最理想的办法,最好国文教本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段落,不加标点,供学生预习时候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2](P3)两套教本的好处在于,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相对集中,提高预习效果。如果学生的分段和标点虽然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而又确有其独到之处,经教师指点和肯定,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发现式学习的生动局面。

叶圣陶同时指出,在实际操作层面,“两套教本”的设想很难实现。语文教本大都是经过特定组织细心编选并推之于众的,不大可能同时出版两套不同的文本。对此叶圣陶先生“退一步设法”,建议要令学生在预习时仔细考究每一处段落的划分,以及每一处标点的使用意义,以及有无其他的分段、句读方法。这样做在教学实际上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本了解得更加透彻,对课文每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都要有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疏漏和错误。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思考模式——变主观教学为互动教学,耐心施教,方法灵活,认真思考学生的不同答案,能够发现确有新意之解和纠正错误答案。

2.教师与精读预习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要切实。叶圣陶认为,“在指导以前,先得令学生预习。预习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察必须认真。”[2](P3)在此认识基础上,叶圣陶提出预习要经过“通读”“识字”“解答问题”三个步骤。在此期间,教师的监督与引导意义重大。

教师要考查预习的成绩怎样,自然得在上课的时候指名通读。[2](P4)通读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做吟诵(美读),另一种叫做宣读(论理的读法)。一般而言,古文和白话文中富于感情的篇章适合用吟诵。一般说理的白话文适于用宣读。在学生通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通读得顺畅、准确与否,对学生的预习程度进行评估。

在“识字”阶段,教师重点在关注学生精读习惯的养成。学生碰到疑难生僻的字词应养成勤于查字典、认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学生识字不能懒,“仅仅知道生字生语的读音与解释”还不能知足,要“知道它在某一种场合才可以用,用在另一种场合就不对了,这才真个认识了”。[2](P5)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督导,以利于学生良好“识字”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由“通读”到“识字”的过程中对选文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欠缺的则是对课文脉络的总体把握。“提示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灵感,叫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个总体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就非得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思想动向有所了解不可。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也正是叶圣陶所说的“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2](P9)

至于“考察要认真”,可以参考叶圣陶先生的话:“一篇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字后面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后寻求解答。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得大致不错,那就真正做到‘精读’二字了。”

意思是说,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向学生提问,通过从不同角度的简单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是否有了通观的把握,以此为参考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工作。

3.教师与精读讲评

构建和完善自贸园区法律制度,是自贸园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自贸园区新制度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探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甚至创新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手段。构建完善我国自贸园区法律制度,不仅应当遵循我国已有的总体设计方案,更应当考虑多边经贸法律体制规则。

精读讲评和精读预习不是互相剥离的两个阶段,而是彼此紧密衔接的一个整体。因此,预习中的很多学习方法在讲评时同样适用。首先是吟诵。教师在讲评的全过程之中都应当充分注意吟诵的功用。课前吟诵,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课间吟诵,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吟诵,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因此“学生对于文字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不妨指名吟诵。或者先由教师吟诵,再由学生仿读”。[2](P11)

其次,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叶圣陶认为,精讲课文毕竟有限,至多不过几百篇文章,“倘若死守住这几百篇文字,不用旁的文字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与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弊病。”[2](P1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拓宽视野,就需要由教师从旁加以指点和训练。教师先要通过对课内文章的精细讲读,从行文结构、选词造句、字词精讲三大方面为学生讲解透析,使之理解、记忆进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再来,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提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足以支撑课外阅读指导的广博知识面和选择课外读物的选书眼光。这实际上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严格要求。

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精读考评,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精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否可以晋级下一学习阶段。在考评中教师的基本原则是更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不必拘泥一种方式。[1](P16)精读考评不能马虎。除了学生要认真应对考评之外,教师对此也要高度重视。教师在给出分数之后,还要对得分情况加以研究,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研拟对策,以此提高教学水准。

二、略读教学中的教师

“略读”的概念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同中有异。所谓“略读”就是: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略读”并不是“粗略地”阅读,或者是“忽略地”阅读,而是一种将提纲挈领式广泛浏览和有重点性的精密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既注重对文字关键信息的采集,更要求阅读视野的宽广和阅读速度的提高。从这种意义上说,略读是更高级别的精读。

1.阅读书目指导

“略读既须由教师指导,自宜如精读一样,全班学生用同一的教材”。[1](P4)这种同一的教材可以指经过教师悉心编选,制定学生统一使用的课程教本,也可以指教师向学生一起推荐的课外参考书。叶圣陶认为,略读书目的选择权一定要在教师手中,而在选择参考书目的时候,叶圣陶提醒广大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指定阅读书目的时候,不用贪多。“分量太多,时间不够,学生阅读势必粗略,甚至于忽略;或者有始无终,没有读到完篇就此丢开了;这都足以养成不良习惯,为终身之累。所以漫无计算是要不得的。”[1](P6)因此,“与其贪多务广,致发生流弊,不如预作精密估计,务使在短少时间之内”,教学生把指定的教材读完,“而且把应做的工作做到家,绝不草率从事”,使学生“借此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1](P6)

最后,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展,从旁指点。如果图书的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可独立解决的范围,或者分量过多,学生不容易找到所需要参考的部分,都得给他们说明或指示。一方面要他们练习参考,一方面又要他们不致茫无头绪,提不起兴趣;唯有如上所说相机帮助他们,才可以做到。[1](P11)

2.阅读方法指导

略读的方法是精读方法的熟练运用和技能升华。略读“总得像精读时候的预习一样”,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涵咀,使学生完成对文章逐字逐句的精细理解和宏篇主旨的准确把握。教师在进行略读方法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三点加以关注:

第一,矫正学生的阅读习惯,将精细阅读的习惯贯穿在阅读活动的始终。“略读原所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绝不能让学生胡乱读过一遍就算。”[1](P11)这是叶圣陶对略读教学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严格监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脚踏实地,毫不苟且,到习惯既成之后,才会“过目不忘”“展卷有得”。若开始就草草从事,说不定将一辈子“过目辄忘”“展卷而无所得”了。[1](P11)

第二,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其做到对文本的精确理解,进而形成欣赏能力。不同种类的图书,自有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一点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对优秀的文章,学生要仔细阅读,低劣的文章则要少读或不读。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阅读意识,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当然无从着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1](P13)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择要思考能力,做到“读书而不能为书所蔽”。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死记文本内容,而在于从书本之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对一本书,如只知道平均分配时间,一味地读下去,自然容易忽略重要内容,迷失于文字的海洋,难以形成清晰记忆。而学生带着问题,重点阅读,择要记忆,自然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略读指导,其意义也在于此。其中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择要思考的能力。[1](P12)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叶圣陶的阅读教育思想中,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核心。在他的阅读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除了“精读指导”和“略读指导”外,还有第三大阅读阶段——“自由阅读”。阅读训练,“其目的唯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1](P4)学生终归要脱离课堂生活,脱离教师指导,走向社会,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自由阅读,便是叶圣陶在阅读教育领域为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蓝图。

基于此,有学者撰文指出,叶圣陶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育的目标是不需要教”的宏伟蓝图。[3]在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中,教师从旁指导的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最终达到学生自主进行的自由阅读,这一教学过程确实贯注着一种“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的理论情怀。但是,如果就此论定叶圣陶先生主张淡化教师的课堂影响,使之退居幕后,进而认为该由学生接管课堂并成为教学中心,这种看法恐怕绝非先生本意。

笔者认为,不能将叶圣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目的论和方法论混为一谈。“不用教”的自由阅读境界虽是阅读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在目标尚未达成前,以教师为中心精讲细读、反复涵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没有被叶圣陶所放弃。上述教师在“精”“略”两种阅读教学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恰恰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才是叶圣陶阅读教育理论中最基本的模式。

其实,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互动共鸣,教学相长,这本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叶圣陶先生在大量的教育学作品中反复申说,提醒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一定的位置。要注意到,叶圣陶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写给身居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参考的。在这种对象明确的述说语境之下,当然要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重要性。然而,细细推敲叶圣陶的话语意涵,其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溢于言表。叶圣陶的教育著作最重要的书写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群体。其对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相长的前景论述,最终还要归结于施教者能否将它实现。不能忽视的一点,教师才是叶圣陶一切教育理论的受用对象。

概而言之,在精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充分利用教材,落实预习指导,完成课文精讲与精读技能的迁移,这决定了精读教学的成败。在略读教学中,教师的语文素养和知识面决定了略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最终能否顺利完成精读技能和略读习惯的养成,最终达到自由阅读的境界,其关键的连接点还在教师。正因如此,在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体系中,教师才是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核心。

四、结束语

经历了数十年的新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在新课改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理论定位尚不明确,导致教育工作者思想混乱,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教师盲目求新,遂迷失在“素质教育”的迷途之中。

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次地位,这不是一项纯理论性的学理探索,而是切实提高我国基础教学水平的思想武器。根据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固然是不容忽视的受教主体,但是教师才应该居于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被动关系不应以受教育者为参照系加以衡量,而应该以施教者来衡量。教与学,其知识的主要流向必然是从教到学。没有“教”,学生便无从去“学”;“教”不好,学生必然“学”不好。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再在“教师学生二元中心论”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的理论泥淖中打转,而应该打破固化思维,摒弃理论成见,明确方向,进行切实可行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

既然课堂应以教师为中心,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将是“新课改”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由此看来,教育部特别将“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列入教育部2014年工作计划,并对此进行理论探索,不失为明智之举。

[1]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徐龙年.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Views of Teachers in Ye Shengtao’s Reading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BI 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China)

Ye Shengta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teaching reading. He proposed a systematic reading teaching ideology.By his view,the reading i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intensive reading and skimming reading.In both parts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teachers have a vital central position.In the intensiv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play its role in the three main areas of selecting materials,guiding preview and commenting on assessments.In the skimming teaching,teachers must carefully choose books for students to read and provide guidance.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ctivities,teachers are the centre.This is the core theory of Ye Shengtao’s views of reading instruction,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basic education.

Ye Shengtao;reading education;views of teachers;theoretic value

G633.3

A

1008-469X(2015)03-0096-04

2015-03-25

毕敬(1991-),男,天津滨海新区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美关系史、历史学教学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叶圣陶阅读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