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3-17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刘 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刘 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文化因素的导入,以增强其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此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应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结合具体的篇章内容和当下热点话题,给学生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找好语言和文化的结合点,同时注重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文化教学,适度安排教师出国培训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文化;语言;差异;教学模式

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侧重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等语言知识,显而易见,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语言学习提高到语用层面,是为了交流,达到日常生活中深层次的沟通与互动,这种交际能力具备与否直接取决于文化渗透程度的深浅。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不了解英美文化的前提下,要把英语掌握好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地了解目标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背景,越有助于外语学习的顺利进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古老的遗产,文化的任何其他方面都不可能早于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言。”[1]此观点创新之处在于突出了语言所具备的“文化”功能。英国语言学家L.R.Palmer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2]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学者和语言教育者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意识到在外语教学中穿插文化的重要性。许国璋教授的论文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80)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诞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关于文化教学的文章,这篇文章讨论了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虽然表面意义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民俗和价值观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研究表明,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英语学习是不成功的。从那时起,很多学者便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交际和外语教学。

胡文仲被认为是文化教学的推进者,也是国内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领军人物。1994年由他主编的《文化与交际》把文化与交际的密切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英语教学与研究起到了有益的指导作用。2004年出版的《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从外语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语言与文化,探讨跨文化交际,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是孪生姐妹,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只要学习一种语言就一定要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文化教学目前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此课题缺乏真正体验式研究,无法把大量的理论研究有效地应用于实践,研究成果缺乏操作性和一定的可信度,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所以无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适当穿插与目标语国家相关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对这些文化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使因文化差异而发生的误解降到最低。当然大学英语课堂时间相对有限,对于文化的讲解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外国的风土人情,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能力从课本的阅读材料中剖析出其暗藏的文化因素,提高这方面的认知能力,那就是文化教学另一个更为实际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一点一滴地把文化教学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日积月累,从而使受教育者完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为了确保这一模式的顺利进行,首先师生需对文化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导向,在正确理论的引导之下,用扎实的语言基础做铺垫,教育者点点滴滴地向被教育者灌输异国文化,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教学能力

(1)高校教师现状。这是当务之急,主管部门应为高校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中外文化交流机会。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只具备讲授教科书和基本英语知识的能力,接受过多次国内的学术会议培训,唯一欠缺的一点是没有感受过来自国外文化氛围的熏陶,无法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实、准确地传递给学生。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派遣教师出国进修是一种非常高效、直接的培训途径。

(2)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实践证明,出国培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异国文化,还能深入地接触到国外所特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出国感受异国文化,进入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入环境,提高语言应用交际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抓住此次宝贵机会,充分利用国外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根据学科方向使自身的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

2.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找好平衡点

“纯语言教学”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师应技巧性地将语言与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文化来讲解语言,用语言来充实文化,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因素并不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点,在最基本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也可以发现文化因素的存在,比如教授学生如何和人打招呼、寒暄、表达谢意、起身告辞等,即使只介绍了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只要从文化角度解析它是可以被外国人所接受的,那么这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成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了语用知识和文化常识。当然这种文化习得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这样的学习也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但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一条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上前行。

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这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安排。譬如在讲解《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4]Unit2 Text A The Freedom Givers,此篇课文中牵扯到美国一段解放黑奴的历史——“地下铁路”,这篇课文如果只是围绕课本逐字逐句地讲解,效果无疑是大打折扣的,学生非但无法深刻了解这段历史,对英语学习的枯燥、抵制情绪甚至会影响到对于课文基本词汇的记忆。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段合适的视频材料,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的一部动画情景喜剧,该片从许多角度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进行嘲讽,同时又极具娱乐性。其中有一集正是和这段历史有关,不妨让学生欣赏完,接下来或基于历史或再进行艺术创作,自己来演绎一部与这段文化、历史相关的小短剧,这样就将所学的文化常识应用到了实践,当然这种“实践”人为营造的因素居多,但学生也因此得到了锻炼。

3.教材阅读部分选择原版英文,课堂实际教学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材的选择上倾向于用国外原汁原味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这样便于教师挖掘其中暗藏的文化内涵。用外语来诠释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英语课程时代感很强,脱离现实热点问题的英语课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让课本内容紧扣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这一点是非常有难度的,一本优秀的教科书通常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弊端是出版时间稍久难免会脱节于现实。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设法做到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话题的自然过渡,指引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把鲜活的社会问题和教材内容糅合在一起。

4.了解中英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类只能依照自然界自身存在的规律去适应自然,而绝不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去随意改造自然,形象思维感强;而西方文明强调“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崇尚自由,不仅敢于去认识、解释自然,而且勇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突出抽象思维。这就决定了英语重结构——“形合”;而汉语重语义——“意合”。很多情况下,英语学习者不了解目标语文化,事实上是不了解中西文化、中文和英文的差异。作为教师,不管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哪方面,知识面都应稍稍涉及英汉对比方面,以便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文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过程是消除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文化差异对习得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过程,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文化教学严重匮乏的问题,如果不消除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的障碍,引领正确的认知方向,那么教学将会事倍功半。我们学习英语最终是为了交际,除了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还要知道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什么语言,换言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所以,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是外语教学的本质、灵魂。与其说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文化的传递过程。Brown曾指出,文化是联系语言和思想的有机整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由“英语课堂纯语言教学”模式逐步向“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模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为社会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人,真正体现英语教学的生命力。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0.

[2]L.R.Palmer.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4:151.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障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李荫华,王德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4-38.

Construction of Culture-orient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LIU Sh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Jiangsu 222006,Chin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add the lead-in part concerning culture to non-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In this way students’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For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such students,educators ought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materials,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chapter and the current hot topics,introducing students to the cultural background,looking for a good combination of poin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while focusing on the contras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n addition,it is also a realistic and practical way to send teachers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teaching.

culture;language;difference;teaching mode

H319

A

1008-469X(2015)03-0078-03

2015-03-16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校级课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LYGSZ13064)

刘莎(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