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千字文》看周兴嗣的才情与思想

2015-03-17米学军

关键词:高祖千字文儒学

米学军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千字文》是千古奇文,但对其作者——周兴嗣,由于史料记载较为简单,因此,研究困难重重。但通过研究其作品《千字文》,是否可以进一步探究周兴嗣的生平、事迹、才学、思想呢?

中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云:“其文如其为人。”[1](P1658)古代的大思想家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2](P71)西方的大思想家布丰说:“风格就是本人。”[3](P25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说:“文学家的作品,多少都带有自传的色彩的。”[4](P261)“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5](P80)因此,通过研究《千字文》,从而进一步研究周兴嗣的生平、事迹、才学、思想等,应当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史料的记载

关于周兴嗣的史料,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比较可信的就是《梁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三·文学(上)》。其中,关于周兴嗣的记载是这样的: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汉太子太傅堪后也。高祖凝,晋征西府参军、宜都太守。兴嗣世居姑孰。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尝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谓之曰:“子才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卒被知英主。”言终,不测所之。齐隆昌中,侍中谢朏为吴兴太守,唯与兴嗣谈文史而已。及罢郡还,因大相称荐。

本州举秀才,除桂阳郡丞,太守王嵘素相赏好,礼之甚厚。高祖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拜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其年,河南献舞马,诏兴嗣与待诏到沆、张率为赋,高祖以兴嗣为工。擢员外散骑侍郎,进直文德、寿光省。是时,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九年,除新安郡丞,秩满,复为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十二年,迁给事中,撰史如故。兴嗣两手先患风疽,是年又染疠疾,左目盲,高祖抚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手疏治疽方以赐之。其见惜如此。任昉又爱其才,常言曰:“周兴嗣若无疾,旬日当至御史中丞。”十四年,除临川郡丞。十七年,复为给事中,直西省。左卫率周舍奉敕注高祖所制《历代赋》,启兴嗣助焉。普通二年,卒。所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文集十卷。[6](P697-698)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六十二·文学·周兴嗣传》,记载的内容与《梁书》基本相同。

关于周兴嗣写作《千字文》的过程,唐人李倬《尚书故实》这样记载:“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按指王羲之)书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7]关于这个故事,《太平广记》《刘宾客嘉话录》与《尚书故实》记载的大同小异。

从上述史料中,可以读出如下一些信息:周兴嗣是名门之后,天资聪慧,博古通今,擅长诗文,佐撰国史,官至员外散骑侍郎,著有《休平赋》《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即《千字文》)《皇帝史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文集十卷等。

至于周兴嗣写作《千字文》的过程,《尚书故实》说:“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笔者认为,这个故事并不可信。一千个不同的字,抄写一遍也需要不少的时间,更不用说先要记住每个字再立意构思润色加工了,因此,一夜就完成了这部千古奇书,并不可信,里面有很多夸张的成分。

至于周兴嗣的性情、才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史书皆语焉不详。事实上,通过研究《千字文》,我们是能够找到一些答案的。

二、从《千字文》看周兴嗣的才情与思想

通过细读《千字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周兴嗣是饱学之士,是文学才子,是儒学传人,是教育大家,而其内心深处则始终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即心慕田园。

(一)饱学之士

通过细读《千字文》,可以肯定的是:周兴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非常博学。在短短的千字以内,周兴嗣从宇宙自然谈起,说古论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名人和历史典故,令人叹为观止。

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癌组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均依次呈递增趋势,且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1.34、0.57、1.05,均P>0.05)。

先看他在《千字文》中都引用了哪些文献和经典:《诗经》18处;《尚书》12处;《礼记》7处;《论语》6处;《易经》《左传》各5处;《汉书》4处;《史记》3处;《后汉书》《管子》《楚辞》《淮南子》《荀子》各2处;《韩非子》《史记正义》《越绝书》《新论》《墨子》《孟子》《老子》《孝经》《战国策》各l处。共涉及22部文献和经典。

再看他在《千字文》中都谈到了哪些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龙师(伏羲)、火帝(炎帝)、鸟官(少昊)、人皇、尧、舜、姬发、成汤、墨子、杜度、钟繇、姜太公、伊尹、周公旦、齐恒公、绮里季、汉惠帝、傅说、武丁、萧何、韩非子、白起、王剪、廉颇、李牧、大禹、孟柯、史鱼、疏广、疏受、吕布、宜辽、稽康、阮籍、蒙恬、蔡伦、马钧、任公子、毛墙、西施,共40人和他们的故事。

除此之外,《千字文》还涉猎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地理和风物知识。如,在《千字文》中,仅地名就涉及到了19处:丽水、昆仑山、长安、洛阳、礴溪、古奄国、曲阜、践土、衡山、泰山、云云山、亭亭山、雁门关、鸡田、赤城山、昆明池、褐石山、柜野、洞庭湖。

读《千字文》,我们发现,周兴嗣对这些文献、经典、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以及天文、地理、风物、掌故等等,都是信手拈来,如果不是对它们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是不可能运用得如此巧妙、如此从容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千字文》是一部袖珍的百科全书。

(二)文学才子

《千字文》不仅是一部袖珍的百科全书,而且也是一首构思奇特、匠心独具、精巧无比、语言优美的四言长诗。它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表现了周兴嗣超人的文学天赋。

《千字文》通篇四言一句,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8](P85)。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说:“《千字文》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词句和成语,不但字数有限制,内容也有要求,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负担薪火相传的使命。不光识字,更要明理。因此,这是一本煞费工夫的教科书,难度是很大的。谓予不信,你不妨试试,任你挑选一千个常用汉字,能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社会伦常、自然现象、道德修养统统囊括其中吗?”“自问世以来,一千多年间,还没有第二个才子,尝试另编一本《千字文》。这足以说明其编纂难度以及其权威性质。”[9]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8](P86)“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10](P103-104)语言华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不知什么原因,周兴嗣除《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即《千字文》)外,其他的作品,如《休平赋》《皇帝史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文字,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是不是因为《千字文》写得太好了,太有名了,他的其他作品人们都渐渐地淡忘了?不过,经典不在多而在精,对周兴嗣来说,一部《千字文》也就够了。试想,像《千字文》这样的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又有几部?

(三)儒学传人

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汉代,儒学独尊天下,虽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天下的地位和局面已经被打破,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尽管处境艰难,由于有一群执着儒学思想的儒学传人的坚持和弘扬,儒学的传统并没有中断,这一群儒学传人就包括周兴嗣(此外,还有江统、顾欢、王通等人)。正因为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隋唐儒学、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我们认识周兴嗣和《千字文》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细读《千字文》,不难发现,贯穿《千字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四时、风物、中国早期的历史和政治制度。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修身工夫,其核心就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第二部分开始就写道:“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整个第二部分,就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而“五常”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10](P107-113)如果对《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孝经》《礼记》儒家经典非常熟悉的话,就会知道,这里所讲的,都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周兴嗣是儒学传人。也正因为此,《千字文》才成为中国古代蒙学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经典。因为,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正因为它占据统治地位,所以才得到统治阶级的弘扬和推崇。

(四)教育大家

什么是教育大家?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既要传播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讲究传播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首先,之所以说周兴嗣是教育大家,是因为《千字文》不仅思想健康,而且它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当然,现在来看,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但评价历史,我们一定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周兴嗣在编《千字文》的时候,处处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千字文》是梁武帝萧衍让周兴嗣为“诸王子”编的蒙学教材,也就是说,是为幼儿编的蒙学教材。因此,他所选的这1 000个字,都是当时最简单、最常用的字,不常用的、生僻的字基本不选。我们把这1 000个汉字与现在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中频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两千个汉字进行逐字比较发现,1 500多年过去了,只有249个汉字不在这个两千字的常用汉字表中,也就是说,仍有75.1%的汉字在前两千个汉字中。

其次,因为是面对幼儿,这本蒙学教材还充分地考虑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周兴嗣在《千字文》中,并不是板起面孔,空洞、抽象地说教,而是把道理和故事生动地结合起来。如“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春秋时期,齐桓公多次纠合诸侯,救济弱小的国家,扶持将要倾倒的周王室。汉惠帝作太子时靠了商山四皓,才幸免被废黜,商君武丁因梦境所感而得贤相傅说。这些人物才能出众,勤勉努力,正是依靠了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首先受困于连横的策略。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结果连虞国也一起给消灭了。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律法制定九章,韩非却死在他自己主张的苛刑之下。)“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史册之中。)所以,《千字文》写得并不枯燥乏味。

再次,《千字文》用文学的手法,诗歌的形式,四言一句,语言优美,极富文学感染力。全文125联250句,除第 1、3、20、104四联为逐句用韵外,其余均为隔句用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五)心慕田园

史料记载,周兴嗣踏入仕途之后,终生为官。如前文所述,“本州举秀才,除桂阳郡丞……高祖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拜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九年,除新安郡丞,秩满,复为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十二年,迁给事中,撰史如故。十七年,复为给事中,直西省。左卫率周舍奉敕注高祖所制《历代赋》,启兴嗣助焉。普通二年,卒。”[6](P697-698)仅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周兴嗣似乎是个一生混迹官场的俗人。但他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尚书》云:“诗言志”。细读《千字文》,可以发现,周兴嗣并不是一个贪图钱财、留恋功名的俗人,而是一个内心向往恬静田园生活的名士。“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鵾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林为好。疏广、疏受预见到危患的苗头告老还乡,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离群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想想古人的话,翻翻古人的书,消往日的忧虑,乐得逍遥舒服。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池里的荷花开得光润鲜艳,园中的草木抽出条条嫩枝。枇杷到了岁晚还是苍翠欲滴,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地凋谢了。陈根老树枯倒伏,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寒秋之中,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10](P103-104)

也许有人说,这是矫情,是卖弄清高。笔者认为,这应当是周兴嗣内心的真实渴望。就像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告诉我们的:人生处处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周兴嗣长期在官场生活,也许他真的厌倦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真的想到田间、山林去清静清静,去过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正是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周兴嗣是身在官场,心慕山林。

[1]苏轼.答张文潜书[M]∥苏轼全集(下)卷四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孟子.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布封.论风格[M]∥外国作家创作经验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4]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5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5]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7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6]姚思廉.梁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三·文学(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徐梓.千字文的流传及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2).

[8]刘宏毅.千字文讲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9]李国文.旧书新读[EB/OL].人民网.大地.(2005年第十三 期).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5435/1367666.html.

[10]李逸安,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10.

猜你喜欢

高祖千字文儒学
《真草千字文》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儒学交流在路上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