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2015-03-17黄橙金
黄橙金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下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及时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他们的人生更加“锦上添花”,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
关键词:预防;引领;友爱;合作交流;教育有方
就当前小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在当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创建和谐社会下的新一代教育模式,首先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就现代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综合表现,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代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思想行为的展现,是未来时代的缩影。
一、预防作用:“防微杜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未露头时给予防范性提醒,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大家明辨方向,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通过提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防微杜渐的标尺,可帮助小学生筑牢坚固的道德意识的城墙堡垒。促使各人头脑清醒地完成每一件事,规范好每一个动作。
二、引领作用:“保驾护航”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引导性提醒使一些现象已经暴露出来,略有扩展趋势时给予引导提醒。如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父母离异,孩子不能得到及时的关爱,这些孩子的心灵以畸形的方式引起别人关注,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举动赢得别人关注,平时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言行放荡不羁、聚众闹事、惹是生非、逃学后进网吧,那真是一堆“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得,打不得”,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就逃学不来。真是让老师“一口吃个刺猬——无处下手,扎口又扎心”,行为上经常是扯动荷花带动藕,无事生非,学习上不安神,马虎、开小差,做事粗心大意,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作业懒得做,成绩处于劣势。对这种现象必须给予引导提醒,才能把他们扭曲的灵魂召唤到正确的心灵上来。
三、教育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语言提醒”。提醒这种方式常常伴随在活动当中,要捕捉时机,及时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了达到思想教育渗透性的效果,可采用语文专题讲座、语文图片展览、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
四、“The teacher is a tape”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思想教育矫正性提醒是指当一些问题已经发生时,要面对现实,针对问题的存在,必须采用矫正性提醒,可通过促膝谈心,分析问题存在的弊端,采用启迪引导,促使其反省,感悟深刻,自觉地振作起精神,做到亡羊补牢,迷途知返。还可以采用一事一议的语文小组形式,集中大家的智慧分析其危害。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辅助他们健康地成长,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语文老师加紧督促,学生紧锣密鼓,师生准备同台登场,台上台下齐动员,主角配角都是“角”。对于班上的语文学习尖子,教师最关注的莫过于学习成绩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也会引起高度的警觉,因为在当今仍以升学率论高低的大气候下,这些尖子学生可谓学校的“生命线”,是语文老师实绩的功勋章。因此,我以为“素质教育、全面的思想教育”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对他们来说太一帆风顺啦。面对挫折会一蹶不振,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优良品性的培养,会使他们的人生更加“锦上添花”。
对于语文尖子生,语文老师不仅不给予特殊照顾,相反比普通学生要求更严格。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俗话说:“逆境中贵成才”,同时也体现了老师一视同仁,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
其次,为学生之间创造更多的正当交往、交流的机会。现在校园里的集体舞就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交往渴求,慢慢地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否则,学生就有可能通过不当的途径到班外、校外去寻求、去满足这种心理渴求,而且目前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天只要求学生埋头于书本、作业堆里,忽视学生的情感交往。不重视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这种渴求得到满足。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毫无裨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千差万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醒、心理疏导,可以避免矛盾的产生、问题的发生,将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社会关系很有裨益。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方针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十八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刘玉僧,杨淑贞.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