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行知精神同行 做民族复兴的筑梦人

2015-03-16谢世兵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2期
关键词:行知徽州陶行知

谢世兵

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了北师大,亲切看望慰问师生,与该校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对全国1400万人民教师提出了要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即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是总书记对教师的谆谆教诲,更是殷殷期望。他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成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为师者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勇于担当,用全部的心智践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全部真谛。

“四有”好老师,像标杆,等我们超越;像灯塔,照我们前行;像号角,催我们奋发。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名教师,诸如孔子、韩愈、陶行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等,也旁征博引了许多古人、名人“说教”的至理名言,诸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等。其中,提到最多的人就是陶行知,引用名言最多的人也是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原名陶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毛泽东称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其“万世师表”。郭沫若更是将他与孔子并提,称其“陶子”——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毫不夸张地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的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陶行知真正是广大教师的楷模。

古徽州是陶行知的故乡。大约从宋朝开始,古徽州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文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那时候,徽州大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府学、县学、书院、私塾林立,随处可到听学生朗朗读书声。先后涌现了朱熹、许承尧、程大位、戴震、陶行知、胡适等一大批“大家”。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已经衰落的小商人之家,16岁时,进入了教会开办的新式学校——崇一学堂。后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师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他终生从教,主张平民教育,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

陶行知是古徽州的骄傲,更是新黄山的骄傲。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现实价值意义,更具深远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陶研学校、陶研机构遍地开花,学陶师陶蔚然成风。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基本观点有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我影响至深的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它是“生活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今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对民族、国家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尤为重要。要创新,就要创造。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就要实行“五大解放”(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可是,我们师者扪心自问一下,做到了吗?教育部三令五申地下达“减负令”,又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一以贯之了?创造之路,任重道远。

当年,病榻之上的钱学森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惊世骇俗,震耳发聩,剑指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和软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把我们的孩子真正地解放出来,要让孩子们学会创造、勇于创造。

我庆幸,我生在黄山、长在黄山,与教育名家陶行知“同根同源”,实属万幸之至。

少年时代,我便在心里种下了当老师的梦想种子。青年时代,我的梦想种子发芽、生根了,我如愿考取了歙县徽州师范学校。我依稀记得,在徽师入学的那一年,老师就组织我们参观新建成的行知纪念馆和行知公园,那是我第一次走近了陶行知。站在陶行知的塑像前,我默默起誓——成不了教育家,我也要成为陶行知式的好教师。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就行走在学陶师陶的道路上,这一走,就走了20余载。这条路,对我而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永远在路上。

徽州师范学校是学陶师陶的熔炉。我就在这座熔炉里锤炼过。徽师校园的教学楼前挂有一条校训——“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教学做合一”。这条校训不仅挂在校园里,更根植在我心上。秉承这一校训,我们在校园里学陶师陶“乐陶陶”。走出徽师校门,我们走进了广阔的农村天地,立志做行知式的乡村教师,让“行知花”开遍了黄山的村村组组、角角落落,娇艳芬芳。

喜欢陶行知说的话,大白话,大实话,话语中全没有“留洋”痕迹,没有“博士”印记,完全就是一个平民教育家说出的话,就连普通的老百姓都听得懂。“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英雄好汉。”等等。这些普通的话语里,折射出的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大道理,易学易懂,好悟好行。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陶先生说的三句话更是我的最爱。在“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视为工作的座右铭;在“教师要有道德情操”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二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视为教育的真谛;在“教师要有扎实学识”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三句话“出世便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我视为人生信条。在“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论述中,尽管总书记没有提及陶行知的话语,但这句话早已“浮出水面”——那就是“爱满天下”,我视为做人之本,求真之源。

要做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就要好好学习、践行陶行知的这四句话。要有理想信念,就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有道德情操,就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有扎实学识,就要“出世便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要有仁爱之心,就要“爱满天下”。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果真如此,我的人生是幸运了,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有给我启蒙、破蒙的水田、国常老师;有我独在异乡求学照顾我起居学习的巧荣老师;有在我转学受阻,勇于接收我的家珍老师;有只带了我一年的初中语文,却教会“用心来写作”的永丰老师……这些好老师,像是在接力,合力培育我。那些曾教我的好老师,我永远铭记在心。如今,我是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我也拥有了一批好老师,他们当中有扎根皖赣边界30余载的“两戴”教师,有服从安排,甘当乡村幼儿园男教师的辉嫦老师……他们是学校的财富,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他们更是乡村孩子们的幸福,成长之路有好教师相陪,一生幸运。

时代在发展,行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重任在肩。让我们携起手来,学好陶、师好陶,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知徽州陶行知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徽州绿荫
陶行知教育名录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实践“行知”教育思想 开展“节约型”科技活动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