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缺陷:一个批评性思考

2015-03-16李海明

关键词:边际报酬生产力

李海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缺陷:一个批评性思考

李海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从边际生产力法则的胚胎形式即“三位一体”公式出发,从经济思想史和数学形式,从微观法则到宏观法则,从要素定价理论到收入分配理论,追溯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形成过程;用马克思理论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表明“三位一体”只是一种平面世界观,“三位”真正的关系只能通过立体世界观才能透视出来;然后,检阅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推理及经验结论,表明在边际生产力测度、成本核算和总量生产函数上存在逻辑悖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困难重重,国外的主流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实际上面临极大的方法论危机,因此不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并运用边际生产力理论来建模和进行计量实证研究.

“三位一体”公式;边际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危机;收入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

一、引 言

目前的经济研究中,边际生产力要素定价与分配理论大行其道.从理论研究来看,工资、利润/利息、地租同劳动、资本、土地的价格和贡献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局部均衡、一般均衡,或宏观经济学的收入核算、经济增长都深深地打上了边际生产力的烙印;从实证分析来看,由生产函数出发,利用最大化的边际条件,得出“可验证的”结论来,已经成为构建模型的基本方式.这种发展,对现实与实践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估计生产函数和揭示增长源泉,论证劳资分配关系的一致性与合理性,倡导“按贡献分配”.

然而,这种不加批判地使用边际生产力理论的方式并不科学.就边际生产力理论所涉及的概念范畴来说,存在诸多界定不清、定义不严格的地方;就其逻辑推理来说,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形;就其发掘出来的“真理”来说,经常是倒果为因,头重脚轻.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的思考,为此,我们从边际生产力法则的胚胎形式即“三位一体”公式出发,从经济思想史和数学形式,从微观法则到宏观法则,从要素定价理论到收入分配理论,追溯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形成过程;用马克思理论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然后,立足于西方经济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对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自洽性进行检阅.

二、从“三位一体”到边际生产力法则

“三位一体”公式可以追溯到有名的斯密教条,即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萨伊承袭该教条并发展成为生产三要素论,即:

边际生产力法则直接承袭三位一体公式,不过,萨伊尚以客观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而今天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还具有很强的主观效用因素,这一点则来自边际理论家.例如,门格尔和维塞尔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可以归算到消费资料的价值因而最终决定于边际效用.

此外,边际理论家对于完善边际生产力法则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杰文斯和威斯蒂德把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当作更全面的边际生产力论的一个特例,克拉克总结出一条“分配的自然规律”,仍然只得到了特定假设下的分配规律:在静态条件和充分自由竞争的环境下,分配与收入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实际贡献,自由竞争将使工资趋向劳动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利息则趋向于资本要素的生产力.

马歇尔综合把边际生产力理论、主观价值论同生产费用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流行于经济学教科书的边际生产力要素定价理论,三位一体公式成为主流分配理论,并通过下述两个步骤形式化:

(一)从微观边际生产力法则到宏观边际生产力法则

新古典厂商理论的微观生产函数:Q=f(K,L)是一种实物形式,产出Q、资本K、劳动L均以实物形式量度.微观生产函数在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可以得到三位一体公式的边际生产力形式.

考虑单一产品、同质资本与同质劳动、一次齐次(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假设产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且生产函数满足:fK>0,fL>0,fKK<0,fLL<0,fKL>0.①下标代表一阶或二阶导数.

其中p为产品价格,pK为资本品价格,W为名义工资率,r为利率.一阶条件为:

由于fL,fK分别代表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品,pfL,pfK则代表边际产品价值.②fL,fK和pfL,pfK是度量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两种形式,只不过一为物质指标,一为货币指标.

这表明,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恰巧就等于它对生产的贡献即边际产品价值.

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产生分野后,为了得到宏观意义上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就需要一个总量生产函数,标准做法是设想一个代表性厂商,其生产函数为:V=F(J,L),为了解决加总困难,变量都采取价值形式,其中V,L,J分别是产出、劳动投入和资本存量的不变价格值.总量生产函数满足的假设类似微观生产函数:FJ>0,FL>0,FJJ<0,FLL<0,FJL>0.

厂商利润为:

其中w,r为工资率和观察到的回报率,是各行业平均值.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这还是说,劳动和资本得到其边际产品价值.

(二)从要素定价理论到收入分配理论

到此为止,边际生产力理论还未完成,还需要一个产品分尽定理(克拉克一威斯蒂德耗尽定理):如果市场完全竞争,生产函数一次齐次,且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按照其边际生产力取得收入,那么

可以证明,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报酬总量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价值.如果微观生产函数f(K,L)为一次齐次,利用欧拉定理,有:

两边同乘以p可得:pf(K,L)=rpKK+WL

可见,厂商的总收入刚好一部分用作资本的报酬,另一部分用作劳动的报酬.

同样,如果总量生产函数V=F(J,L)为一次齐次,有:

r J/V,w L/V恰好是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份额.这样,边际生产力理论从要素定价就走向收入分配.

三、三位一体公式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工资、利润或利息、地租不过是收入的三种形式,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取得三种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三要素就成为创造三种收入(价值)的源泉.把劳动、资本、土地看作生产要素也并非没有道理,问题在于创造价值的实体到底是什么.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补偿劳动力价值转化成为工资形式,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则成为剩余价值并转化为利润、利息和地租各种形式.从价值形成来说,“劳动”为本,“资本”、“土地”只不过是形式而已,三位本是一体,即(抽象)劳动为价值本源.

但在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工资、利润/利息、地租表现为由三个不同的来源产生.原因就在于萨伊的推理逻辑出现了简化等同的错误:价值=财富=效用/使用价值=生产性服务,这就把价值和使用价值混同,把资本、土地也看作是创造使用价值即价值的要素,进而把要素所有权取得收入与价值源泉混同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多元价值源泉理论.

撇开以上错误推理不论,就三位一体形式本身,也存在逻辑上的问题①下面的论述参考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9-940页..

上述公式中,资本、土地、劳动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彼此之间毫无共同之处,三位一体公式显然把三个不可能综合在一起的部分并列在一起.

先看公式(1):创造“工资”的“劳动”是一个抽象(抽象劳动),也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人类生产活动.“工资”,看作劳动的价格,本身就存在概念上的矛盾,因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实体,本身没有价值,而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则劳动就应该有价值,这就产生了逻辑悖论.

再看公式(2):“资本”并不仅仅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才与劳动对立.如果把“资本”只理解为实物,“资本—利润/利息”代表“使用价值—价值”,这是一个完全不能通约的关系;如果把它理解为价值量,“资本—利润/利息”也只不过是价值量的一个排列,还是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最后看公式(3):“土地”是“无机的自然界本身”,同劳动一样,也是一切生产方式共有,与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无关.“土地”是没有价值的使用价值,“地租”则是交换价值,“土地—地租”也把两个不能通约的关系放在了一起.

这样,三位一体公式把一般劳动与雇佣劳动等同,利用类同推理把生产资料与资本、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等同,这就消除了劳动条件的历史阶段性,资本和土地,同劳动一样,就成为永久的、自然的价值源泉.因此,这一公式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并把这个观点推崇为教条”.

那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什么要把它们并列成为“三位一体”?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抛弃各种收入源泉之间能够发生联系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把劳动作为剩余价值各种形式的真正的惟一源泉深深掩盖起来,从而抹煞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和历史性质,最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神秘化、社会关系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及其历史社会规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三位一体”形成的这个颠倒世界只是一个平面世界,它试图把劳动、资本、土地在性质上并列起来;在这些假象背后隐藏的实为一个立体世界,无论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上,资本、土地都与劳动有着性质完全不同的功能和地位.

四、边际生产力理论:逻辑悖论与经验缺陷

上面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对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批评.或许有人不主张用一种理论的方式来批评另一种理论,而应从理论的自洽性来对理论进行评介.事实上,边际生产力要素定价理论面临着从逻辑到经验的众多批评.马克·布劳格就认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最坏的谬误.[1]

(一)“边际生产力”概念难题

边际生产力理论要求假定边际产品递减,即FKK<0,FLL<0.这实际是把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应用于生产要素,前提是要求要素间存在替代性.这种做法把消费与生产、需求与供给并列起来以在数学上能形成一个精致的对称体系.因此,就不免忽略了要素间普遍存在的不可分性、互补性及其联合作用,也就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报酬递增、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事实上,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是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引申过来,然而,却没有注意到土地收益递减来自土地的自然力法则,而边际产品递减只是产生于要素比例搭配的性质,二者在根本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此外,“边际生产力”本身能否测度也是一个问题.边际生产力要求保持一种要素投入不变,任意增减另一种要素以观察产出变化.然而,生产是各要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有时这种联合作用产生的协作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要素单干的结果.如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中,产出总量不是个别要素产出的简单总和,由于技术的不可分性和计量成本的存在,单个要素的贡献难以计量和分解,因此不可能清晰界定相关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为了解决这一测度难题,边际生产力要素定价理论用观察到的要素报酬来决定边际贡献的大小,这实际上与边际贡献决定要素报酬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冲突的.这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困境.

(二)成本核算问题

公式(4)和(5)是厂商的利润核算公式,其中的总成本是工资成本WL与利息支出r K之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厂商一方面雇用工人而支付工资,另一方面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要支付给资本所有者利息.那么,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从哪儿来的?成本的新古典核算似乎认为,工资是使用厂商自己的钱垫付的,而购买实物资本的钱是从银行借的.

但是,如果厂商从银行贷款经营企业,预先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来自贷款,则所有成本都应该是厂商花费的利息.[2]因此,利润函数应是:π=pf(K,L)-r(WL+pKK),其中WL+pKK是厂商从银行融资总和,一部分用于支付工人工资,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就变成rW=pfL,rpK=pfK.显然,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就不成立了.

如果支付的工资和资本品的购买价格都是厂商自己的钱,利润函数应是:π=pf(K,L)-(WL+pKK),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变成W=pfL,pK=pfK,则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就不成立.

以上就微观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而言,宏观的总量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边际生产力理论只注意到了第一种情况.对此的辩护有两种:一种认为尽管现实中存在企业购买资本(品),但可以只关注企业租赁资本的情形.这种辩护反映了企业投资与资本形成的动态过程,如企业用从外部银行借来的钱购买投入要素并建厂房从而形成资本存量.[3-4]另一种认为,经济学的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同,后者只计算历史的沉没成本即购买机器的成本,前者则使用机会成本概念.如果机器为企业所购买,企业使用自有机器就意味着隐含地放弃了别人愿意为使用该机器支付的租金.[5]如果企业的机器是租赁来的,自然就以租金计算.竞争性市场上,租金与银行利息趋于相等.

这里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实际上仍然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劳动和资本:既然工人是“租”来的(企业只有要素使用权),当然资本也要以同样的“租”的方式计算.其他情况就不予考虑了.实际上,古典经济学考虑更多的就是企业自己购买资本品的情况,资本家对劳动和资本品(生产资料)都预付资本(是一种价值概念),因而就不必非要牵强附会地与利息率挂钩.

(三)虚幻的“总量生产函数”

首先,总资本J的计量存在逻辑悖论.价值资本J来自对实物资本K的加总,但生产中广泛存在的异质实物资本K找不到一个共通的单位来加总.事实上,资本只在非常严格有限条件下才能加总,即便对劳动,也需要一定条件才能顺利加总.

使用货币来加总也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实物资本K的货币价值通过资本品预期收益现值之和得到.假设资本品预期寿命为n年,第t年预期收入为Rt,t=1,2,…,n,利率为r,n年后残余价值为S,则资本品的货币价值为:

上式表明,资本品的货币价值依赖于利率.因此,要想得到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就要求出实物资本K的货币价值,从而要求给出利率;而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利率又是通过资本边际生产力求出的.这就是一种循环论证.

其次,即便采用弗里德曼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即主张总量生产函数只是一个假设,而推导可以验证的结论,也行不通.索洛(1966,1987)意识到上述加总难题,而用对总量生产函数具有好的经验估计来辩护,主张“没有人会认为真的有总量生产函数”[6-7].

事实上,标准定义的微观生产函数或称为工艺生产函数,作为一种技术关系,要求使用产出和投入的实物数据进行估计,而经验估计面临着异质实物产出或投入的加总困难,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就简单地使用其固定价格下的货币价值数据来估计总量生产函数,恰好有一个基本的线性收入核算恒等式把产出同劳动及资本存量值联系起来,即:V≡w L+r J.总量生产函数的各种价值形式(如CD型、CES型或超越对数型等)只是这一恒等式的近似形式,因此根据总量生产函数是得不到任何“代表性企业”的基本技术信息的.就定义而言,该恒等式本身就给出了对数据的完全拟合.这一见解通常称为Phelps-Brown/Simon/Shaikh批评.

从传统的统计检验和产出弹性与要素份额相比较来看,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常常是相当漂亮,代表拟合程度的R2往往都在90%左右甚至高达99%.对这类“完美的”估计,原因在于总量生产函数只是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个近似.Simon(1979)在其诺奖演说中指出,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好的拟合“不能作为新古典理论的有力证据,因为通过为收入核算恒等式所生成的数据拟合一个错误的CD函数也能达到相同结果.”[8]

以上分析证明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总量生产函数”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不成立,也就证明了依赖于它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并不成立.从微观上看,边际生产力理论也不成立,被当作“资本品”来处理的“资本”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边际生产力理论得到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同样破产的结果.为什么人们对边际生产力的矛盾熟视无睹,熊彼特认为这里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不应该一般地争论边际生产力问题或‘方法’问题……这种争论与政治利益紧密相关.……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存在社会生产函数这样的东西.人们这样认为的原因很明显,那就是人们论述分配份额理论时,显然想要谈到‘社会’边际生产力……理所当然地认为存在着总量(社会)生产函数,至少言外之意是这样,而没有认识到使用这个概念的逻辑权利是需要证明的.”[9]

(四)产品分尽定理的漏洞

产品分尽定理标志着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最终完成.它实际上是对产品是否有剩余、剩余产品到哪去了的一个回答.然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产品分尽定理实际上是同利润最大化二阶条件相冲突的.二阶条件要求生产函数的海赛矩阵负定,即:

根据生产函数的一次齐次性质:Q=fKK+fLL,对之全微分有:

根据“边际”的含义,令d L=0或d K=0,可以从上式求出:

这显然与利润最大化二阶条件相冲突.

问题在于,产品分尽定理把生产函数的性质严重特殊化了,即特殊化为一次齐次生产函数,而“一次齐次”假设是存在问题的.作为规模报酬不变的数学形式,“一次齐次”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函数形式假设.对于私人生产技术,一般使用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西方经济学认为,规模报酬递减必定反映了生产中存在某些基本的投入要素的稀缺性,如企业家管理才能,这样规模报酬递减可以视作规模报酬不变的一部分.比如,马斯-科奈尔等认为,“在竞争和凸性的环境下,仅限于研究不变规模报酬的生产技术可能并不失概念的一般性”[10].流行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也把私人报酬递减或不变当作基本假设,而用总资本或总劳动的社会平均量产生的外部效应来代表社会报酬递增.

早期有部分经验研究支持报酬递增假设和垄断竞争理论,如Hall(1988,1990)认为许多行业的边际成本低于价格,报酬递增和市场势力广泛存在,报酬递增程度可以达到1.5甚至超过3[11-12], Morrison(1990)估计为1.12[13],Bartlesman等(1994)估计外部效应短期为1.12,更长期为1.3[14].但对这些估计当时就存在很多质疑与争论,过高的报酬递增日益不为实证研究所支持,Basu &Fernald(1997)估计美国制造业规模报酬程度上界为1.09[15],Burnside等(1995)发现递增报酬证据很少,规模报酬大略不变,市场不完美性很小[16].这些关于规模报酬的经验研究之所以问题重重,除了计量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外,也在于它们基本上以CD生产函数和总量生产函数作为研究前提,而这种方式,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了其硬伤所在.

这样,西方经济学就进退两难:如果接受经验研究的结论即规模报酬不变,则产品分尽定理会同利润最大化二阶条件相冲突;如果不接受,主张规模报酬递增,报酬递增同完全竞争并不相容,也只有抛弃产品分尽定理.进,则要求回答是否存在剩余产品、剩余产品到哪去了的问题;退,则对西方经济学的逻辑和数学形式化提出挑战.

五、结 论

为了深入细致地对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研究,本文追溯了其萌芽形式即“三位一体”公式.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论》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指出了它所存在的概念混同和推理简化错误,我们表明“三位一体”只是一种平面世界观,这“三位”真正的关系只能通过立体世界观才能透视出来.

我们也接受西方经济学对理论逻辑自洽性的拷问,从边际生产力理论体系内部来研究其逻辑推理及其经验结论.各种研究表明“边际生产力”测度难题导致边际贡献与要素报酬之间的循环推理;成本核算把一切生产要素都去“租”来,而看不到与边际生产力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相冲突的情形;加总难题使“总量生产函数”成为虚构的寓言,即使用弗里德曼工具主义方式接受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也是不可验证的,因为它只是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个近似;完全竞争以规模报酬不变作为代表性和易处理的情形,不仅对大量存在的报酬递增视而不见,而且本身就违反利润最大化二阶条件.这些问题导致边际生产力理论困难重重,国外的主流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实际上面临极大的方法论危机,国内学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并运用边际生产力理论来建模和进行计量实证研究也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非科学方式.

[1]马克·布劳格.凯恩斯以前100位杰出的经济学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46.

[2]白暴力.关于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分析[J].人文杂志,2000(5):85-92.

[3]Hubbard R.G.,Anthony Patrick O'Brien.Economics[M].China Machine Press,2007:315,523.

[4]William J.Baumol,Alan S.Blinder.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J].Thomson/South-Western,2003:300-301.

[5]瓦尔特·尼柯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六版)[M].朱幼为,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14.

[6]Solow R M.Review of Capital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6),1966:1257-60.

[7]Solow R.M.Second Thoughts on Growth Theory[M]//In D.Weiserbs and A.Steinherr(eds.).Employment and Growth:Issues for the 1980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 and Boston,1987:13-28.

[8]Simon H A.On Parsimonious Explanations of Production Relation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81):459-74.

[9]熊彼特.经济分析史[M].杨敬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02-403,415.

[10]安德鲁·马斯-科奈尔,迈克·D,温斯顿,杰里·R.格林.微观经济学[M].刘文忻,李绍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90.

[11]Hall R.The Relation Between Price and Marginal Cost in U.S.Indust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96):921-947.

[12]Hall R.Invariance Properties of Solow's Productivity Residual[G]//In P.Diamond(eds.)Growth,Productivity,Unemployment.MIT Press,Cambridge,1990:71-112.

[13]Morrison C J.Market Power,Economic Profi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Measurement:An Integrated Structural Approach [R].NBER Working Papers 3355,1990.

[14]Bartlesman E J,R Caballero R K Lyons.Customer-and supplier-driven externalit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 1075-1084.

[15]Basu S,J G Fernald.Returns to Scale in US Production:Estimates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 (105):249-283.

[16]Burnside C,M.Eichenbaum S.Rebelo.Capital Utilization and Returns to Scale[M].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95:67-110.

责任编辑 张颖超

F091.34

A

1673-9841(2015)05-0055-07

10.13718/j.cnki.xdsk.2015.05.008

2015-06-10

李海明,经济学博士,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内生技术视角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研究”(13CJL003),项目负责人:李海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技术与倾向双重视角下的重庆经济波动源研究”(SWU1309369),项目负责人:李海明.

猜你喜欢

边际报酬生产力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医生的最佳报酬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