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想象
2015-03-16周爱民
周爱民
肖蓝的绘画创作围绕个人生活的环境及经历而展开,他以画笔记录自己周遭的生活,记录个人生命的历程。肖蓝的作品不矫情,也没有宏大的主题,与时下快感、夸张和耀目的视觉图像相比,他的作品显得不“出色”,甚至很容易被那些快速消费图像的眼睛所滤掉。但是,正是在这些看似平淡的视觉画面中,却蕴藏着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想像,令观者为之伫目,为之留恋。肖蓝作品中的诗意不是恬静、浪漫,或超凡脱俗的,而是紧贴日常生活,他创作的那些看似琐屑、零散与无意义的形象,能让人品味出平凡生活的质朴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求得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在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中寻找精神灵魂的栖息之地,这就是肖蓝作品的诗意与想象所在。
肖蓝的作品是质朴的,这种质朴感除了反映在艺术语言上的单纯与简练之外,还在于作品表现出来的形象内容。肖蓝的作品记录了日常生活,但其意义显然又超越了生活原型本身。他并没有对现实生活人物及场景进行原样描绘,而是将对象从现实的空间秩序中抽出,以主观、符号性的表达方式组织成画面形象。那种符号化的形象尤其反映在,他以五彩的方式描绘城市和城市的建筑。五彩的城市是缤纷灿烂的,但是,与其说它们是客观景象的再现,而不如说是一种视觉心理的暗示性表达,在此之中,他将美丽、幻觉与不确定的视觉感受揉合在一起。
肖蓝的作品多是系列性的,这些系列性作品在内容表达上既有分别,又相互关联在一起,他以家庭和日常生活的形象,隐喻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人的存在所产生的影响。很早,肖蓝就描绘缆车与缆车上的人,高空、缆车机器,以及坐在缆车上或快感或紧张的人,特别反映出他对城市生活的心理感受。人悬在半空中,随着运转机器缓缓前行,他反复地描绘这种意向和心理感受。在《蓝色的天空》中,他甚至将人的五官及表情抹去,人成为空洞的人——如同机器,人除了紧紧抓住缆绳,与机器一同行进之外,别无所能。《荡秋千的母女》实际上也是对这种意向和心理反应的延伸,画面中,母亲与女孩坐在秋千上游戏,母亲顾盼与女儿懵懂陶醉的神态,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在他的作品中,表面的温馨、愉快的情绪与内在的紧张、危险的心理意识交织在一起,这构成了作品潜在的意义及张力。肖蓝在画面上有意抽空了空间背景,使画面超越具体生活内容的描写,而产生普遍的意义内涵。肖蓝对儿童生活的描绘有特别之处,在他的作品,儿童跳绳、吹肥皂泡、荡秋千等,天真活泼的儿童与落漠、孤寂、空旷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包括他描绘的那些居家女性的作品,画面中的女性在静谧之中,有一种出神的思虑,在表面的平静之中,有某种不安和隐隐的痛感藏于其中。此外,《晌午》系列作品表现了人与城市的关系,那些游走在城市里的人,如幽灵般存在着,那些城市场景既是具体的,同时又给人以某种悬疑、虚空的视觉感受。
肖蓝的作品反映出他内在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他总在人们不经意的地方,独思、冥想,在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生命的真义。在表面的平淡中,蕴藏惊奇的诗意和想象,是肖蓝的作品耐人寻味之处。